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大一统体系:经方六重境底层运行平台与人体气机运行的总规律

 无心堂主人 2022-02-23
文章图片1

任督脉前降后升

在此之前我再给大家补充说明一下咱们经方六重境里面对人体气机运行总的规律:后升前降。

有些人可能对人体气机总规律为后升前降感到不解,他们以前大多学过黄元御和彭子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的气机升降学说,已经习惯了人体气机左升右降运动规律。那么我们现在说后升前降,有什么依据呢?

文章图片2

《真气运行法》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医疗气功,《真气运行法》主要锻炼的是人体的任督二脉,真气在二脉中循环即小周天。“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简言之,即是人体前正中线。“督脉者,起于下极之,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上巅,循额,至鼻柱,属阳脉之海也”(《难经·二十八难》)。

真气运行法第一、二两步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形式,调整呼吸推动真气,使体内真气集中于丹田。第三、四两步是把丹田积足的真气,冲通督脉逆运而上,直达脑海,恢复和增强大脑的功能。

文章图片3

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

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即“一源三岐”。任督二脉的起始点同为胞中,胞中实质上就是丹田。真气在丹田蓄积充足后,下行出会阴过长强,要依次冲破督脉的“三关”,其中长强穴附近和人的尾巴骨那个地方叫尾闾关,意思是说阳气要从这一关冲上去的时候是非常难的,所以它是第一关。

阳气从尾闾关冲上去向后沿着身体后面的督脉上行(后正中线上行)逐渐到腰部,到腰部以后通过命门再往上走到了人的两个肩胛骨后面夹的这个部位,这也是一关叫夹脊关。

等这一关冲过去后再往上走,走到人的后脑勺枕骨大孔附近,这又是一关叫玉枕关。过了这一关,阳气上行入脑,通过巅顶再从面部下降。降到口唇的时候舌头要顶住上颚,这个叫搭鹊桥,通过搭鹊桥阳气循着嘴巴下行走任脉,从胸腹部再下降回到丹田。

文章图片4

丹田在肚脐的以下三寸,大概是关元穴那个部位,所以对于修炼的人来说起始的部位是丹田,对于我们奇经八脉来说又叫一源三岐,就是一个起始的源头分出了三条奇经。这三歧是什么意思呢?从前面走出来这一条叫任脉,从后面走出来的一条叫督脉,任脉走的是前正中线,督脉走的是后正中线。

文章图片5

此外还有一条是冲脉,冲脉也起于胞中,出会阴,然后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这一支夹着前面的任脉在任脉两边跟着足阳明胃经一起上来;另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这个脉又叫伏冲之脉。第三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大腿)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所以冲脉既与任督脉一起构成一源三岐,它本身因为不同的分支也形成一源三岐。

文章图片6

小周天走的就是督升任降形成一个循环,也叫阳升阴降,督脉是一身阳脉之海,总督一身的阳脉,任脉是一身的阴脉之海,统领调整一身的阴脉,所以说小周天的督升任降也就暗合了我们经方六重境理论的后升前降。从这一点上来说,咱们这个后升前降的气机运行总规律似乎在理论上、实践上的依据都更充分一些。

当然这和左升右降的理论并不矛盾,左升右降的说法更多地是为了指代肝脾主升,胆胃主降的气机升降关系,而不是说人体真实的气机左面只有升,右面只有降,否则人的身体必然会因升的一侧偏于伸展,降的一侧偏于屈曲而发生身体侧弯。

文章图片7

经方六重境理念建立以后,一个最大的作用,就是能把历代的各种貌似不一致、互相冲突的中医理论在有机地置于经方六重境这个立体结构不同层次中,给它们一个恰当的定位。这样我们就能在不同的学术流派中自由出入,取其精华,集百家之所长,而不再在不同流派或自相恭维或互相攻击中茫然无措,多歧亡羊。

文章图片8

武林门派

在经方六重境中,其实我最开始尝到经方甜头的就是方证相应境,但在方证相应境而没有及时突破经方扶阳境的时候也吃过一些亏。

相信好多人或多或少心里可能都有点疑问,是不是这后面的这几重境是多余的?毕竟现在经方界的大家们倡导的内容主要隶属于方证相应境,后面这几境则甚少听说。

在这里,我结合我个人的实际来讲述一下。

不懂经方扶阳境的一例误治

曾经治过一个三四岁的小孩,他的症状是咳嗽、发烧,双肺听诊有湿啰音,西医诊断是支原体感染,她母亲也是我的一个老病人。当时候我已经看了几十个病人,也有点累,另外我还要赶火车,看得也比较匆忙一些。当时候我就根据经验用了麻杏甘石汤,又合了一点升降散的成分,开了药病人就拿去吃药。结果第二天孩子的妈妈就给我微信发了一段音频,我听着就像一串敲鼓的声音,嘣嘣嘣嘣敲鼓的声音。然后她说,孩儿吃了药以后,肚子胀鼓鼓的,难受,哭闹,刚才发的音频就是敲肚子的声音。初次之外,就是自下利,一不小心就会拉出一点稀便来,甚至自己都没有感觉,这而拉完了抱着换一个地方一不小心又拉一点来。发烧倒是不烧了,但咳嗽和气喘没有缓解。

文章图片9

理中汤

我一听心里就明白了,小孩这个情况,它虽然说有咳喘、发热、恶寒这些症状,但本质上它是一个太阴病,应该用理中汤才对。这就是咱们经方扶阳境里头讲的,你如果有太阴病,不管什么证都先从太阴治,解决了太阴其他的就自然好了,好不了再该怎么治怎么治。我没很好地遵循这个原则,而是凭经验和第一印象用了麻杏甘石汤,才有了这个教训。

可是病人又不在我身边,也没法开中药,于是我让她给孩子暂时停服目前吃的药,先买丁桂儿脐贴(含吴茱萸、丁香、肉桂等),贴肚脐上,然后再用附子理中丸水丸,加水杵成糊状给小孩喝。不能直接给小孩吃丸药,直接给小孩吃丸药的话,他一不小心自己吞下去容易造成气管的误吸。这么一处理之后,这个小孩很快就好了。

从这一点我就认识到,如果满足于方证相应境,那这样的事情就会屡屡发生。用方证相应境的思路,治阳经的病行,但另一半的病你治不了,只要涉及三阴病的治起来就容易碰壁。而进入经方扶阳境之后 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