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0年的春节记忆和粮票

 八顾 2022-02-25


    还有十天又要过年了。朋友转发给我一张剪报的图片,是1982年某市春节定量供应主副食品二十种的品种和数量,这勾起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是1980年春节前从湘西调回长沙的,那年春节每人凭票供应两个德园的肉包子,每家两盒白沙烟,那时的白沙烟每包0.70元,都是难得买到的紧俏物资,队排得老长老长。我当时的感想是:到底是省会城市,长沙人民真幸福!

    那时候买粮食还要粮票,每月拿着粮本、粮票和钱到指定的粮店排队买米,每天按定量煮饭,到副食品店买点心也是要粮票的。粮票一直到1993年才取消,因为粮食产量提高、品种逐渐丰富、放开统购统销、销售渠道增多,从1992年开始有小贩用三轮车推着大米到宿舍楼下叫卖,每斤0.40元。开始还不敢相信,后来试了,小贩卖的是新米,比粮店卖的隔年陈米口感好多了,价钱也贵得不多,又送货上门、不要排队,就很少到粮店买米了。那时候粮票已经不重要,我用粮票换过鸡蛋,还用120斤粮票换过一床竹席子。我还节省下了几百斤粮票,有湖南省的粮票和购粮券(购粮券是不含食用油的,只能在粮店买米),也有一部分全国粮票和外地粮票。外地粮票有北京的、上海的、广州的、天津的,面额最小的是上海的“半两”。那时候出差在外,没有粮票,有钱也吃不上饭、买不了副食品。粮票停止使用以后,我心想还是留点后手吧,说不定哪天又恢复使用呢?这一留就留了十多年,后来搬家不知道扔到哪里了。哎,早知道粮票再也没有用处,当时应该多换几斤鸡蛋补补身子。我这不是浪费吗?“贪污与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我简直就是罪人。

    人是健忘的动物,算起来不过二十多年的事,却是多么遥远的记忆。陈谷子烂芝麻的故事,孩子们不爱听,就自己叨叨几句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