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贾语村言(第37集)——大匠诲人以规矩,实践教我以变通

 中医知识圈 2022-02-24

图片

郭老传道论本能,有人闻道来传承。

贾语村言求真义,高山流水共谁听?

图片

大匠诲人以规矩,实践教我以变通

编者按:

大匠诲人以规矩,

实践教我以变通。

遵守规矩莫教条,

变通亦在法度中。

解英:

我提个桂枝汤比例的问题:郭老的桂枝汤,芍药的量是多少?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比例: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图片

一两按15克算,桂枝甘草生姜大枣,差别不大。芍药28克,相当于二两,比例小了。
伤寒论中,涉及桂枝汤的变方,理法特别严。有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新加汤等,芍药的比例特别严格。
桂枝的比例也一样。
伤寒论中,涉及桂枝汤的变方,理法特别严。有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新加汤等,芍药的比例特别严格。
桂枝的比例也一样。比如:桂枝加桂汤、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等。

樱:

我们现在就按郭老实践了几十年的剂量使用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去弯弯拐拐的走老路,郭老不为名不为利不计生死传承中医,给我们的方子和剂量都是最安全最有效的,现在需要的是快速复制中医人才,要跳出框子,讲求实际,而不是陷入迂腐。

解英:

下面是《伤寒六经求真》的比例。
图片
桂枝汤,伤寒第一方。不是白给的,哪能随便?

樱:

前辈多少中医先贤呕心沥血都没有把《伤寒论》理解得有郭老这么透彻,现在我们直接学郭老的真本领就行了,开什么倒车?没这个能力!

一亨耳:

@解英,山东淄博 @浙江一张源樱 
寻章摘句和说文解字,是考据学的的研究领域。
医学讲的是治病好病。
评价标准是具体病例和真实疗效。还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走群众路线,尊重集体智慧。

樱:

没有谁能够比郭老讲得更好,我们需要学原汁原味郭老的本能系统医学,不要往沟里带。

一亨耳:

没人往沟里带大家。都是好意。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可以讨论,最好是结合实际(病例)的讨论。纸上谈医,意义不大。
 

樱:

郭老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才教给我们智慧跳出框子学到实用的知识,郭老已经给我们修好了康庄大道只管前行,不必再去走荊棘丛生的回头路。
不需要好意,好意是个无定量的忽悠人的,每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要讲效益,必须跟着郭老走。
郭老已经传给了我们道,我们只管学习就行,不需要云里雾里的去绕圈圈。

一亨耳:

是啊,想当年,
唐僧走出金箍棒划的圈,
被白骨精抓走了;
唐僧自己逞强去化斋,
被蜘蛛精缠上了~~~

清影:

个人观点:
关于每味药的用量,都是前人的经验用量。对于初学者,可以借鉴,当自己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后,可以有自己的经验用量。
前提是有足够的实践经验!

樱:

郭老已经把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传给我们,剂量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最适合现实,我们还要端着金饭碗去讨饭吗?

一生守候:

桂枝汤中有用30克有效,有用10克有效,有用6克有效的。

樱:

就凭郭老几十年救人无数手下无冤死鬼这一条无人能及。

一生守候:

可以认为六分之一到六分之六都有效。药量虽然变了,但是其比例未变,即便六分之六了,还可以加量,这就是汤这个字的真正意义。

解英:

关于上个问题,我说一句话,就不再讨论了。桂枝芍药比例不是三比三的,不能叫桂枝汤。

一生守候:

每个人的病势大小是不一样的,这是符合本能的,对吗?

辉哥:

也就是说等量在桂枝汤中,看郭老也是等量,病势不一样了那就不是桂子汤症了,那也不叫桂子汤了。

一生守候:

长沙方歌括里说:桂芍生姜三两同。

樱:

有能耐可以画龙点睛,没有能耐就不要画蛇添足了,不过这条龙的晴已经是郭老点好了的。

一生守候:

@辉 哥,桂枝汤证也有轻重。

辉哥:

有轻重那是用药的量大小,而不是比例的变化呀,解师兄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一生守候:

古人桂枝汤早中晚各服用一次,现在早晚各一次。

辉哥:

这也是量变而不是比例产呀师兄。

清静陕西:

量与势才是恰到好处。

一生守候:

桂枝变少,其余的药也要按比例变少,否则就不是桂枝汤了。

a细辛:

服桂枝汤你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吃药而服的,是为了求汗愈病,看看原文,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
你用一顿药,也是汗出病愈为度。

辉哥:

师兄,这个秘方你自己看看吧,难道解师兄说的和郭老说的不是一样的?郭老的桂枝汤是桂枝30白芍30,这难道不是33吗?这难道不是桂枝汤吗,不是桂枝汤的病势吗?如果比例变了那还是桂枝汤吗,还是桂枝汤那个病势吗?
其实我们没必要在这讨论这个问题,师兄的学习态度真的值得我们学习,但说句不好听的话,望别生气,你呀有时候真的是读死书。

樱:

我读死书是事实,这一点我也有自知之明,既然有了好老师就先死死的学,我不会生师兄的气,我是真心怕师兄们被半路截道引向歧途,郭老希望他的弟子们超越他,但这得有依有据!

辉哥:

解师兄压根就没有改变郭老的方剂,而只不过给我们说出了郭老没来得及给我们说的话或者说是我们没有理解到的地方,而师兄们讨论的也是病的轻重和用药量的大小,也没有体会到这个比例的重要性对一个病和一个病的方剂。

樱:

先把郭老已经说给我们的学好再往下发展,这些已经够我们专心致志学上几年,学贵以专,郭老没有来得及说的,学好了之后自己去悟,不要受人误导。

邵元御:

研究中心除了系统的整理,搞些医案就行了。没必要离开病人,分析某些细节,精神是好的,但容易进入死胡同是不。

图片

图片

邵元御:

经济低迷时期,啥行业都不好干,不努力提升本领都养不活自己啊,感谢本能团队的带领,不断的有各种总结整理。

樱:

@童年(西安) 感恩师兄鼓励师兄太抬爱我了,为了维护本能系统医学的纯洁我言辞趋于进激,有理解不当的地方请师兄们不吝指正。

唐斌:

《伤寒六经求真》吴茱萸汤的吴茱萸200毫升为70克,郭老常用量25克。小柴胡汤的柴胡112克,郭老常用量40克。
常用量,不是标准用量,仍然需根据病人年龄,身体强弱,病情来化裁。
个人愚见,后人研究中药配伍的比例关系,是否是金科玉律,现在好像还没有定论。

樱:

这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态度,向师兄学习。
 

鲲志:

今天大家在群里讨论学术问题讨论得很热烈,这很好。
本能论研究中心群,就是要研究,要讨论,要多交换意见。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知不同,难免会有不一致的地方,不必见怪。
建议大家相互多体谅,多包涵,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最终一切都需要落实到实践上。
我记得,好像是在讲肾结石排异汤时,郭老说过一句话:“我不能以人试方。”

以上内容来自:本能论研究中心群的学习交流探讨。

编辑:子皿   鲲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