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风采】杨志玲‖母亲的一生(1)

 纪实纵横 2022-02-26

作者简介


   杨志玲,网络昵称佰依们,1956年9月16日出生在临河县八岱公社旭光七队,初中毕业,83年落实政策到百货公司工作,199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8年5月下岗,现居乌拉特中旗海流图。

人物风采

母亲的一生(1) 

走上革命道路

前言



前言

母亲辛淑贞,她有个好习惯,喜欢记日记,她系统记录了自己的革命一生。我经常看她老人家革命的人生,越看越激动,越看越觉得有意义,越看越感觉这是培养青年人走正确道路,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做一个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的人。因此我一直有个愿望,想着亲笔记述我母亲,写书岀版,这也许对青年人的成长发展有好处,故而整理写岀《母亲的一生》,也以示我对母亲的无限感念!

母亲生于1915年4月17日,卒于1998年10月29日,享年84岁。

我以妈妈的真实经历编写她一生的感人事迹,是为了让我们做晚辈的从中有所感悟,有所收益,也让子孙后辈们向她老人家学习,爱国家爱人民,干一行爱一行,做岀非凡的成绩,快乐幸福地成长!

我为我有这样的母亲倍感欣慰,深感骄傲和自豪!母亲的伟大就是用尽世间最好的词语也无法形容的,我只想说,天下所有的母亲都是伟大的。我的母亲辛淑贞在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坚定不移,无怨无悔,在我们的心中,她既是一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又是一名受人敬仰、德高望重的人民教师!

                         杨志玲(辛淑贞三女儿)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

           走上革命道路

 

我的母亲辛淑贞

我的母亲辛淑贞,1915年4月17日出生在内蒙清水河县,一个古老、偏僻、落后、封建的穷乡僻壤里。母亲从小就家境贫寒,姥爷、姥姥还有母亲她们兄妹姊妹四人,只有母亲一个女孩。我的姥爷辛若山12岁时跟着太祖父由山西区西宁武县来到清水河县。只念了两年书的姥爷,从小靠自己勤学苦练,自学成才,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在当地赫赫有名。他先到清水河县任顾员、后任科员、衙文职。当年清水河县衙门上的匾就出自我姥爷的手。姥姥李氏,靠给人家缝衣、绣花来勉强维持生活。姥爷、姥姥的辛勤劳作,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小小年纪的她,就特别喜欢看姥爷写字,就想上学。因那时县里是分男女校,一到人家放学时,母亲就早早地站在大门口,目不转睛的眺望着那些女孩子们放学回家……

“我何时能上学呢?”母亲就想上学。但是因家境贫穷,不让母亲上学。母亲就哭得不吃不喝,我姥爷怕气坏他这宝贝女儿。

母亲十岁那年,家里终于让她上学啦!一个女娃能走进学校真难啊!在那个封建年代,多数妇女受欺凌,重男轻女的事情司空见惯,举不胜举。

母亲年幼时,姥姥就要给她裹小脚。在那个封建社会制度下,等女人出嫁时,蒙上头看看谁的脚小,脚小的才是好媳妇。

母亲自立自强、立志求学。当时母亲的亲舅舅李士林是出国留过学的地质学家,常来信叫母亲好好上学。她家虽然贫困,可母亲从小就下定决心,刻苦学习,从小就有了反对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最终母亲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绥远省女子师范学校。

随着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的爆发,抗日救国思想在母亲的心中扎下了根,母亲有了远大的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因家境贫寒,母亲兄妹四人的学费都没有,逼得我姥爷出去借高利贷供儿女们上学。于是,年年一到大年三十晚上,姥爷就得出来躲债、不敢回家,等接神过后才回来,一家人抱在一起才放声大哭一场,这种家境也使母亲的兄妹们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他们从来不浪费一分钱,更加用功读书。

1937年,母亲于绥远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家清水河。她经历了半年时间的亡国奴生活,日本人侵略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肆意烧杀抢掠的罪恶行径,激起母亲心中无限的怒火。母亲决心要做妇女翻身解放和抗日救国的引路人!

母亲再也不想看到中国妇女遭受到的凄惨的生活,于是苦口婆心地动员同学们。赵素贞、王静容、武佩英、任彩郁、彭英花等人,在母亲的动员下积极要求抗日。

一九三八年八月,傅作义收复清水河县时,长官部有母亲的老师的老师张露明,帮她们参加抗日部队。当时傅作义直言:“绥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我都爱护,更何况你们这些有爱国思想的年轻人。”

母亲和她的同学们一直铭记心中,感谢不尽。当时政府部门允许了,可是家中又不让走。姥爷大骂,说走了就不认母亲是他们的女儿,姥姥也怕丢人败兴,许多亲戚都骂我母亲:“谁家一个大姑娘家家的还想什么远走高飞!”

母亲终于在一九三八年农历五月初二,端五节前,不顾家人的强烈反对,义无反顾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当时她携我舅辛烱、同学赵素贞、王静容、武佩英、任彩郁、彭英花来到河曲县当兵。那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她们走了一山又一山,过了一村又一村,家乡越来越远了。姐妹们都想家了,她们哭着编了《流亡三部曲》:

       一

我的家乡在绥远的清水河,那里有金银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糜子和高粱;我的家在绥远的清水河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五月二、五月二,从那个悲惨的时候,离开了我们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哪年哪月才能再聚一堂,爹娘啊、爹娘啊。

        二

离别了青山绿水,走遍了黄河沙漠、流浪逃荒,整日流浪在他乡(山西保德、陕西神木、伊盟一带)。看火光又起了,不知多少房屋、财产毁灭。听:炮声又响了,不知多少生命死亡,不说什么你的我的,不分什么穷的富的,敌人杀来,炮医枪伤到头来都一样。

       三

朋友你别忧愁,同志坚决奋斗,精诚团结,排除万难,争取抗日胜利打走日本帝主义,打回老家去,要抗日!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

这《流亡三部曲》,如泣如诉,是她们作为中华儿女,面对民族危亡发出的心中的怒吼,是她们为抗日救国发出的最强的呼声。当地人民很欢迎他们,请他们到台上唱《松花江上》《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鼓动人民大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打回老家去。

来到35军部队后,她们又分配到新三师国民军,当时乌兰夫是地下共产党组织负责人。母亲任医务护士,兼职抗日宣传员。舅舅任新三师一营一连政治助理辅导员。他们每天冒着生命危险在枪林弹雨中行军打仗。

1939年正月初十,新三师政治部在赤老图那个地方驻防时,分配母亲到桃力民小学,由新三师一团纪松龄团长介绍,并送到桃力民小学。前任校长有杨子华,母亲接贺延钧的职务,任第四任校长。当时和母亲同去的有王静容、彭英花等人。她们先后在春季、夏季结婚,请了长假,留下母亲和学生打成一片!

桃力民小学是地下共产党创办的学校。那时候乌兰夫经常来学校给学生讲国内形势,激发学生的革命热情。乌兰夫当时还给母亲写了留言:

辛淑贞同志:

妳高举起妇女解放的旗帜迈进!妳燃烧起反抗侵略的红火炬!妳发动全民族的力量来完成建国!妳动员全国男女老少来抗日。      

          云时雨章
         
一九三九年正月初十

从母亲的日记里得知,桃力民那地方有个名叫杨子华的地下共产党员,任鄂、杭二旗工委书记。他和母亲除了讨论教学之外,还经常在一起学习《论持久战》,研究如何组织统一战线、如何抗日。当时,克力更、白诚铭也经常到学校,和他们一起研究如何更好地开展抗日工作。



编辑 孙传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