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滇行记2022(十二):别有洞天上龙门

 二班毛豆 2022-03-28

昆明自古有“三月三,耍西山”的民间传统习俗。

几百年来,每逢农历三月初三,昆明城各民族兄弟姐妹,穿上节日盛装,到西山踏青游春。

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升庵曾亲眼目睹此盛况,写诗曰:


“三月滇南游赏竞。牡丹芍药晨妆亲。太华华亭芳香径。花饾饤。罗天锦地歌声应。”

“出省城,西南二里下舟,两岸平畴夹水。十里田尽,萑苇满泽,舟行深绿间,不复知为滇池巨流,是为草海。草间舟道甚狭,遥望西山绕臂东出,削崖排空,则罗汉寺也。”

这是徐霞客《游太华山记》的开篇。

西山,唐代称为碧鸡山,元明称为太华山,因其在城西,后人则习惯称之为西山。

所以徐霞客的游记称之为太华山。西山在滇池西岸,明朝时滇池比现在水域面积大,徐霞客从昆明城里乘舟,穿芦苇,过草海,到高峣,上西山。

草海是什么意思?

因滇池被海埂分为两部分,北部叫草海,明时又称西湖,湖水较浅,湖面较小;南部叫水海,又称外海或昆阳海,湖水较深,湖面宽广。

罗汉寺观滇池

从三清阁再上便是凤凰岩。走到这里,三清阁建筑群就全部结束了。

这里即徐霞客说的,至罗汉寺“到此始扩然全收水海之胜”。罗汉寺即三清阁建筑群,当时是滇池的最佳的观景点。

再往前便是悬崖绝壁,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徐霞客道:“更南,则庵尽而崖不尽,穹壁覆云,重崖拓而更合。”

说再往南,庵尽但崖却不尽,崖壁高耸,白云覆盖,重重的山崖分开又合拢。

然而这位大神竟然徒步爬了上去。“以此地崖崇石峻,非攀援可至耳。余辄从危崖历隙上,壁虽峭,石缝多棱,悬跃无不如意。”

真是千古奇人。

凤凰岩

如今从三清阁往上有龙门石窟,石窟凿于罗汉崖悬岩绝壁上,共有道教神像 22尊,为全滇最大的道教石窟。

清乾隆年间(1781年),昆明下渔村贫道吴来清,用一锤一开凿出"别有洞天"通道,石道到旧石室,豁然开朗。

石室檐上浮雕彩凤衔印图,云腾凤舞,因而石室称为凤凰岩。凤凰岩下石室北侧有“揽海处”三个大字;南侧刻有明末重臣昆明人傅宗龙的草书:“一径飞红雨;千林散绿荫。”

石室内壁上分别刻有“云海”、“石林”字样。

凤凰岩下石室

走过石室,来到吴来清开凿的龙门石道入口。洞口处是"普陀胜景"牌坊。

如今右边崖壁上,有两块“西山龙门”的镜面标识牌,上面是龙门石窟的介绍。

“普陀胜境”牌坊

从牌坊进入,石头路面刻着细碎的纹路,大概是防滑作用。

右边崖上有“普陀南海”石刻字样;左边石栏杆外有古藤纵横,翠荫叠错,间隙处可看到浩渺滇池。

龙门石道

石道很窄,呈螺旋状洞窟,上下有石阶,非常陡峭,堪堪容得一人通过。


若迎面来人,只得紧贴崖壁,让人通过。

一路走走停停,或拍石壁题诗,或观远方滇池,不知不觉脚步便慢了下来。

陈同学与豆米早不知走去哪里,叫了两声没人应,想是走远了。

索性不去追赶,慢慢欣赏这巧夺天工的绝壁石道。

忽见石道左边绝壁凿有一条狭长石窗。

透过石窗望出去,却是别有洞天之意境,彷佛窥见天外之海,无边仙境。

石窗观海

这条穿山石道,吴来清耗时15年,终于1795年开凿出一条40多米长的石经,到达慈云洞。

清道光年间(1840年),昆明人杨汝兰继吴来清之后,组织石匠从慈云洞开始,向南开凿了“云华洞”,历九载完成。

之后,杨汝兰儿子、进士杨际泰,又主持完成了最后的“达天阁”工程,直至清咸丰三年(1853年),龙门石窟竣工。

远处悬崖上可见龙门牌坊

从吴来清1781年开始凿石道,至1853年达天阁竣工,龙门石窟历时72年,完成了绝美上接云霄,下临绝壁的天险之景。

石道走到尽头,便是“龙门”石牌坊,牌坊旁悬崖即是“达天阁”石室。

龙门牌坊

仰头举目,石室上悬崖中还有石洞,内有雕像其中,真是叹为观止。

达天阁

走过龙门,仿若一步登天,如置身天上宫阙,可御风而行,驾云驰骋。

凌绝顶,凭栏望,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空阔无边,整个昆明城一览无余。

杨升庵所云:“苍崖万丈,绿水千寻,月印澄波,云横绝顶。”

靠滇池山崖有一排石栏杆和石凳,有人站在石凳上引吭长啸,有人提醒他下来,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大概恐高症的人,是不敢近前的,饶是我这种胆大的,身入其间,向下望去,也觉脚下不踏实。不由想到清末举人赵鹤清所题的龙门名联:

“举步艰危,要把脚跟立稳;

置身霄汉,更宜心境放平。”

困危不要怕,脚跟立稳;高处不要飘,心境放平。

真是到了龙门才体会更深。

您若喜欢此文,请点赞与“在看”,让我知道。

上篇推荐:滇行记2022(十一):悬崖峭壁三清阁

视频推荐:春天来了 纳帕海的冰雪也消融

跬步之行

昨日睡觉时间:00:2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