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泗窑址群出土文物及标本展】武汉市博物馆2

 君合瓷约 2022-02-23
.
从湖泗瓷窑址清理出的窑具包括:匣钵、匣钵盖、垫饼、支具等。这些窑具在岭背叶窑址、王麻湾窑址和下浮山窑址出土数量非常多。

匣钵
匣钵是用耐火土制成的各种规格的圆钵。从现有的考古发掘资料显示,匣钵的创制应早于唐代。但大量使用并作为工艺的常规,则是在中唐以后。

坯件制成后,不再是直接堆叠放入窑室内裸烧,而是先装入匣钵。有了匣钵的保护,不仅可以使瓷器坯件在烧制的过程中免受明火灰烬的污染和砂粒的粘附,保持釉面的光滑洁净;还可以通过匣钵的堆叠,在坯件无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窑室的空间容量,增加单次入窑装烧的数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匣钵还具有一定的导热性和热稳定性,保证了瓷器的烧成质量。
匣钵的形态多样,常见的有漏斗形、筒形、缸形等;匣钵的大小尺寸则随装烧的坯件大小而定。碗、盘、碟、杯等大口浅腹器均用漏斗形匣钵装烧。壶、瓶等小口高体器物则均采用筒形匣钵装烧。一般是依器体造型及大小,选择适合的匣钵。匣钵与器体之间用垫饼或垫圈将其分开,防止器体与匣钵粘连。 

 
 
 
 
 
 
 
 
 
 
 
 
 
窑具的产生和发展与窑炉形态和结构的改进是同步进行的。历史上的窑具形态多样,不一而足。它的一大特点是因“窑”制宜、因“器”制宜、经济耐用。在众多的窑具中,匣钵的普遍使用是制瓷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唐代制瓷工匠留给后世的一份厚礼。正是因为这份馈赠,才为宋代名窑的出现做好了准备。匣钵广泛使用后,匠人们继续在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上下功夫。因而形成了各窑口自有特色的装烧工艺。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