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肉眼导航、无线电导航……远程轰炸中的导航技术发展1

 朝_五_晚_九 2022-02-24

轰炸机出击特别是远程攻击,上千公里的距离,这飞偏了可怎么办?所以二次大战的纪录片里轰炸机的前面总是有个透明笼子似的的领航舱,坐着一位领航员。这哥们手里一张地图,就负责把飞机从基地千里迢迢地“领”到目标区。作战的时候,领航员一路上不停地对比地图和实际飞过的地形地貌,也就是航路检查,不断发出调整偏差的指令,驾驶员就根据领航员的指令调整飞行方向。当然,领航员还负责进入目标区后的精确瞄准和投弹,所以有经验的领航军官在轰炸机部队里就是个宝。

看多了现代战争片或者回忆录的都知道天气一好就得琢磨赶紧布置防空,为什么?因为天气一好,不光是地面看天空清楚,天上看地面也清楚,特别是地形地貌,人领航员就靠这个吃饭的。其实轰炸也好,侦察也好,远程飞行对于天气的要求总是尽可能的高。但是这一路上谁敢担保就肯定一路阳光灿烂晴空万里?说不好哪里来上一大片低云或是浓雾,那领航员就只能凭经验去蒙,搞不好就把路带歪了。而且要是夜间轰炸呢?

二战的时候,德国人琢磨过这问题:“不列颠之战”后他们用上了无线电导航以支持夜间空袭英国。这是从洛伦兹(Lorenz)无线电引导着陆系统得到启发的。该系统做法是安排两组发射机,分别发射频率不同的等强度导航信号(摩尔斯电码的点、划),着陆时驾驶员可同时接收两组信号,并加以对比,如果两组信号的强度相等成为连续的点划音,则说明方向对头飞就是了;如果有偏差,一组强度比另一组大(只有成串的点音或划音)则向强度低的方向修正航向直至两组信号等强度。这办法的缺点是信号接收方不能确定自己的位置,但要是两组这种波束从不同方向发射,在目标上方汇聚就可以提示轰炸机组可以投弹了,这就是弯腿(Knickebein)系统。但很快被英国干扰了,用的办法是以强功率播放两个导航信号中的一种来诱偏德国人。

德军改进后的系统叫Xgerat,是把两波束分出主辅,然后采用不同内容的多个辅波束与主波束在航路上形成多个交叉点(即航线检查点)。这样轰炸机领航员就能根据听到的不同摩尔斯电码确定自己的位置,比如50公里、20公里、5公里。这办法用上之后确实效果不错,德军夜间轰炸的投弹误差一度控制在1500米以内,比皇家空军的好多了。德军400多架轰炸机凭这套系统成功于1940年11月夜袭了工业城市考文垂。但好景不长,回过味的英国人马上开始干扰德军导航信号:把主波束信号接收之后放大以稍微偏离一点的角度发出去。这样德军的系统就形同虚设了。所以,能信得过的导航系统必须经得起敌方干扰,或者干脆让敌方不能干扰。实际上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无线电导航也就只能在400公里以内范围比较合适,再远导航波束就超过飞机的巡航高度了。

显然无线电导航不是向往中那种灵丹妙药了,看来人肉导航还不能扔啊,又得靠好天气了,还得尽量往高处飞,因为看得远嘛。可是二战以后,随着防空雷达技术的发展,即便是天气晴好,轰炸机也不敢高飞了,因为飞得高就会被敌方防空雷达早早发现。这样就只好飞得越来越低,那能看到的地貌也就越来越少,这就意味着航路检查就越来越频繁,领航员的工作负担也越来越重。这还算好的,有些飞机是单座的,比如轻型攻击机,飞行员又是开飞机又要认路,一路光是飞到目标区就够忙的,然后再建立攻击航线啥的,一头还不够俩大的。所以,美国之类的空军强国就一直在琢磨有什么技术能解决远程导航问题,可以不分黑经白夜好天坏天都一样的只管飞?

(待续)

文章好看点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