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粮票!

 老刘001 2016-10-21

粮票!

 

打从大清国的时候起,花钱买粮食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那时候百姓们要吃粮,或用散碎的银两买,或用实物交换,甚至用出卖劳动的方式赚,特别是城里人,估计只有用银子买这一条路了。民国时期和解放初的时候,基本上我们还是沿袭了我们过去长期实行过的买卖方式,粮食作为一种流通的商品,是可以在市场上任意的流通的。可到了五十年代末期,由于城市人口的暴涨,我们曾经那种交了农业税之后(公粮),各家各户的余粮可以自由交换的运作方式受到了国家人口增长及经济形势的严重挑战,为了在整个国家粮食产量增长不快的情况下,保障日渐增长的城市人口群,国家迫不得已的实行了对粮食的统购统销和计划供应的双重政策,以保障粮食的供给。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农民们再也没有权利自由的处置自己的余粮,对城里人的粮食供应实行了严格的计划配给的政策,粮票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诞生的。也就是说,自打我出生,就决定了我不能由着性子自由的吃粮,咱得计划着吃不是?
对于那粮票我很小就已经熟悉,刚开始是帮助家里买豆腐什么的小副食品,之后便开始了常年为家里买粮食,之后妈妈干脆将每个月到粮店去领粮票的任务也交给了我。于是,每个月的月初,我都会到粮店去买粮食,领这个月全家人的粮票。
当年,一个成年人每个月的粮食定量是30斤左右,成年妇女好像是二十八、九斤,一个新生儿,只要一报上户口,就开始有了粮食定量,最初时只有几斤,慢慢的随着不断的成长,那粮食定量也在增加,到了升入初中的时候,达到了粮食定量的峰值,男生一般是31斤左右。
那粮票分为米票,面票和粗粮票三种,它们的供应比率好像是20%;45%和35%。到指定的粮店买粮食时,米、面、粗粮票是不能混用的,米票只能买米,面票买面,粮票只能买棒子面、高粱米,白薯一类的粗粮,好在到饭馆去消费时,分得不是很细,拿着粗粮票照样可以买米饭,买面食。
由于我们家来自湖北,不喜欢吃面,更不喜欢吃粗粮,于是文革中我有那么一个时期,每天放学后都会拿上妈妈已经给我准备好的钱合粗粮票到离家不远的回民食堂去打米饭。开始时,大米饭的人比较少,米饭的数量可以随便打,后来打饭的人多了,于是回民食堂便开始设置了限制,每人一次只能打一斤,而且还必须买他们家的一个炒菜,即便是这样,我依然坚持着,一直到它不让打饭为止。
我的粮食定量一直维持在31斤左右,大概稳定了好几年。后来参加工作以后。我所从事的工作属于重体力,所以每个月可以从车间领导一部分补助粮票,大概有七、八斤的样子,这粮票不走正常的粮食供应渠道,而是从我们焊工组组长那儿领取。不过那时,我的饭量已经没有小学临毕业时那样大了,一个月三十八、九斤的定量估计吃不完,应该还有些许的富裕。所以,这辈子好像比我没有为粮食不够吃着过急。粮票具体是哪一年取消的?我已经忘记了,但我记得,在那粮票废止的前好几年,我们家的余粮(粮票)已积攒下了很多,于是,妈妈便将它拿到自由市场去换鸡蛋,那一斤粮票可以顶人民币一角钱使用,有时候我也去换过,那讨价还价的本事还是在那个时候学成的。
现如今,粮票取消了,粮店也失去了踪影,我们去买粮食再也不需要粮票了。但是,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副食品供应的充足,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吃像过去那样多的粮食了。有时候,那家里到超市买上一袋10斤的米或面就能够吃很长的一段时间。但愿我们今后的生活不再缺粮,不再为没有粮票而烦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