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及象书画 | 千里江山图

 黄山猴陶陶 2022-02-23

十大名画中,磅礴大气的千里江山图,怎么在题跋处被写成丹青小景呢?还有就是台北故宫,还有一幅千里江山图。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本期后面涉及的内容可能会改变你的固有认知。

想系好安全带,我们上车出发。按通常记录,这幅画是宋徽宗时期十八岁的天才少年王希孟所画,他最早是考入了翰林同安苑,学了几年的画都不是太理想,但宋徽宗觉得他是个人才,就亲自调教了。你别看宋徽宗当皇帝不怎么样,但是论起书画的功夫呢,在历史上也算是一等一的高手了。果然是名师出高徒,经过半年多的指导,王同学呢便画出了这幅旷世杰作千里江山图。

赵佶随即呢就将这幅画赏赐给他当红的大权臣蔡京。这个过程呢也是来自于斋书画蔡定的提跋。但是跋文中写的是希孟,那怎么现在被称为王希孟了呢?这个呢咱们后面慢慢的解读这幅画现存于北京故宫,是一个将近十二米的长卷,是清明上河图的两倍多,绝对算是大手笔了。你会发现这两幅虽然都是国画,但是画法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花花绿绿的,一个是纯墨色的。

呃,这就涉及到中国山水画的两个门类了,分别是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青绿山水呢就是用矿物质原料,石青、石绿磨成粉末绘制而成的。水墨山水呢就是用墨汁掺水画成的,青绿山水起源受到了西域的石窟佛教画的影响,在前面视频莫高窟中说过。

石窟的壁画了,大面积的使用到了青金石,这种方法,传入中原之后,被中国画所吸收,其中展子虔的《游春图》是青绿山水的最早记录。

唐代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标志着青绿山水的变革完成到了北宋这幅千里江山图,就意味着中国青绿山水发展到了巅峰。

这幅画可以分为六个部分,每部分都有山体作为主要的描绘对象,各个部分以长桥或者流水相连,是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融为一体,达到这种步移景移的效果。画面也无人机鸟瞰的视角拍了一幅三百六十度的全景照片,下面画小二就带你走近这幅画。当这幅画被放大后呢,精妙布局展示的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咱们要仔细来看哦!

(一)开篇远处就是一座大山。随着镜头的慢慢地拉近,出现了这个小村庄中两个人还在村口的平台上聊天。村口有一座桥,这造型像不像现在的网红桥呢?

桥面上有个老汉赶了一头驴过桥,这一下子就让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这里咱们要标记一下,回头还要说到的,通过蜿蜒的小路来到了隔壁的村庄。

这个村子呢明显富裕了一些,房子,很一般,都相对比较结实和复杂。再往前才知道原来啊这里是个码头将往来的商贾行人送到河对岸,所以呢这里就富庶了一些。

图片(二)第二部分呢就来到了河对面的小渔村,江面是骤然开阔。这部分画面充分展示了前面视频早春图。

我的国画中,高远平远深远的技法。高远呢就是大山之高,平远呢是江面之开阔。深远呢这是层峦叠嶂的远山。

包括江面远处的小房子刻画呢也是细致入微。我用比例测量了一下,远处呢这个房子的高度也就是零点二厘米,画的够精细。

因此呢青绿山水在中国画中也被叫做写实绘画。山脚下的小路通往了一个大户人家。你看这家的房子的风水多好啊。半山腰中三面环山的海景房,主家一定是非富即贵。

图片

图片

(三)再往前走就是这幅画的一个小高潮。一座跨江大桥将画面的二、三部分给连接起来。

图片

图片

这幅画很多人认为是描绘的南方鄱阳湖的景色,这种带有垂虹亭的长桥呢,在米芾的《蜀素帖》中有记载。不成想呢在千里江山图中所看到了实景。

从时间上推算呢,米芾和王希孟两人有可能还相互认识的。第三部分的山体更为磅礴,虽然是写实的青绿山水。但是虚实关系拿捏的还是很到位的。山脚和山东的村庄呢是星罗棋布,高低前后变化多端。有意思的是,瀑布的顶端呢有两个人坐在小亭子中。听着隆隆的水声,对坐饮茶作赋,过着神仙般的生活。再往前面呢,地势就慢慢的平坦了。岸边停靠的渔船,岸上了长满了柳树。这里呢也要标记一下,就会还要说到的。

图片

第四部分是整幅画的画眼所在一座大山巍然屹立的画面中央,巍峨高耸。

是不是让你想起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峰鼎立的巨碑式的构图了呢?往上呢是仰视大山堂堂,中间有平台楼阁。下面呢是居民和商旅行人。这就是国画中的继承与发展了,既能找到前人的痕迹,但又不是绝对的抄袭。

这部分呢有两个很好玩的地方,首先是主峰下面飞流的瀑布,形成了一个水帘洞。三个小朋友呢在这里面嬉戏玩耍,很像我们现在去的景区,在自来水的瀑布下玩耍的样子。

山脚下建成了一个水磨坊,是横跨山溪巨大的立式水轮带动室内的磨盘转动,结构是细致准确。

图片

据记载,在宋朝初年,朝廷便设立了水磨坞官营的水磨呢?是国家税收的重要的来源。这幅藏于辽博的《山溪水墨图》,可以清晰的看到,宋元时期的结构。

要表现了当时经济的繁荣程度。

(四)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有蜿蜒的江水隔开,曲折的河岸小径,不禁让人想起了山路十八弯。再往前走呢,山势具有平坦江面,也是逐渐的开阔起来。江水东逝,远处的群山绵延起伏,这种绘画风格呢。在南宋的时期逐渐形成了江南风的样式。

图片

(五)第六部分承接了第五部分相对比较平坦的丘陵地势,江水和村庄呢也变成了上下的布局。与前面密集式的布局形成一定的对比。有意思的是,这个小朋友带着小狗在草地上玩耍,这小狗奔跑的动作呢是惟妙惟肖,画面结尾处是一个凸起的大山。

图片

与开篇大山形成完美的呼应,这基本上就看完了千里江山图

图片那么问题就来了。还记得刚才咱们标记的两个地方呢,一个是网红桥,一个是岸边的柳树。

这也是这幅画在绘画技法上被后人诟病最多的地方。同样是桥,同样是青绿山水,咱们来对比一下南宋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

你看这幅画呢,桥的下面有木梁搭成的弓形结构,你们想要稳固很多,还有这个相似的简易桥也是有厚度和结构的。咱们看看千里江山图这个桥,是不是感觉四级风都能给掀翻了这种的,包括桥上这个赶驴的人,在台北故宫江参的千里江山图中,驴子呢试图挣脱老汉手中的缰绳,这把倔驴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幅画呢略显平淡,江参的千里江山图是南宋时期的作品。虽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是画于北宋。

要早于江参的画,但实际上江参这幅画的名字要给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名字确定的要早。第二个呢,后面会说到了,如果说桥和驴的画法是仁者见仁的小问题。

那么在树的画法呢绝对是个大问题。你看看这一棵棵树是不是像儿童画呀,同样拿张伯驹的江山秋色图和江参的千里江山图来对比。

人家的树干是富有变化的,树根呢也是长在地上的。而王希孟这幅画的树干呢就像穿了一个大胶鞋,浮在画面上的,咱们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样一比呢,你就能看出来差距了。那这就引申出另外一个问题,这幅画是不是一个人画的呢?这幅画的山水的画工都是出自绝顶的高手,而画树的功力呢略显low一点。讲道理,以宋徽宗的审美能忍受这样的作品吗?于是人们便追寻这幅画的传承。这幅画的题跋呢是蔡京写的,是奸臣里的书法写的最好的那个,是他记录了希孟十八岁的时候画了这幅画。但奇怪的是,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中,并没有这幅画的任何记录。就连宋史中呢也没有关于希孟这个人的记录。其次呢,这个题跋明显是裁切之后又裱过来的。你看这个章子,就剩下一半了,关键是这个里面说的是希孟,而不是王希孟,这是怎么回事呢?顺着这个疑点呢,咱们再看后面的题跋,这个是元代和尚溥光写的,他看完之后呢,你会吓一跳。首先是他说他在十五岁的时候得到了这幅画,看过了一百多遍,看到这里是不是很炸裂啊。

要知道,溥光是五岁出家的,也就是一个十五岁寺庙的小沙弥,却拥有这样一份巨著。最要命的是,题跋中居然。写的这幅画是丹青小景,我了个去,这是见过多大世面的人呢。将十二米的长卷居然写成丹青小景。因此呢这段跋文的真实性,被严重的怀疑逻辑不通,意思也不通。基于以上的判断,人们开始怀疑这个题跋呢是从另外一幅画中给粘过来的。在古代拼接题跋是常有的事情。

前面视频北齐校书图中画面中明明描绘的是四个人,但题跋中就说床上坐了七个人,这个题跋呢是从另外一幅北齐校书图的临摹版本上,接裱过来的。因为每个人临摹者呢都会加入自己的创作,所以画面的人物会不尽相同。进而呢人们开始研究这幅画的传承关系了。在相信画面的题跋和盖章都是真的的前提下,梳理出来这幅画的收藏脉络。

首先是宋徽宗将这幅画赏赐给了蔡京。在南宋宋理宗年间,又回归了内务府,到了元代就归溥光和尚收藏,清朝初年为梁清标所得。在梁清标这里出的幺蛾子是最多的,梁清标得到了这幅画,就让自己的好朋友宋荦来看,宋荦这个人呢非常的神叨,据说通过闻纸和墨的味道就知道是哪个朝代的,还知道是真是假,他是当时收藏界的大咖 ,看完后呢,他又写了一首诗,诗中有句宣和供奉王希孟。从这一刻开始啊,希孟就叫王希孟了。

还有一句进得一图身便死,意思说王希孟画完这幅画不久便去世了。这宋荦和王希孟相差是五六百年呢。他又是如何知道这两件事情呢?至今是个谜因为没有任何史料来证明他所说的。到这个时候呢,这幅画还没有正式的名字记录在案。

然后呢,梁清标就将这幅画进奉给了清庭。到了乾隆手里呢,他就例行地在画面上题诗盖章,特别是这幅画经历过宋徽宗之手,那就必须给表现一下。提笔写道,江山千里望无垠,元气淋漓运以神这首诗,后人呢就根据这首诗将此图起名为《千里江山图》。这首诗的最后还不忘记讽刺一下宋徽宗两句说他不会用人,包括在清院版的清明上河图中,他也想到“当时夸大,此日叹徽钦”。

凡是和赵佶沾边的话,他都不忘记贬低一下宋徽宗。后来呢这幅画被溥仪带出皇宫,建国后呢又被收回,目前藏于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的履历呢相对比较简单,从时间上看,最大的疑点就是这幅画在明朝销声匿迹,毫无声息,这很难说得通啊。

不像其它画,出身履历、收藏印章,都是传承有序的。题跋中的读后感呢,也能对画面中是一一对应的。而这幅千里江山图从零八年奥运会高调亮相,二零一七年,故宫博物院公开展出就受到了各种质疑,包括画的作者身份被质疑,题跋被质疑,传承被质疑,绘画技法被质疑。

当然这些质疑呢还真不是矫情,说的都是有理有据。但回过头来说,在绘画历史上,巴拉来巴拉去还真没有一个画家能够撑的起这幅画的。

不像前面说的,溪山清远图,很多人都在质疑这幅画是不是夏圭的作品,但看看夏圭的话,再看看其他人的画,还只能是夏圭撑得起这幅溪山清远图。

但这幅画吊诡的地方就在于希孟是孤品,王希孟呢也是孤品。蔡京的题跋被裁过溥光的题跋呢,貌似是说的另外一幅画。

梁清标邀请好友宋荦写了一手不能证伪,也不能证真的王希孟传奇,这一切的线索呢似乎都在指向这个进士梁清标,具体他对这幅画做了什么,我们无从得知,即使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是什么原因还能让他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的呢?

首先呢这幅画的整体的构图和气势绝对有皇家的风范,包括山水的画法,颜色的调配绝对是青绿山水中的扛把子作品。

其次呢,这种花花绿绿的颜色丰富又写实的风格,极为适合普世的审美取向,不像富春山居图这样的水墨作品,一般人看完都说这画的什么呀?给我个三五天,我也能戳戳点点的给他搞定了。最后呢加上王希孟是十八岁完成的这份巨著,然后就离世了,这不禁让人扼腕叹息,增加了很强的传奇色彩。

前面也说过,千万不要认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就是画的最好的师傅画的。这些话呢有的是有历史价值,有的是有社会价值,有的是有艺术价值的。

但总体来说呢有两幅画是热度最高的。首先就是清明上河图,这是一个城市的风俗画,满眼的小人小建筑,谁都能看得懂,怎么着也能评头论足一番。

另外一幅呢就是千里江山图,看完之后呢,一般都会感叹五个w c 被这种大幅的彩色的写实的山水给镇住了。

巧的是,这两幅画都出自宋徽宗主政时期,冲这点咱们给宋徽宗赵佶点个赞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