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年之后,我是否还在用当年推荐的12件核心厨具?| Home

 弱枝枣树 2022-02-25

*文字皆为本人原创,并收录在出版物中,受中国《著作权法》保护。切勿抄袭或妄图洗稿,否则将按照相关法律追究到底。自重。

🍆🍅🥑🥕🥦🌶

本号失踪人口 Will 终于赶在2020年的末尾产干货了!!叫 Will 写这篇的时候,正遇到伦敦(又又又又又)封城。很担心在伦敦的闺蜜X,发消息问她近况。她说她刚好在封城前三天开车去法国做圣诞节准备,这不,买了一堆菜,结果伦敦的朋友都来不了,现在自己在拼命吃😂

她给我发来照片。购物单上画的欧芹和买到的简直一模一样。

我说:我怎么记得你不会做饭呢?她哈哈大笑,说:我就不信了,经过今年疫情,这世界上还有不会做饭的人!

🥪🍕🍟🍗🥩🍔

那一头,依然宅在美国家中隔离的 Will 也做了整整一年饭了。不久前趁感恩节折扣还更替了不少厨房用品。

我说,你要不出一个厨具文吧。照这个趋势,未来几年,大家多少都用得着呢。然后就有了这篇新的厨具干货—《四年之后,我是否还在用当年推荐的12件核心厨具?》

下面把🎙️交给 Will

他的开篇有点春晚……

Will 加载完毕

眼看魔幻的2020年就要走到末尾了。旅行在这一年变成了一件复杂的事儿,在接下来的 Holiday Season 里,许多人大概都会窝在家里,用美食的香气来度过冷冷的冬天。

从2月份就开始居家办公的我,这一年也算是和家里的厨具相依为命了。偶然翻看之前写的 12件核心厨具帮你打造一个西餐初学者的理想厨房 | Home (新读者建议先补档这篇),才发现已经相隔四年……

A:我自制的 Will 表情包(别告诉他)

正巧中间我们经历过一次长途搬家,处理掉了不常用的器物,不妨借这个机会来写个更新,复盘一下以往的推荐,并增补一些上次因为篇幅没有办法展开的内容(包括中餐菜刀等)。

在之前的厨具文中,我一共推荐了 刀具 - 小工具 – 锅3个类别里的 12件核心厨具这一期就让我一个个来盘点,看看哪些依然是核心,哪些又找到了更优化的替代吧

🔪

1⃣️ 西式厨刀 (Chef’s Knife)

Victorinox Fibrox 8寸厨师刀依然是我们家厨房的绝对主力。这把刀的使用频率高到它几乎没有机会回到刀架上,通常还在晾碗架上就又被拿来用了。

四年的高频使用,刀刃没有出现过卷刃裂口之类的大问题。我通常每年会用磨刀石打磨1次,而平时用陶瓷磨刀棒和牛皮荡刀版保持,就基本可以维持住锋利度。就在前不久有位朋友让我推荐厨师刀,我也依然是首推这一把。

虽然美国和日本现在有越来越多手工打造的高端厨师刀,其中不少都用了更高级的钢材和加工方式,但它们的设计,价格,以及对保养的要求相应也更高,这使得它们无法取代 Victorinox Fibrox 的 Kitchen Workhorse 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 Victorinox 以主攻商业厨房的 Fibrox Pro系列为原型,又推出了同样有防滑手柄的 Swiss Classic 系列。这两个系列长得很像,刀身用的钢材也似乎是一样的,但是 Swiss Classic 系列的刀柄更细一些,也增加了一些棱角(可能是为了显得时髦)。我觉得这反而会削减 Fibrox Pro 刀柄的最大优点:饱满的手感使得长时间使用也不会累。但是对于用惯了传统刀柄的人会可能会更容易适应。 (下左:Swiss Classic;下右:Fibrox Pro)

结论:依然强烈推荐。

2⃣️ 削皮刀 (Paring Knife)

上一篇推荐的Kuhn Rikon 4寸削皮刀现在我们家还有两把,用也一直在用。 这把刀 自带刀鞘,作为水果刀没毛病,还特别适合带出去野餐或者自驾游。

但作为备菜刀,它并不适合。在上一篇里就提到过这把刀的刀柄容易打滑(尤其是手湿的时候),现实生活中,我确实在备菜时越来越不愿拿起它。

现在,他们的位置逐渐在被 Wusthof 3.5寸(9cm)削皮刀替代。相比之下,Wusthof Classic 削皮刀的刀柄设计更厚重,手感更稳,3.5寸的长度在处理细小食材时比4寸更灵活。

这把刀分 Classic Regular(普通版)Demi-Bolster(减重版),刀柄也有黑白两种配色可选。如果偏好更长更重的刀柄设计,也可以考虑 Classic Ikon 系列。(上述三款的重量如下,我个人认为 Classic Regular 手感刚刚好):

结论:Kuhn Rikon 推荐作为水果刀,备菜更推荐 Wusthof 或者 Victorinox Fibrox 的削皮刀。

3⃣️ 陶瓷磨刀棒

磨刀棒不太有大的损耗,所以四年之间几乎没什么变化。 Messermeister陶瓷磨刀棒(Ceramic Honing Rod) 依然是不错的选择。

现在网上磨刀的服务非常方便,所以家里并不用配置很复杂的工具(除非是出于爱好)。不过牛皮荡刀板倒是非常实用,并且和磨刀棒组合使用可以大大提升刀的锋利度。

用磨刀石或者磨刀棒上打磨后,刀刃上会有一些“毛刺”,而荡刀板可以把它们去掉或者拉直,这也是为什么老牌理发师傅在剃须前都会用一根皮带打磨剃刀。

结论:强烈推荐组合牛皮荡刀板一起使用。PS:磨刀棒还是推荐 Messermeister,荡刀板不怎么讲究牌子,不给出具体产品了。

✂️

1⃣️ 刨皮刀

大约是两年前,家里附近的厨具店搬迁清仓, Kuhn Rikon 刨皮刀打折,我们当机立断去买了5把回来 ,现在还有3把新的在抽屉里。有多爱它,不言而喻。(它有多好,可以看上一篇文章的详述。)

结论:依然强烈推荐。

2⃣️ 刨丝器

OXO刨丝器。它的顶端有 防滑橡胶,特别适合45度角立在菜板上用来擦胡萝卜泥。经过四年的使用,OXO的招牌手柄设计还是很顺手,也没有出现橡胶老化一类的问题。

唯独的缺陷是它板面有弧度,虽然这个设计更适合处理大块的食材,但是在擦柠檬皮(lemon zest)的时候,容易蹭到比较涩的白色部分。所以我后来又买了一个Microplane窄直板刨丝器

OXO的刨丝器严格地来说是一个 fine cheese grater(当然也可以用来处理蔬果),而 Microplane 则是一个专门的 zester,这两者都是很多专业厨房里必备的工具。

结论:推荐用OXO刨丝器搭配 Microplane Zester 来应对不同食材。

3⃣️ OXO金属度量杯/勺

4⃣️ OXO压蒜器

5⃣️ OXO夹子

厨房小工具,尤其是需要手劲儿的工具(比如压蒜器和夹子),OXO仍然是首推品牌,这几样东西我们家也依然是高频使用中。

新版本的OXO的压蒜器把金属手柄替换成了防滑橡胶,用起来应该更不硌手。

结论:依然强烈推荐,购买时参考最新版本。

6⃣️ 烤盘

在烤盘的选择上, 我一直纠结于 铝vs不锈钢,上一篇文章里也提到过这一点。传统的铝制烤盘轻巧又导热快,理论上来说也是安全的。只要不用金属去用力刮擦,铝就不会渗透到食物当中。

相比之下,不锈钢考盘也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案:无安全隐患,又不会像铝制烤盘一样随着使用变得非常斑驳。虽然说不锈钢的导热速度要慢很多,但是在家里烤烤蔬菜土豆,影响应该不大。

之前推荐的Nordic Ware 1/4 尺寸(24x33cm)铝制烤盘我们依然在用着,但今年终于添置了两个不锈钢的1/8 尺寸(13x23cm)烤盘。初步使用下来,我感觉不锈钢的烤盘更方便清洗,但似乎市面上买得到的产品都比较薄,手感没有铝制的那么厚实+结实。

关于烤盘尺寸选择给一个参考:1/8 适合一人份的烤蔬菜,烤三文鱼,或者用来加热单份的炸鱼薯条,而1/4 适合2-3人的分量。1/4 的烤盘用来备菜也十分的合适,做一条2-3斤的红烧鱼,鱼+配料正好装一盘。

结论:不锈钢和铝制烤盘各有利弊,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

🍳

1⃣️ 不粘锅

对于不粘锅我一直抱着一种爱恨交加的心态。除了煎带鱼皮的鱼排或者蛋饼,平时几乎很少用,但需要它的时候又不太能用别的锅替代。尤其是陶瓷类材质的不粘锅,烟点低的油(比如初榨橄榄油或者是菜籽油)配合稍大的火力,就容易表面结住,清洗起来很烦人。所以在之前的一套Greenpan“寿终正寝”之后,我还是用回了 Scanpan CTX 系列

其实即便没有不粘涂层,只要掌握好了温度,普通的锅也可以做到不粘。但不粘锅可以扩大我们烹饪的“误差区间”,这样即便火候掌握的不完美,也不至于粘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我依然认为不粘锅是有用的。对于使用我有三点建议:

1. 烹饪和清洗中都尽量不要用硬物去摩擦;

2. 如果有结住的油垢,可以试试看魔术海绵;

3. 把它当做一个消耗品,尽量延长使用寿命,但是到了一定时间不得不更换。

结论:Greenpan 和 Scanpan 都仍然是很好的选择,根据自己的需求决定。

2⃣️ 铸铁珐琅炖锅

今年一整年,每天都要在家做饭,为了省事做了很多的炖菜,所以说我和我的珐琅锅在这一年可谓相依为命

。之前买的 Le Creuset 和 Staub 在材质、功能、外观上都没有任何可以挑剔的,唯独不是100%满意的是 锅的形状( 和一些菜不匹配)

Dutch Oven / French Oven 型珐琅锅的底面比较小但锅深,更适合于炖一只鸡或者一个羊腿,而在做红烩牛尾这类需要比较“铺的开”的菜时就会感觉比较拥挤。因此我又给自己种草了 Braiser

同样是3.5升左右的容量,Braiser 更宽更浅,比较适合于需要把汤汁收浓的菜。

结论:仍然强烈推荐,除了传统的Dutch Oven以外还可以考虑Braiser

3⃣️ 平底锅

上一篇厨具文花了很多篇幅讲碳钢(Carbon Steel)平底锅,四年之后在我仍然觉得碳钢是平底锅的首选材质。如果说四年前我的碳钢平底锅还比较“生”,时不时还会稍稍有些粘锅,经过四年的“包浆”,表层的油膜(Seasoning)已经变得非常光滑结实。我前段时间用它煎了锅塌豆腐,也没有粘。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品牌生产碳钢锅了,除了老牌的 de Buyer 和 Matfer 以外,还有不少厨具 start-up 牌也推出了碳钢系列。

结论:仍然强烈推荐

番外1 | 关于别的材质:铸铁、不锈钢、铜,等等

铸铁👇

复古设计的铸铁锅一直是我心中的一篇草原。从很多种角度上来说铸铁锅都是碳钢锅的“强化版”:储热更好,更耐用,但是更重。和Lodge这类的新式铸铁锅不同,老式铸铁锅(比如Griswold)的表面是打磨光滑的,这样才能在开锅之后做到真正的不粘。打磨过的铸铁锅也会更轻更薄,使用起来没有那么费力。

可惜 Griswold 早就已经倒闭,偶尔淘到的旧货也都价格不菲。近两年逐渐有一些初创团队开始继续生产复古设计的铸铁锅了,其中 Smithey 和 Field 是做的比较成功的。

Field

从功能,价格,和方便程度上来说,我都很难说服自己放弃碳钢锅去选择铸铁锅,但是它似乎带着那么一种情怀,每次看到我都会产生购买冲动。今年最终没有忍住,买了 Smithey 的煎饼锅,也算是填补了一个空缺。

Smithey

不锈钢 👇

上一篇文章里因篇幅无法展开,我对于不锈钢锅给了比较简单粗暴的评价。严格说起来,不锈钢锅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碳钢和铸铁在长时间烹饪酸性食物的时候(番茄,柠檬,等等),表面的油膜有可能会脱落,虽然不会影响口味和安全性,但是需要通过再次开锅来恢复。不锈钢锅没有这个缺点,所以我的亚马逊购物车里面一直存着一把All-Clad的D3平底锅。但是因为它在别的方面实在是太平平无奇了,以至于我到现在都没有下决心购买。

如果把讨论的范围扩大到别的形状的锅,比如说汤锅(stock pot)和用来熬酱汁的 Saucepan 或是 Saucier,那不锈钢锅倒是不错的选择。既不会和食物发生反应,又比较好保养,导热性能也算不错。在选购中,不同的材质结构会让很多人头疼,大体可以将它们分为三类:

Disk Bottom(三层锅底):这类锅的锅底通常是包着不锈钢的铝芯(三层),侧边通常是单层的不锈钢,如果家里是电磁炉,锅的侧边不需要受热,那Disk Bottom 是不错的选择。特征:锅底部和侧边有接缝,常见的品牌:Fissler。

Fissler

Tri-ply/Fully-Clad(三层锅身):这类锅的整个锅身都由不锈钢-铝芯-不锈钢的三层夹心材料构成。通常会比Disk Bottom的锅重一些,但是侧边和锅底采用一样的材质能让热量均匀的穿倒,在明火炉灶上使用的时候,不容易因为侧边过烫而烧焦。特征:锅底和侧边没有接缝,常见的品牌:All-clad,双立人。

All-clad

5-ply/7-ply(五/七层锅身):这类锅和Tri-ply的构造原理一样,只不过加入了更多的层数。更厚,更重,但在性能上并没有很大差别。有不少的测评都推荐性价比更高的Tri-ply材质,而不是定位更高档的5-ply或7-ply。

👇

铜的导热特别快,在专业厨房里会用铜的平底锅来烹饪需要精确掌握火候的菜。不过对于家庭厨房来说,这个需求并不高。西餐有很多酱汁是对火候要求特别高的,所以在 saucier 里,铜锅是最优的选择。再加上所有厨具里面顶峰的颜值,也属于是看一次种草一次。

mauviel copper saucepan

正因为颜值高,所以市面上也有很多“伪”铜锅:主体仍然是普通的 tri-ply 铝芯材质,只是在最外面包了一层 零点几毫米的铜,这点铜 只会让日常的保养变得更麻烦,而没有别的意义

真正的铜锅的铜胎厚度至少要有2mm左右,才能真正达到均匀快速导热的效果。内侧的不锈钢通常只有0.2mm,仅仅是为了防止食物和铜发生反应。

铜锅虽然好看,但是保养起来真的非常麻烦,不仅需要洗完马上擦干,还要定期抛光才能保持颜值。对于嫌麻烦的人来说(比如我),copper core(不锈钢包裹铜芯)是更好的选择。不过在挑选这类产品的时候,一定要非常注意铜芯厚度这个参数。

Falk Copper Coeur Saucier

在选择 saucier 这一类锅的时候,除了材料,形状设计也很重要,锅口外翻的设计在倒酱汁的时候更不容易侧漏,圆弧的锅底也能保证在用勺子搅拌的时候不会有残留。

番外2 | 自己很喜欢但不是必备的刀具们

1⃣️ Victorinox Fibrox 7寸中式厨刀

虽说这篇文章主要还是西餐厨具推荐,但是这把菜刀实在是太好用了我不得不给它加塞在这里。

之前我的中餐菜刀是陈枝记的3号片刀,但是传统设计的刀柄不太符合人体工学,和刀身的长度比例也不协调,所以做大量的切配时手腕手掌都会比较容易疲劳。

Victorinox的中式菜刀继承了他们家8寸厨师刀所有的优点:防滑手柄,轻巧,锋利。刀身很薄,所以特别适合用来片肉。

结论:这把刀用来片回锅肉/蒜泥白肉/涮肉,如丝般顺滑,谁用谁知道

2⃣️ 折叠刀

好像不少男生都喜欢折叠刀,也许是因为能带入一种野外求生的调调吧🤔 在法国做交换生的时候,我接触到了两个法国的折叠刀品牌,和“贝爷式“的折叠刀很不一样,更生活化更优美。一个是 Opinel,另一个是 Laguiole(严格来说 Laguiole 是一种刀的类别,有很多品牌在生产)。

Opinel

当初被 Opinel 吸引是因为它的构造非常简洁,价格也很实惠。Joseph Opinel 从1890年开始在法国的 Savoie 地区生产他为当地农夫设计的简单小刀。这把山毛榉木手柄,构造简单但十分耐用的小刀起初只是在当地受欢迎,后来慢慢的吸引到了一些铁路工人的喜爱,然后经由他们传遍了法国,再传遍了世界。

Opinel 一直沿用最初的设计,据说毕加索用它来做过雕塑,英国的VA博物馆也曾把它录入 “100件最美产品”的展览中

因为构造简单的不能再简单,这可以说是一把不会坏的折叠刀。如果说你有特别热爱钓鱼或者露营的朋友,那他们多半也会喜欢 Opinel。Opinel 现在也生产牛排刀,延续了折叠刀的简洁线条和比例,但有更多高档木料的手柄选择。

一块木头,一片高碳钢,一个固定环,就是这么简洁。

这是牛排刀👉乌木,桦木,橄榄木

Laguiole

Laguiole 是 Occitania(对就是欧舒丹的那个 Occitania)地区的传统折叠刀,得名于法国“刀具之都” Thiers 附近的 Laguiole 小镇。

这个设计大约可以追溯到1830年,由安达卢西亚的 Navaja 折叠刀演变而来。也许是因为最早的使用者多是牧民,传统的 Laguiole 大多用牛角作为刀柄的材质,后来才逐渐衍生出木质和合成材料的设计。

Laguiole 的刀身折叠处有一个标志性的“小蜜蜂”,既作为装饰又遮挡住折叠的弹簧,使用时方便大拇指受力。演化为固定柄的牛排刀后也仍然保留了下来。下次去法式小酒馆时留意一下餐具,多半都会看到熟悉的小蜜蜂。

Forge de Laguiole 的木柄折叠刀

做交换生的时候,学校食堂天天只供应 Quiche,暑期公交班次也很少,那时候也没有外卖,所以我全靠周末去 Farmers Market 买一些奶酪/Pâté/面包/红酒改善伙食。可是买回宿舍了才傻傻地发现没有刀用来切面包和奶酪,也没有开瓶器😂

后来有一天逛进一家小店,看到一把长得挺酷的折叠小刀,还 自带开瓶器,就买下来了,过了几年才知道是 Laguiole。 和 Avo 在南欧旅行时也一直在用它,可惜回国前上飞机忘记托运(因为之前一直都是坐火车),被安检收走了。

我被收走的那把差不多就长这样,不过刀柄是树脂的。

Laguiole 因为不是一个受保护的商标,所以有越来越多的来自法国其他地区甚至世界各地的仿制品,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在 Laguiole 镇上手工生产的。Forge de Laguiole 和 Laguiole en Aubrac 是两个知名度比较大的老牌子,不过定位偏高端。Jean Dubost 是一个起源于 Thiers 的品牌,他们也出一些更适合日常使用的平价 Laguiole 餐具。

Laguiole en Aubrac 的木柄牛排刀

Laguiole en Aubrac 折叠刀(上:牛骨,下:牛角)

👨🏻‍🍳

番外3 | Radom Thoughts

以前有人问过我,怎么才能找到比较靠谱的西餐菜谱,怎样才能做到在西餐厅点菜不踩雷呢?我思考了好几次也没有总结出一个简单的答案。今年一年实在是把我能想得出的菜都做了一遍了,于是又翻起了以前买的菜谱书。

在读 Escoffier的 Le Guide Culinaire (现代烹饪指南)时我突然发现,这本书的架构并不是一个个菜谱的堆砌,而是按照汤底->酱汁->不同食材的烹饪方式,构建了法餐的基本规则和模块,同时也给了后人创新的空间

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则和模块,逐渐就能捕捉到不同菜谱的差异,比如口味是偏厚重还是清淡,风格是偏传统还是融合。餐厅菜单上对种种酱汁和配菜的描述,也能一一对上号。

虽然说 Escoffier 的菜谱对于家庭烹饪来说非常的不友好(动不动就是吊12个小时高汤或者是加入两斤黄油),但如果你想要系统性的了解西餐,这是很好的一本教科书(尤其是插图版)。

最后附一段 Escoffier 对于快节奏生活和烹饪的思考。这段话虽然写于100年前,但仍然非常适用于当下,也适用于中餐。

'It may be feared that in order to satisfy the requirements of an ever-more hurried clientele, cooking would be simplified to such a degree that our art would become merely a trade. This will not take place because simplicity does not exclude beauty. I am convinced that the ability to give the supreme touch to a modest dish, presenting it in an elegant yet appropriate manner, will always be the indispensable compliment to technical expertise.'

有人也许会担忧,随着生活节奏越来越快, 为了满足现代食客们的需求,烹饪可能会被简化到这样一种程度—这种 艺术将会仅仅沦为一种营生。

这将不会发生,因为简化和优美并不矛盾。我坚信给予一道平凡料理以点睛之笔,用既优美又恰当的方式将菜式呈现出来的(艺术)能力,将永远和技巧相辅相成。

这段话本是针对餐厅和职业厨师而说,但是在家做饭又何尝不是同一个道理呢?有些步骤可以用现代科技简化,有些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调整,但那些前人总结出的,万变不离其中的烹饪技艺,是真正能将食物变好吃的魔法。

最后,希望 Escoffier的这段话能够给予大家灵感✨✨在新的一年,为自己和家人获得更多快乐新鲜的美食体验~

在这里也可以找到我哟!

@FIGURINE生活志

📧

thefigurinemag@gmail.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