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书生夜宿山寺,半夜亡友敲门,哭诉:我妻改嫁替我报仇

 数字人生6688 2022-02-26

南宋淳熙年间,会稽嵊县有座剡鹿胎山,鹿胎山有一座鹿胎寺,里面住着一个大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山下有个村子,叫剡溪里。

这天,村里有一户姓张的人家,父亲刚去世,要办丧事,请大和尚来做法事。大和尚就带着小和尚向山下走去。

黄昏时分,他们刚到半山腰,忽听一人说道:"天不早了,师父要到哪里去?"

大和尚,一个风度偏偏地秀才走了进来。这个秀才名叫直谅,是大和尚的故交。大和尚说道:"你从哪里来?我正要下山,这可如何是好?"

直谅说道:"我从县里来,特来跟大师叙旧,你能不能不下山了?"

大和尚道:"山下有人去世,请我师徒去做法事,不能不去。但是你既然来了,就没有不留宿的理由。这可怎么办?"

直谅说道:"是啊,我不住在寺里,也没有地方可去。"

大和尚又问:"你敢不敢一个人留在寺里?"

直谅道:"男子汉大丈夫,光明磊落,为什么不敢?大师,你先去忙,我晚上自己住寺里就行。"

大和尚道:"那好,明天我一早就回,到时候咱们再好好聊聊。"

大和尚从腰带上取下一把钥匙,递给他,说道:"你自己去开门,肚子饿了,厨房里有斋饭,你尽管吃。今晚之后,我明天一早就回来,还请不要怪罪。"

直谅笑了笑,说道:"大师这么啰嗦,是不是寺里藏着什么人啊?"

大和尚也笑了:"深山老林里,哪里有女人愿意来?"

直谅上了山,进到寺里,见厨房里果然有斋饭。他就拿了一些,放在锅里加热。吃过晚饭,直谅又烧水泡茶喝了,走入禅房中,掩上门,熄灯睡觉。

正在辗转反侧之时,忽然听见有人敲门,直谅心想:“大师这会儿回不来了,附近也没人,到底会是谁呢?”

那敲门声越来越急,直谅也是有些胆量的,便大声呵斥道∶"你是什么怪物,敢来寺里作怪?"

门外说道∶"小弟是刘念嗣啊,不是什么怪物。"

直谅仔细一听,果然是昔日挚友刘念嗣。他迷迷糊糊地站了起来,正要打开房门,突然想到刘念嗣早已死去。于是,直谅连忙躲到纱帐里,不肯出来。

门外说道:"你不肯出来,那我就自己进去。"

门砰的一声开了,有人走进来。借着月光,直谅看到他正端坐在一张禅椅上,那人说道:"老朋友来了,你怎么不起身相见?"

直谅道:"你已经死了很久了,怎么会在这里?"

刘念嗣道:"我从来没有死过,现在我还活着,你又何必开玩笑?"

直谅道:"你去世的时候,我曾到府上拜祭过。你今日来此,是不是要看我的勇气?你跟我说,我是个铁汉,胆子大得很。"

刘念嗣微笑道:"我的确已经死了,我今夜来这里,是有一件事要你帮我。你若是同意,我才能说。"

直谅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看在往日的情分上,我一定竭尽全力。"

刘念嗣叹了口气,道:"我死后还不到一年,妻子房氏就改嫁了。她改嫁也就算了,居然将我的财物、田产、房契都搜刮一空。我那九岁的儿子也被她赶出家门,身无分文,沦为乞丐。可怜我儿衣衫褴褛,挨饿受冻,到处乞讨!"

直谅道:"你今天来,是要我来帮你管一管大侄子的事情吗?"

刘念嗣说道:"阴阳相隔,无处可诉。今日我来找你,还望你念在往日情分上,代我向官府去告状,讨回这笔钱,让我儿子能活下去。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就是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你的大恩大德。"

直谅闻言,勃然大怒,说道:"房氏实在是太过分了,明天我就去衙门搞她。可是你已经死了,没有任何证据,我只怕官府也不会相信。"

刘念嗣道:"你听我说。我有钱若干、米若干、布帛若干,房氏身边有一个账本,藏于她的妆匣里,钥匙紧系在她身上。有田若干亩,房屋若干间,都有文契,在她房内的紫漆箱中,放在床顶之上。还有白银五百两,寄在她的亲戚赖某家。如果官府肯管,就能追回。这些东西都有凭据,不怕她不认账。只是犬子年幼,希望你好人做到底,帮我代管一下儿子,抚养他成人。"

直谅把所有的东西都记在心里,然后又跟刘念嗣核实了两遍,这才说道:"我记住了,这件事就交给我好了。但你平时都在哪儿?你今天是从哪里来的?"

刘念嗣道:"我死了之后,但是因为没有罪,地府也不收,就在各处飘荡。看到家中如此情形,阴司又不管阳间事,而阳间的官府我又不能去,所以一直忍耐。今日到山下人家赴斋,看到你上山,就特意过来找你帮忙。"

直谅和他说了许久,生怕自己会被阴气侵蚀,便道:"如今我已经答应了刘兄的事,你可以走了。我累了,要睡了。"

说完,那人就没有声音了,直谅又喊了几声:"刘兄!刘念嗣!"

借着月光,直谅看到了一个人静静的坐在椅子上。直谅假装咳嗽,椅子上的那人也跟着咳嗽起来。直谅假装打呼噜,椅子上的那人也打呼噜。他又唤了一声"刘兄",那人却不应。

直谅吓得连忙下了床,向外奔去。椅子上的那人,从后面也追了过来。直谅奔入大殿,只听得身后脚步声,知道是那东西来了。他想起大和尚的一句话:“鬼魂只会往前走,不会走弯路。”

直谅就绕着柱子狂奔,那东西追了上来,撞在柱子上,死死抱住。直谅见他抱着柱子一动不动,向寺门外狂奔,一口气跑到了山脚。

这时天刚蒙蒙亮,只见两个人从山下走来,正是那大和尚和小和尚。大和尚说道:"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还气喘吁吁的?"

直谅就把昨天晚上的事情说了一遍,最后说道:"你们两个若是不相信,可以回去看看,这东西应该还在寺里?"

大和尚说道:"我跟徒弟昨晚碰到的事更怪。我们干了一晚上的佛事,正要下棺材,念过真言,揭开海被一看,却发现尸体不见了。张家人前后寻找,却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所有参加葬礼的人都被吓得四散而逃。"

直谅摇摇头,说道:"世上的事情,千奇百怪,要不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

大和尚道:"你现在要去哪里?"

直谅道:"我要去找刘兄的儿子,替他申冤。"

大和尚道:"我昨晚没能和你在一起,你跟我回去,咱们先用过早餐再说。"

直谅道:"正好,现在是大白天,我也回去看看昨晚那是个什么东西。"

三人走到大殿前,只见一个死人抱在堂柱上。直谅道:"就是他,昨晚和我说了一晚上,然后又开始追赶我。跟我说话的是刘念嗣的,可是这具尸体却不是刘念嗣。"

大和尚道:"怪事!这是张家昨晚丢失的尸体,怎么会在这里?"

直谅说道:"刘念嗣多半是借尸还魂,怪道他说在山下吃过斋饭。我现在就去把他所说的,都写下来,免得我忘了。"

大和尚则安排小和尚下山,将这件事告诉了张家,张家的儿子一听,立刻召集了几个亲戚,一起上山。街坊邻居们一听,都是大吃一惊,纷纷跟了上来。

张家的儿子来到庙中,只见他爹的尸体正抱着柱子,放声大哭。"爹爹,你不好好安葬,怎么会跑到这里来?咱们回家了吧。"

两人正打算将那具尸体抬下山,忽然从人群中走出来说道:"诸位,请听我一言。这件事太过蹊跷,必须禀报知县大人,让他过目才能安葬。"

里正这时也说道:"禀告县老爷时,要说明此尸在本家怎么样不见了,几时走到这庙里,怎么样抱在这柱子上。"

张家儿子说道:"我们只知下棺时,揭开被来,不见了尸首,今天庙里的小师父来说,才寻到这里,其他情况我们不知。"

大和尚道:"老衲也是在张家做佛事的,对此一无所知,今日回到庙里,也是第一次听说。有个秀才在这庵堂过夜,他什么都知道。"

直谅道:"我知道昨晚发生了什么。"

里正道:"麻烦你去看看知县大人。"

于是,张家的孝子、抬尸人、乡绅、秀才、吃瓜群众,都到了县城,围观的人多达数百。

知县问明了情况,这才说道:"本官也看过一些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蹶,也是人世曾有之事。今日偶然有此,不足为异。只是直秀才所见是何光景?"

直谅道:"大人所言尸蹶确实是,但其中还有一些缘故。此尸是被我的好友刘念嗣所借,来庙中托小生申冤的。只是不可走漏风声,还望大人作主,打发了这一干人,小生有案情相告。"

知县命张家人将尸体收走,其他人也都散了,只剩下直谅一个人。

直谅说道:"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刘念嗣。他刚去世没多久,妻子房氏就把所有的财产都搜刮一空,改嫁给了另一个男人,让他九岁的儿子流落街头,成为了一个乞丐。昨晚刘念嗣来找我,要我替他向大人申冤。希望大人能追回刘念嗣的遗产,让刘家儿子有个依靠,也能体现您的大德。"

知县道:"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女人?官府不知,本县有愧于民啊。今有烦请先生做个证明,待本县尽数追回。"

知县随即密下传票,将房氏带到官府问话。

这房氏的小名叫恩娘,本性风流。嫁到刘家后,虽然家境殷实,但刘生身体太差,不能让房氏惬意。刘生为了讨好恩娘,靠着药物维持,没过几年就去世了。

刘念嗣是三代单传,并没有旁支近亲,一切都是由房氏说了算。她在孝期未满一年,便忍耐不住,改嫁了本地一个名叫幸德的男人。

这幸德年纪比房氏小了五岁,年轻美貌,体格又好,房氏高兴坏了,只恨自己的丈夫死得晚了。她改嫁的时候,把家里的东西都拿走了,对后夫宠爱有加,对自己的儿子却是不闻不问。

恩娘生怕后夫不喜欢儿子,而且儿子渐渐长大,妨碍她跟后夫恣意取乐,就把儿子赶出了家门。谁知天降横祸,县官老爷居然来抓她。

房氏吓了一跳,但无处可逃,只能跟着衙役去了县衙。幸德虽与他同行,但传票上没有他的名字,就没法进县衙。

知县喝令道:"你就是刘念嗣的原配妻子?"

房氏道∶"民妇原本嫁到刘家,如今的丈夫叫幸德。"

知县道∶"你只说前夫刘念嗣身死后,他的家产到哪里去了?"

房氏道:"原没什么家产。他死后儿子小,养民妇不活,民妇只得改嫁了。"

知县说:"你夫君托梦告诉我,你洗劫了人家的财产,改嫁他人,他的财产都在你的手上。我都记住了,你最好还是自己招了。"

房氏不相信,道:"确实没有遗产。"

知县叫叫人给她上了夹刑,房氏忍着痛,仍说没有。

知县说:"本县且一件一件问你。你丈夫说有钱若干、米若干、布若干,可有么?"

房氏道∶"没有。"

知县道∶"田在某乡,屋在某里,可有么?"

房氏道∶"没有。"

知县道∶"你丈夫说,账本在你的妆匣内,钥匙在你身上;田房文契在紫漆箱中,放于床顶上。如此明白,你还要赖么!"

房氏听到知县说的这么清楚,大吃一惊:原来是丈夫在梦中说得清清楚楚,现在看来是瞒不过去了。于是叩头说道:"没想到老爷知道的这么清楚,每一件事都是真的。"

知县派人去取了那妆匣与紫漆箱来,当堂开看,与直谅所写无一不对。又问道∶"还有白银五百两,寄在亲眷赖某家,可有的么?"

房氏说道:"确实是,但因赖家欺我是偷寄之物,每次追要,他都推三阻四,不肯归还。"

知县吩咐一名衙役,带着房氏去寻刘念嗣的儿子。知县又把直谅叫来,说:"我已经调查清楚了,和你所说的一模一样,看来刘念嗣确实有灵。这女子去找她儿子了,麻烦先生也去找一找,若是找到了,就把他带来,我好把财物发还给他。"

之后,知县叫来一个盗窃犯,说道:"我要带你到一户人家,你就说偷来的银两,都藏到了他家。这件事要是办好了,我就少关你几天,赏你一顿点心。"

知县当即领着一大群捕快,将那贼人押解到赖家。

赖家只是一户普通人家,一见知县坐着轿子过来,登时吓了一跳。众人将知县请到厅中坐下,请赖某上前,赖某颤抖着跪下。

知县说:"你不是好人,为什么要包庇盗窃犯?"

赖某道:"我一向规矩,很老实,怎么会做这种违法的事情?"

知县指着那名盗匪,道:"这个盗贼把你的名字都说了,还说有两千两银子,都藏在你家,你赖不掉了。"

赖某也想看看是谁陷害他,那强盗得了命令,大声说:"他家里藏了不少银子。"

赖某大吃一惊,道:"我连他是谁都不认识,怎么会冤枉我?"

知县道:"空口无凭,来人,给我搜!"

一群衙役领命而入,除了没有挖地三尺,把所有箱子都搬到县令的面前。知县命人打开一看,果然有一箱是银子,大约有五百两。

知县说:“这分明就是赃银,你这是犯罪啊!”

赖某急忙辩解道:"这不是我的东西,而是我的亲戚房氏的。她要改嫁,暂时寄放在我家的。"

知县说:"我不能相信你,你可以写个证词,待本县查清之后再做打算。"

赖某当即写了一张房氏寄存银两的单子,签字画押,跟着去了县衙。正巧房氏找到了儿子,路上被直谅看到,一起来了县衙。

知县对赖某说到:"你刚才说银两不是偷的,是房氏寄存的,对不对?"

赖某道:"正是。"

知县道:"正好寄主也在,你就把银子还了,盗窃案果然跟你没关系,你回去吧。"

赖某只得还了钱,不开心地走了。

知县叫来刘家的儿子,对直谅道∶"如此孩子,正好提携。而今账目文卷俱已在此,银子已经追出,都给予他去,往后便是先生的事了。"

直谅说得:"大人英明!故人在九泉之下,必定会报答您的恩情。这孩子以后成家立业的事,是亡友所托。如果我有始无终,不但不是人,刘念嗣也会怪罪于我。"

知县道:"你是个有德行的人,能得到幽冥之人的信任。死者的亡魂和活人的友谊,实在是可敬可佩,本官被你们感动了。"

之后,知县又将房氏叫了过来,按照账目一一交付给刘念嗣的儿子,让直谅代为保管。

后来,刘家的儿子从一个乞丐,变成了一个富二代。直谅教他读书认字,后来也考中了秀才,而直谅则考中了举人,入朝为官,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据说,房氏在没了财产之后,被幸德抛弃,最终沦落红尘,有人曾在怡红楼见过她。

故事改编自《二刻拍案惊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