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牌坊——不同场所的建筑意境“森肃的寺观牌坊”(四)

 黄之中 2022-02-26




{    森肃的寺观牌坊     } 

寺观是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宗教的建筑。寺观多建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地方。在寺观山门前或寺内多设立牌坊,标志寺观景点、名称,分隔空间,引导路径,烘托寺观的森严肃静气氛。


图片


图片

昆明西山道教“三清阁”(龙门)石坊群

太华寺南二公里,峭壁千仞,怪石嶙峋,松柏苍劲、楼阁重重的地方,就是著名的道观“三清阁”,又称“三清境”和“三清天”,供奉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以及玉皇、真武帝君等。从山脚沿石径攀登一千多级才能到罗汉崖山门下,垂直高度约300米,现已通车。“三清阁”始建于元代,明扩建为海涯寺,因山岩似罗汉称“罗汉崖”。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增修,改称“玉皇阁”,而“龙门”的开凿工程到咸丰三年(1853)才完工。从山门起到最高处“龙门”和“达天阁”共有四座石坊。  


图片
图片

三清

图片


图片


罗汉崖石坊登山门“罗汉崖”要上七十二级石阶,象征七十二地煞,进山门右转登三十六级石阶到“玉皇阁”,象征三十六天罡。罗汉崖山门为一间二柱三楼石坊,拱券门,简板瓦顶,额题“罗汉崖”三字,楹联为:“时出云烟铺下界;夜来钟磬彻诸天。”当你登上后,向下望,只见云烟不时缭绕“下界”人间—滇池、城郭;而到夜晚钟声可达“上界”诸天、仙居之地,说明离天上仙境不远,表现出幽深静寂、超凡脱俗的道观境界。石坊背面题额“三清境”,对联为:“置身须向极高处;举首还多在上人。”极富哲理,既鼓励你继续攀登到极高处“龙门”,又会引发你对人生征程的联想。

图片
图片

罗汉崖石坊(图片引自:汽车之家湖南论坛,作者hehe6666)

图片


图片


“凌霄宝阁”石坊。从“玉皇阁”拾级而上,过石门,再上便是“凌霄宝阁”石坊,进坊内即凌霄宝阁。石坊为一间二柱一楼,檐下斗拱硕大,三踩单翘,石柱顶圆雕蹲狮,额枋、龙门雀替、须弥座均浮雕花卉,额上刻“凌霄宝阁”四字。石坊造型雄浑、敦实,雕刻古朴、粗犷,色彩黝黑斑驳,记载着时间的流逝,好像一个古代的城阙。

图片
图片

昆明西山三清阁“凌霄宝阁”石坊,石坊造型雄浑、敦实,色彩黝黑斑驳,这是历史的印记

图片


图片


“普陀胜境”石坊。过凌霄宝阁,在明代“志石室”南,就岩筑坊,一间二柱三楼,圆券门,额题“普陀胜境”,楹联为:“游乐乎,出繁冗喧哗以外;观止矣,在虚无缥缈之间。”写出了远离尘世喧嚣,清幽静寂的意境。

图片
图片

“普陀胜境”石坊

图片


图片


“龙门”石坊。从“普陀胜境”坊南行经石径到有观音坐像的“慈云洞”,有联为“洞外云舒霞卷;海中日往月来”。再向南沿嵌在悬岩上蜿蜒的隧道“云华洞”攀登,就到了“龙门”坊和“达天阁”,“龙门”是石坊上的额题,后来成了“三清阁”这个景区的名称。

图片
图片

昆明西山“龙门”石坊,呈不对称状,由于悬崖陡峭,地方逼仄,于是减去一间,成为中国牌坊中的特例。崖下为五百里滇池和海埂

图片


图片


这组开凿、石刻工程是从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到咸丰三年(1853),前后72年间断续开凿出来的。吴道士原名吴自清,西山脚下渔村人,常为积德修桥补路,后听劝上山凿岩,从乾隆四十六年起艰苦地干了14年后去世,打通了到“慈云洞”的石廊曲径。“慈云洞”香炉上刻有一首《赠吴道人诗》:“万钻千椎显巨才,悬岩陡处辟仙台。何须佛洞天生就,直赛龙门凿禹开。”诗中“龙门”成了石坊题额的由来。从道光二十年(1840)起,由杨汝兰主持,山下龙王庙70多户的石工继续开凿到1846年凿开达天阁。“龙门”坊为二间三柱二楼,歇山顶,呈不对称形,实际上是三间四柱三楼,由于悬崖陡峭,地方逼仄,只好减去一次间,好像那部分是嵌入山岩中去了,而在中国牌坊中是独一无二的。石坊斗拱硕大,位于“达天阁”前左侧,既是“达天阁”的入口和标志,又是石洞、隧道的结束,这里危崖壁立,滇池浩瀚,石坊高耸,下临无际,天光水色,苍茫迷离,“仰笑宛离天尺五;凭临恰在水中央”(“慈云洞”联),令人心旷神怡,忘乎所以。“达天阁”石柱上有一副对联,提醒人们:“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站稳;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语义双关,人生哲理寓于其中,发人深思。


图片
图片

远眺西山龙门,只剩半个“龙门”牌坊。它上依峭壁

图片


图片


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