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王艳丽 单位 |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信望爱社工服务中心 社工A对案例的描述:这是一对空巢老人,老家是荥阳的,在郑州租房子住,一个月租房子就需要200元。两人都是70多岁,没有退休金也没有低保。儿子因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的钱,房子也卖了。老奶奶腿脚也不好,不能走远路,每天依靠老爷爷捡拾废品生活。老爷爷希望社工给他找一份工作糊口。目前我会定期的探望老两口,给他们带点鸡蛋、面粉等生活物资。但老爷爷说让我给他找工作这事儿,毕竟年纪大了,还真的不好找......初次听到这个案例,我第一反应和社工小伙伴的一样,这对老夫妇太不容易了,我们应该尽力去帮助他们,多为他们做点事,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然而,当我冷静下来,种种疑问便浮现在脑海里。两个人都没有工作在郑州是怎么生活下去的呢?这么困难为什么没有低保?只有儿子死亡的信息,为什么没有儿子婚姻家庭等情况呢?老两口是否还有其他子女等?另外据我所知,荥阳那边基本上房子都已拆迁,拆迁过渡费、拆迁款、拆迁安置房等补偿都不低,这些钱是否都为儿子治病花掉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老人进行了第二次探访,获得的信息如下:老两口还有两个女儿,均已成家,但老人反映两个女儿家庭负担也比较重,不愿意麻烦女儿。减去为了儿子卖房花掉的钱,剩下的财产都给了儿媳妇抚养孙子。去社区询问发现,老两口的户口不在本地,因此没有办法申请城市低保。而老人自己反映,之前在本地申请过低保,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通过。目前只希望我们能在郑州帮忙找份工作。当我们提出需要老人把女儿联系方式给我们,去查清未能通过低保申请的原因时,却迟迟未能得到联系方式。回到这个案例中,因为社工小A定期的探望老两口,给他们带点鸡蛋、面粉等生活物资的帮扶形式,而忽略第二次探访获得的信息,造成的其中一个不良影响就是,老两口的邻居找来问我们:“你们这个项目能不能把我们也加上啊,我们家也很辛苦,我跟老伴都有病,长年吃药。我们要求不多,每次给我们带一些油啊、鸡蛋啊什么的就行啦”。这样的回应不能简单的认为邻居爱贪便宜,而是邻居认为我们和老两口情况差不多,为什么他们都可以得到救助而我们却不行? 面对这样的结果,从短期来看缓解了服务对象的生活压力,但从长远来看,对于社会救助的公平性起到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其次,老人需要社工为他们找工作。如果按照老人的想法为他们找到了工作。但对于一位70多岁的无退休金和基本生活保障的老人,工作中出现任何的闪失,这个责任谁有能力承担呢?社工没有这个能力承担,企业也很难去承担,甚至会给老人目前所住的社区工作带来极坏的影响。而且老人的家属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每一个帮助老人找工作的善意的人,都要对这种风险承担相应的责任。这对社工专业性的发展,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都是极坏的影响。在这个案例中,如果我们想要真正去解决老人的问题,让老人的晚年生活有保障。我们的工作思路应该是尽快联系到老人的女儿和户籍地的工作人员,核实清楚老人的实际家庭情况。如有必要,需要家人将老人及时接走带到身边照顾,让老人的女儿、儿媳承担起相应的赡养义务,如老人家里实在困难,配合户籍所在地的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相应的帮扶。能够愿意进入社工行业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怀有帮助他人的情怀,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缓解服务情绪上的压力,帮助服务对象尽可能解决生活上面临的困难,让服务对象过上更好的生活。然而却容易忽略助人自助的真正含义和社会工作的伦理难题,社会工作者要有效区分人情、法制及规定的影响及后果。社会工作是一门专业的学科,社工是带有专业价值观的工作人员,不是简单调解纠纷的居委会大妈或者老娘舅。除了一腔热血外,任何时候都应该把专业价值观铭记于心,充分了解与工作相关的社会救助政策、工作流程,在对人性和客观事实的理性判断之下,做出对服务对象需求最合理的回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