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脏论、六经关系

 昵称28529754 2022-02-26

五脏六腑之气失调,所主的病证

心气不舒,发生嗳气。肺气不利,则发生咳嗽。肝气郁结,则表现多语。脾气不和,发生吞酸。肾气衰惫,出现呵欠频作。

六腑之气失调:

胆气郁而不舒,易于发怒;胃气上逆则为呕吐呃逆;小肠不能泌别清浊,大肠传导失常,则形成泄泻;膀胱气虚而不能约束,则出现遗尿;下焦不通,水液泛溢,则积水为肿。

八会穴:

脏会章门穴,腑会中脘穴,髓会绝骨穴,筋会阳陵穴。骨会大抒穴,血会隔俞穴,气会颤中穴,脉会大渊穴

五脏属性厌恶

肝脏

肝属木,在体主筋,主疏泄,主藏血。其华在爪,开窍为目。肝怕风,风能引起筋的拘急;筋会阳陵穴。肝脏是魂的居所,睡眠安稳与否,取决于肝气的正常运行。肝气郁结,则表现多语。肝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忧虑,

肝为阳脏,生泪液,而主春,则属于肝阳病,发源于冬季。阳虚之病发于冬

酸伤筋,酸味入肝,肝主筋,故酸走筋。酸性收敛,筋喜柔而不喜收敛,所以筋病(肝病)不宜多食酸味;辛养筋

肺脏

肺属金,在体主皮毛、主气、宣发和肃降,其华在毛,开窍于鼻。肺怕寒,寒则气滞不宣。肺气不利,则发生咳嗽。肺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悲伤;

肺为阴脏,生涕液而主秋,则属于肺阴病,发源于夏季。阴虚之病发于夏。

辛味入肺,肺主气,故辛走气。辛味发散,气宜聚敛不喜发散,所以气病(肺病)不宜多食辛味;

心脏

心属火,在体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心怕热,高热能伤血脉。心气不舒,发生嗳气。心的能量不足了,就会喜笑。

心为阳脏,生汗液,而主血,则心阳病,多发生在血脉;血会隔俞穴。

苦味入心,心主血,故苦走血。苦味主燥,血不喜燥,所以血病(心脏有病)不宜多食苦味。

肾脏

肾属水,在体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肾怕燥,其性喜润;肾气衰惫,出现呵欠频作。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恐惧。

肾为阴脏,生唾液而主骨,则肾阴病,多发生在骨髓;骨会大抒穴。

咸味入肾,肾主骨,所以咸走骨。咸能软坚,骨宜坚不喜软,所以骨病(肾病)不宜多食咸味;

脾脏

脾属土,在体主肌肉四肢,主运化。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怕湿,其性喜燥。脾气不和,发生吞酸。脾的能量不足了,就容易忧思。脾为阴脏,生涎液而主肌肉,则脾阴病,多发生在肌肉;

甘味入脾,脾主肌肉,所以甘走肉。甘味壅滞,肌肉不喜壅滞,所以肌肉病变(脾的问题)不宜多食甘味。甘养肉

即使是自己最爱吃的东西,也不要吃得过多,必须自己加以节制,适可而止。

五种疲劳过度所致的损伤

久视则伤血,久卧则伤气,久坐则伤肌肉,久立则伤骨,久行则伤筋,这就是五种长期疲劳对人体损伤的具体情况。

邪气侵扰的五种病变

病邪入阳,阳盛热极,能使神志受扰而发生狂证;阳与邪相搏,则发生头部巅顶的疾患;

病邪入阴,阴寒至极,能使营血凝滞,发生血痹证;阴与邪相搏,则导致喑哑。

病邪由阳转入阴,病人则安静沉默;病邪由阴转入阳,病人则躁动易怒。

五脏各有所藏的精神意识活动为

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和志。

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

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互为表里,

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

这是足三阴经与足三阳经的表里配合关系。

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互为表里;

手少阳三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互为表里,

手太阳小肠经与于少阴心经互为表里,

这是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的表里配合关系。

在六经中有气血多少的不同,因此,在针刺治疗疾病时,应根据气血的多少制定治疗法则。

气多血多的,用泻法;气少血少的,就不能用泻法。

阳明经中多血多气,所以针刺时,既可以泻其气,又可以泻其血;

太阳经中多血少气,所以针刺时,只宜泻其血,不宜泻其气;

少阳经中多气少血,针刺时只宜泻其气,不宜泻其血;

太阴经中多血少气,针刺时只宜泻其血,不宜泻其气;

厥阴经中多血少气,针刺时只宜泻其血,不宜泻其气;

少阴经中多气少血,针刺时只宜涯气,不宜泻血。

【按语】本段主要论述了形志苦乐的病治所宜,脏腑生理病理及气味等五行归类,六经气血多少与表里相合关系,这些内容对临床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六经气血多少的内容.还见于《素问·血气形志))、《灵枢·五音五味》,可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