分享

《说文解字》529课:装弓的器具和装箭的器具在古代如何称呼?

 三个小布丁 2022-02-22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革”部的两个汉字:“鞬、韇”。这两个字在现代汉语都不是常用汉字,甚至都算得上生僻字(“革”部生僻字不少),因此内容相对枯燥(但为了课程完整,我们不打算跳过)。两个字的详情如下:
1、鞬。读音有两个:
(一)ji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出的解释是:“鞬,所以戢弓矢。从革,建声。”形声字。本义是(马上)盛弓矢的器具。《广韵·元韵》:“鞬,马上盛弓矢器。”《方言》卷九:“所以藏箭弩谓之箙,弓谓之鞬。”盛箭和弩的叫“箙”(后来也叫“櫜”,读gāo),盛弓的叫“鞬”。一直到清代还有“櫜鞬服”,它是唐代定型的一种特殊的礼仪服饰名称,“櫜”是盛箭之器、“鞬”是盛弓之器, 其实“櫜鞬”作为盛弓箭器虽然早已存在,只是在唐代定型。一定要注意,“櫜”和“鞬”不是一回事,一个是装箭的,一个是装弓的。

(鞬与櫜)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左执鞭弭,右属櫜鞬。”杜预注:“櫜以受箭,鞬以受弓。”其实就是左手执鞭执弓,右边挂着弓袋和箭袋。
实际上,“建”作为声部,声中有义,《释名·释兵》:“鞬,建也。弓矢并建立于其中也。”这也是它为什么叫“鞬”的原因。

(乾隆皇帝御用的櫜和鞬)
本义之外,还有其他用法:
(1)古代博戏用语。《南史·卞彬传》:“掷五木子,十掷辄鞬。”掷五木博戏,掷十次就收起来了(其实就是不玩了)。
(2)藏闭。《古今韵会举要·铣韵》:“鞬,韬也。”《后汉书·马融传》:“臣闻昔命师于鞬櫜,偃伯于灵台,或人嘉而称焉。”李贤注:“鞬以藏箭,櫜以藏弓。鞬音纪言反……谓闭藏之也。”这是借本义的引申。
(二)jiàn。读音来自《古今韵会举要》。束,缠束。《古今韵会举要·铣韵》:“鞬,辖之也。”《后汉书·崔寔传》:“方将柑勒鞬輈以救之,岂暇鸣和鸾,清节奏哉?”李贤注:“鞬,犹束也。”车坏了,缠束之后,车才能正常行路。
“鞬”的小篆写法如图:

(鞬的小篆写法)
2、韇。读dú。《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韇,弓矢韇也。从革,賣声。”形声字。本义是弓箭葫芦或箭筒。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按:累呼之曰韇丸,单呼之谫韇。”桂馥《说文义证》:“弓矢韇也者,《集韵》:'韇,今谓之胡鹿。’《士冠礼》:'筮人执筴抽上韇。’注云:'韇,藏筴之器也,今时藏弓矢者谓之韇丸也。’”韇,其实就是上面说的“櫜”,只是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不同称呼,比如,还叫弓囊和箭囊。《广韵·屋韵》:“韇,箭筩。”所以,它又叫箭筩。

(明代皇家弓囊和箭囊)
《后汉书·南匈奴传》:“弓鞬韇丸一。”唐李贤注引《方言》:“藏弓为鞬,藏箭为韇。”就是一副弓箭器具。
上面也说了,“韇”也指古代卜筮用的蓍草筒。《字汇·革部》:“韇,藏筮之器。”《仪礼·士丧礼》:“筮者东面抽上韇,兼执之南面受命。”郑玄注:“韇,藏筴之器也。”

(卜筮用的蓍草筒)
“韇”的小篆写法如图:

(韇的小篆写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