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枝玉叶老遗民八大山人,用孤苦而睿智的灵魂,将画绘出带刺的美

 泊木沐 2022-02-24

导语:清代前期文坛上名人辈出,八大山人算是最吸引人的一位。他是修行多年的僧侣,诗、书、画往往禅意深幽;他行为怪异,时而疯,时而哑,时而又无比正常;他身世特殊,是明朝皇族后裔,从一出生,就背负了家国衰亡的剧痛。

八大山人是谁?首先,八大山人不是八个人,而是一个人的别号。其次,他还是一位亦僧亦道、亦画亦诗的人物。

八大山人真实的名字叫朱耷,他还有个大的吓死人的背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权的第十代孙。他在58岁时,又给自己取了个奇特的别号——八大山人。从此,以前的别号都弃之不用 。

他在自己的画上落“八大山人”的款时,总是竖笔连写,看起来有时像“哭之”,有时像“笑之”,据说代表着他作画时的心情。

这一个性鲜明的别号于是随着他的书画作品流传千年,响亮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本名

01愤慨悲歌忧愤于世,寄情笔墨

八大山人一生对明忠心耿耿,以明朝遗民自居,不肯与清合作,只得潜心艺术,通过笔墨来抒发内心中的愤怒和郁结之气。

据说朱耷出生时耳朵特别大,父母因此给他取了乳名“耷子”,后来索性就叫朱耷了。

这位书画家一生中所用的自号、别号特别多,而且每个都像他的书画一样与众不同。朱耷童年和少年是在世代荫袭的贵族家庭生活中度过的,他天资聪慧,8岁时就能作诗,能悬腕写北宋书法家米芾的小楷,11岁能画山水画,显示出非凡的艺术才能。

他早年曾醉心于科举,希望通过仕途而显达。他熟读儒家经典,十几岁时就顺利考中了秀才,接下来,参加科举、踏上仕途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巨大的变故在他18岁时突然发生,一切都改变了。

那年,崇祯皇帝自缢。改朝换代,对每一个传统文人来说,都是一次难以言说的精神重创,而对朱耷来说,又多了一层更为内在的心理伤痛。

因为他是朱明王朝的直系后裔,和崇祯皇帝同是“由”字辈的人。明亡第二年,朱耷的父亲去世。国家剧变加上家庭变故,他决定皈依佛门。

清顺治五年,22岁的朱耷在江西奉新的耕香院落发为僧,在山里一住就是数十年。康熙二十三年,他给自己取了个八大山人的别号。

此后,他在自己的画上落“八大山人”的款时,总是竖笔连写,看起来有时像“哭之”,有时像“笑之”,据说代表着他作画时的心情。

八大山人有“癫疾”,一生中曾多次发作。有人说他行事癫狂,有人说他是装疯。 史书中还常说他哑不能语,也有人说他是装哑。人们大都认为他装疯装哑的原因是国亡家破,令其郁愤填胸,不能自已。但是实际上,作为明王后裔,八大山人有遗民心结及故国情怀不假,但他也有困扰其一生的疾患。

八大山人的疯和哑属于家族的遗传病。

八大山人的“癫疾”发作最厉害的一次,是康熙十八年应临川县令胡亦堂之邀,在临川县衙署作客期间。八大山人应邀作画、下棋,还赏月、看花、赏雨、饮酒等,也外出游览。这样的生活应该是很惬意的,可不知为何,他总会在某一天忽发狂疾大笑,忽然又终日痛哭。一天晚上,他还扯破僧服,将其烧掉。

八大山人对艺术痴迷,但不善于经营自己的生活,常常兴之所至,泼墨挥毫, 画出的画任人拿走,拿走画的人又往往并不知道画的真正价值。

当时有位名叫程京萼的书画家,见八大山人年纪大了,常常衣食无着,便让众人从八大山人那里付钱买画,使他能维持生计。后来,八大山人在离北兰寺不远的地方自建了一所陋室,名其为“寤歌草堂”,仍是作画卖画,过着艰难凄凉的生活。79 岁时,孤寂而亡。

02以孤傲不群来表达内心的失意

八大山人的“癫疾”给他的生活以及关心他的亲人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和困扰,但同时又给他的书画染上了一种神秘、独特的色彩,使他的一些画作进入到一种超越凡尘的境界。清谢彬《国绘宝鉴续纂》云“僧雪个,南昌人,善写意花卉,奇奇怪怪,巨幅不过朵花片叶,善能用墨点缀。

八大山人的绘画和他的“亡国”之痛如出一辙,他的绘画意境主要表现在通过各种隐含的趣味表达他的痛苦和悲伤,而他独特的身世和经历也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风貌,他这种“痛”的艺术形成的那种“带刺的美”,足以让人触动心弦。如他所绘的:

《孔雀牡丹图》

孔雀本来是世间的珍禽俊鸟,有着其他鸟儿不具备的美丽翎毛。但此画通过变形处理和艺术创造,却突出了一种丑怪的风格。

翎毛在此已经不是美丽的代言,而是政治符号的象征。正如清代官场上爵位象征的标志。石头尖而不稳,孔雀奇丑无比,尾巴上只有三只雀翎。画面上题诗一首“孔雀名花雨竹屏,竹稍强半墨生成。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为人所乐道。

《莲房小鸟》

一株无根无托的莲花,一只似落非落的小鸟,这只小鸟单足立在无依无靠,摇摇晃晃的莲蓬上,它的爪子用力抓住莲花,紧张得连身上的羽毛都炸裂开来。

含苞待放的莲花、空无所依的小鸟象征八大山人孤独的情愫,不满当时的统治者、不予苟同的愤懑感。无根的莲花,看似是省去了根部结构的描绘,实则表达缥缈不定、去留无痕的心境。八大山人想要通过画作来表达他所领悟的人生若寄的道理。人生只是寄尘于世,天地再广阔,人所能占有的只不过是一枝荷,而这一枝还仅仅只是极为短暂的停留。

《鳜鱼》

画中这条“飞翔”的鱼,即是一条冷漠的鱼,又是一条自信的鱼,更是一条心如止水的鱼。它是八大山人自我精神的外化,他希望自己就像这画中的“飞鱼”一样自由自在,不受束缚。

这条鱼眼眼睛呈矩形,眼珠又圆又黑,顶在眼眶的最上端,眼神凌厉诡秘,让人不寒而栗,嘴部张开,仿佛要诉说什么一样,有不可名状的孤傲之气,乍一看会感觉很呆板,但仔细一品味,越看越传神逼真。

《梅花》

从右至左画梅一枝转折直上,至枝梢才略向右倚侧,顶端仅着三个待放的花苞,可谓奇极、简极、险极。树身全无苔点,而仅添了几笔如刺的小枝,于是立去枝干的光板而变得生动,有了变化,添了生机。

因为其简,枝端的花苞就凸显画面,让人入眼就领略到满目孤寂凄冷的茫茫大千中蕴含的生意。领略到画家心中的落寞与凄苦,以及对生命的期许。

结语:

这位才华横溢的僧人画家,似乎超然世外,实际上对现实人生体察入微。他以避世的心态度过了79年的漫长人生,其实心里并不超然。他有一首题画诗,写的是:“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

八大山人的画 ,不是作为谋生手段,不作名利的阶梯,只是自己穷愁抑郁的自我表现。他创造的艺术形象虽然十分孤傲冷寂,却是他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笔墨率真天趣,深受大众喜爱。

他往往酒醉之后,挥笔舞墨,达旦不休。山僧贫士,气味相投者求画,他免费相送,达官贵人以金钱奉求,却得不到他的一花一石。他就是这样一个“金枝玉叶老遗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