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纵横十五载,割据陕豫地区的镇嵩军如何走向解体?

 兰州家长 2022-02-25
文章图片1

西安围城,是刘镇华军阀生涯中最为丑陋的一笔,也是他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被盟兄冯玉祥击败后,刘镇华率领镇嵩军残部一路东逃,一直跑到河南陕州(今陕县),才开始收容残兵败将。

当时国内局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州国民政府北伐节节胜利,1927年1月,冯玉祥到达西安,以于右任为国民军联军驻陕军总司令,着手整顿部队,准备东出潼关,与北伐军会师中原。而老军阀派系中,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大败后,基本垮了下来,奉军的部队已南下,山西的阎锡山还在摇摆。

下一步该如何走?是投靠冯玉祥还是投靠张作霖?镇嵩军内争论不休。刘镇华认为,奉系势力遥远,而冯玉祥就在身边,不投冯玉祥就会被消灭。而其不少部属不愿意投靠冯玉祥,就选择和刘镇华脱离关系,其中王振等人率部奔济南投靠张宗昌,张治公则率部投靠奉系,从而盘踞洛阳。

至此,建立了十五年之久的镇嵩军解体。

军阀生涯十几年,刘镇华手里最大的本钱就是镇嵩军,现在本钱快没有了,刘镇华的军阀生涯也开始走向末路。

1927年夏天,刘镇华决定厚着脸皮去找冯玉祥请罪,希望得到其谅解。为保险起见,路过新安时,刘镇华到铁门镇去找他曾经背叛过的恩人张钫,希望他从中疏通。

据张钫回忆,刘镇华一见他就说:“悔不该不听尊言(刘镇华率镇嵩军围攻西安时,张钫曾劝阻过,但刘未听劝告,一意孤行),以致挫败如此,现在实在愧见故人。镇嵩军是你替我编成的,我现在把队伍带到豫西交给你,如何处理,悉听尊便。我个人决计下野出国游历。”张钫深知刘镇华为人利禄熏心,当然不能对他的话信以为真,就对刘说:“过去的话暂且不谈,现在是新局势,应有新的认识。你究竟怎样打算,有何困难,站在朋友立场,我仍愿尽力帮你。”刘先是请张钫帮忙主持军队,解决给养问题,后又希望他能在冯玉祥面前为之疏通。

禁不住刘镇华的苦苦哀求,张钫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刘镇华这种两面三刀的做派连其昔日部下都看不下去。张钫后来见到张治公时,张治公就埋怨张钫说:“辛亥之后,他(指刘镇华)就背离你,直至要谋害你,你还管他的事干啥!”

但很讲义气的张钫还是在冯玉祥面前替刘镇华说好话。经过张钫的疏通,刘镇华到开封去见他的盟兄冯玉祥。据说,刘镇华到冯玉祥面前,双足立正,向冯作了90度的三鞠躬,每鞠躬一次,口里说一句:“镇华罪该万死。”这副姿态对于纵横十几年的刘镇华来说倒是第一次,连冯玉祥也忍不住对人说:“雪亚(刘镇华字雪亚)颇有悔悟。”

文章图片2

悔悟之后仍多次“跳槽”

不过冯玉祥的感觉似乎还是不太准确,失去了镇嵩军这个本钱的刘镇华只是老实了一段时间。

刘镇华见过冯玉祥后,在开封住了一段时间。当时冯玉祥司令部设在开封,麾下诸多将领云集于此。刘镇华就到处活动,请客、送礼,以博得将领们的好感,这种手法确实让一些将领对他印象很好。有一次,杨虎城和孙良诚、石友三等人在一起谈天,顺便提到刘镇华的情况,石友三就对杨虎城说:“我觉得刘雪亚这个人很不错。”经历了西安围城的杨虎城,听了此话颇为愕然。

刘镇华投降冯玉祥后,冯玉祥把刘镇华的残余部队编为第八方面军,刘镇华任总指挥,归东路军总司令鹿钟麟指挥,驻守在开封以东。

1927年,直鲁联军进攻豫东,刘镇华部的姜明玉突然叛变,使河南东路整个战线受到严重影响,冯玉祥非常生气。

等到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联合打败奉系张作霖,完成所谓北伐后,刘镇华部被蒋介石改编为第十一路军,刘镇华任总指挥,辖刘茂恩(刘镇华的五弟)和万选才指挥的两个师,驻防豫西,归阎锡山指挥。

1929年6月,蒋介石到北平会见阎锡山,密谋对付冯玉祥。杨虎城和刘镇华也都到了北平。有一天,刘镇华突然拜访杨虎城,一见面就热情地握住杨虎城的手说:“我对你老兄佩服极了,还是老兄高明,今天特来表示敬佩,希望多多指教。”不擅辞令的杨虎城一时竟答不上话来。刘镇华见过杨虎城后,连杨的随员也都分别拜访。刘镇华对于官僚政客的一套,确实熟练极了。

文章图片3

1929年10月,冯玉祥的将领由宋哲元、孙良诚领衔通电反蒋,刘镇华这时已把他的部队交给胞弟刘茂恩(刘老五)带领,随同唐生智对宋哲元作战。12月唐生智组织护党救国军反蒋的时候,刘镇华指使刘茂恩率领所部撤入山西,投降了阎锡山。

1929年,冯玉祥、阎锡山酝酿反蒋,刘镇华不想附和,苦劝阎锡山无效,于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后,以考察为名,前往日本、德国游历。临走时,刘镇华把第十一路军指挥权交给刘茂恩,引起万选才的不满。万选才投靠冯阎,当上了河南省主席。刘茂恩对此极为不满,将万选才诱捕,率部投靠蒋介石,被委为第十五军军长。不久,万选才在南京被蒋介石枪毙。

1930年秋,冯、阎败局已定,刘镇华回国,到南京谒拜蒋介石,被任为豫陕晋边区绥靖督办。

从冯玉祥、阎锡山到蒋介石,刘镇华在其最后一段军事生涯里频频“换主”,只不过这几次的“跳槽”已经不同于以往的背叛,由于军队规模的缩小,加上新军阀势力的崛起,刘镇华已是无足轻重的过气军阀,他的“跳槽”,更多的是混战局势下的自保措施。

1933年,不知道什么原因,刘镇华和蒋介石的智囊人物杨永泰攀上了关系。其时,杨永泰因上 “攘外必先安内”的万言书而受宠于蒋介石,担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武昌行营秘书长,是炙手可热的人物。这年5月,经杨永泰推荐,刘镇华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其弟刘茂恩的第十五军也移调安徽,参与围剿江西红军。

1936年10月,杨永泰在武汉被刺身亡。刘镇华听到这消息异常惊骇,精神失常,1937年5月被免去安徽省政府主席之职,从此脱离政治舞台。

文章图片4

新中国成立之前逃离巩义

对于刘镇华这样的旧军阀来说,能够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中全身而退,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虽然这位当家人退出了政治舞台,但镇嵩军最后的一点血脉仍然保留了下来,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

第十五军和它的前身镇嵩军之前好事没干多少,抢地盘的内战、鱼肉百姓的坏事倒是干了一堆。“卢沟桥事变”后,第十五军开赴抗战前线,为民族存亡而战,也算是为国效力了。

刘镇华之后,执掌第十五军的是其弟刘茂恩。比起刘镇华,刘茂恩算是科班出身——1915年10月,他被其兄保送到袁世凯的混成模范团辎重科受训,后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毕业后一直在镇嵩军中任职。

刘茂恩并不属于中央军嫡系,但他找到了一个好靠山——有着“袖珍委员长”之称的陈诚。陈诚一直主张以吞并、消化的方式解决杂牌军,对于杂牌军的投靠来者不拒。在陈诚的推荐下,刘茂恩不仅步步高升,担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后还兼任了河南省主席。由于之前刘镇华曾担任陕西督军、安徽省主席等职,刘氏兄弟被时人称为 “一门双督军,兄弟两主席”。

刘镇华的长子刘献捷也进入军界,先后任第十五军旅长、副师长、师长等职。如此显赫的家族,不仅在巩义,就是在河南也颇为引人瞩目。刘镇华庄园建成后,大门曾有这样一副对联:“兄省长弟省长兄弟省长,父将军子将军父子将军”,充分显示了刘氏家族显赫的身份与地位。

文章图片5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刘茂恩率第十五军增援石家庄。后因南口、张家口先后失陷,为确保山西,以牵制华北侵华日军的行动,9月初,刘茂恩率军驰援山西,先后参加了忻口战役和中条山战役。

在中条山战役中,刘茂恩指挥部队在日军的猛攻下力战不退。日军动用100多架飞机狂轰滥炸,甚至施放毒气。1941年5月14日,在遭到日军包围后,刘茂恩率部数次突围皆告失败,情况万分险恶,左右僚属苦劝其更换便衣逃出,刘茂恩凛然作色答复:“我身为堂堂中国军人,沙场捐躯,死亦光荣,岂能求一时苟安,丧失民族气节,为人耻笑!”说罢拔出手枪要自杀,被侍从死死拉住。所幸风雨狂作,山洪滚滚,刘茂恩终于趁机脱险。

刘茂恩和第十五军在抗日战场上,英勇杀敌,是很有功劳的。但抗战胜利后,刘茂恩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与人民为敌,对河南各抗日根据地实行“清剿”,残酷镇压革命力量。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般进攻中原大地,刘镇华、刘茂恩明白大势已去,纷纷逃离,刘氏家族有的逃亡台湾,有的定居海外,只留下一座空旷的庄园默默述说着这里曾有的辉煌。

刘镇华庄园,这座融西方建筑与中原传统民居为一体的民国时期典型的官僚地主庄园,下一步或许将成为巩义的一处旅游景点,让更多的人能一睹这座庄园的魅力所在,也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一段历史:刘镇华和镇嵩军——一个曾经横行豫陕两省的军阀,一个在河南军阀史上留下一笔的军队,那是一个群魔乱舞的乱世,也是一个夹杂了复杂人性的乱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