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工作三年备忘录•现实(1):生源

 夏日茂树2015 2022-02-25

    在现有教育环境下,评价一所学校的标准大概就是升学率了。对初中而言,评价它的也许就是能有多少个学生考上当地最好的省重点高中。除此之外,老百姓恐怕都不认可。一所学校,如果没有好的生源,创造辉煌几乎不可能。生源关乎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工作价值取向和学生所处教学生态,岂不重哉?

现在太多的乡村中学进入了这样一个怪圈:没有好的生源----考不出多的本地最好的重点高中人数----老百姓不认可-----没有好的生源。我所在的学校就面临这样的问题,至少近些年是无法走出这一“历史周期律”的。作为教师,我们颇为感叹而又无能为力。

有人会说,怎么无能为力呢,你们努力工作取得好的成绩不就破解这个怪圈了吗?这话说的一点不错,的确是最直接的方法,但这不是教师努力工作就可以取得成绩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这儿的最好的重点高中是赣中,每年大概可以考四个清华或北大,它的生源是本区最优的;这儿还有差一点的三星级高中,每年一个文化本科也考不上。假如让赣中的老师来教这个三星级高中的孩子,我想,他们就是再努力也很难教出个清华北大来,这不是他们不努力,也不是他们的能力问题,是生源有差异。你可能会说,教出文化本科来不就行了吗,何必是清华北大呢?但你要想一想老百姓认同吗,主管部门认同吗?这就是上面所提到的困境。

孟子说,人生有三乐,其一便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看来孟夫子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生源的问题颇有感慨,不然怎会有如此体验呢。作为乡村中学的教师,我们的优生资源在小学六年级毕业的时候就流失殆尽,我们对此的体验也许更为深刻,我们将以何种心态、何种态度、何种价值取向来工作呢?这都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你可能辛辛苦苦地干了一年,后来才发现在考赣中方面:你干的好,不如人家分到的学生好;你分到的学生好,不如人家命好。这样,我们都成了机会主义者了,谁也不要说谁有本事,谁也不用说谁多么厉害。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对待教育工作呢?你的价值又体现在哪里呢?你会幸福吗?

我有时候都怀疑自己:你所做的是“教育”吗?“教育”真的是这个样子吗?我也用自己的实践慢慢地告诉我自己:绝不要将教育搞成围着几个优生公转!在这样生源的学校,绝不能用是否有学生考上赣中来衡量自己作为班主任的成败!这简直就是画地为牢。班主任能够营造良好的班风,积极向上的学风,让更多的学生改变,做学生重要的他人,这就是成功,就是有价值,就是幸福。我们营造好的学习环境,好的人文环境,好的教学生态环境,使每个孩子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在不同的方面都有不同程度地发展,如果这样,我们所做的就慢慢趋向“教育”了。

我在这里谈生源并不是否定教师的努力,相反,是在思考教师如何努力。任何一名教师,都是以其所在学校的生源作为工作背景的。社会评价一所学校,一群老师,多数与它的生源相关。我想,很多教师都是无辜的,他们的努力与付出可能是别校老师的十倍百倍,但他们很难取得成绩。以班主任工作为例,谁都知道生源不好意味着什么,班主任大部分的时间都消耗在各种琐屑之上,能够使班级有凝聚力已不容易。

中考之后,我去小学六年级监考,直面九月份我将带的初一生源,感觉很失望。一个考场之中,写完班级、姓名和考号就在那玩的好几个,数学和英语只会做选择题,语文不写作文的有五六个,跟监考老师玩躲猫猫的好几个。一场监考,简直就是折磨。下午,换了个考场,监考老师几乎被解放了出来,几乎不要监考老师说什么,学生都很自觉,注意力都在试题上。但这只能是“一晌贪欢”,他们大部分被城里的私立学校吸引走了,上午的感觉才是醒来之后要面对的。

 不能唯生源论,你需要多大的勇气呢?全国著名班主任李镇西就曾呐喊:“任何靠抢夺生源而取得高考(中考)辉煌的都是耍流氓!”就乡村中学的振兴而言,我完全赞同他的观点。作为乡村教师,考虑这些似乎有些多余,但它多多少少关乎我们的幸福,不是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