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精要 (病证)8.5.1.营卫气与痹证的关系

 昵称1Z7nN02j 2022-02-26

宏五学堂 2021-12-25 04:29

内经临床精要 (病证)8.5.1.营卫气与痹证的关系音频:00:00/07:04

图片

图片

三、营卫气与痹证的关系

【原文】

《素问·痹论》;帝曰;荣卫之气亦令人痹乎?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1-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卫者,水谷之悍气3也,其气漂疾滑利【3】,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4】,,散于胸腹,逆其气【5】 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

【注释】

【1】酒陈∶散布之义。《辞海》∶"洒,喷散、散落。""陈,布置、陈列。"

【2】悍气;形容卫气剽悍、滑疾的特性。张景岳注∶"卫气者,阳气也。阳气之至,浮盛而疾,故曰悍气。"

【3】嘌疾滑利;形容卫气的运行剽悍急疾而滑利,不受脉管的约束。嘌,同"剽",轻捷。

【4】盲膜;指肉里及胸腹腔内的脂膜。张景岳注∶"凡腔腹肉里之间,上下空隙之处.皆谓之肓。盖膜犹幕也,凡肉理之间,脏腑内外其成片联络薄筋,皆谓之膜。"

【5】其气∶指营卫J二气。

【语译】

黄帝问;营气和卫气与痹证的发生也有关系吗?岐伯回答说;营气是水谷的精气所化生的精专之气,它经过五脏的和合调剂,均匀地散布于六腑,并且能够进入脉中,沿着经脉上下运行,贯通于五脏,联系于六腑。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剽悍之气,运行轻捷急速滑利,所以不能进入脉道,而循行于皮肤之中,分肉之间,并散布胸腹部温煦体内的盲膜。营气和卫气的运行逆乱,功能失常,就会使人生病。如果其运行及功能得到协调,疾病就会痊愈。因此,营卫没有受到风寒湿等邪气的干扰,不会发生痹病。

【经文分析】

本段经文讨论营卫气的生理功能及其与痹证在病机上的关系。

1.营卫的性质和循行部位

关于营卫气的生成、性质及其循行、输布规律,《灵枢·营卫生会》篇已经作了相当详细的论述,本段经文是在其基础上的进一步概括和发挥,亦成了后世论述营卫性质和功能的重要内容。营卫二气皆由中焦脾胃所受纳之水谷精微所化,营气的特性是精专和柔,而卫气特性是剽悍滑疾,活动力强,流动迅速,故经谓"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嘌疾滑利"。由于性质不同,因而营卫二气在人身中的循行部位亦不同,营气精专和柔,故能入于脉中,循脉上下而灌注、营养五脏六腑,濡养全身。而卫气则因其瓢悍滑利,故不能入于脉中,外则循于皮肤分肉之间,温养肌肤并抗御外邪,内则布散胸腹,而温养内脏。因此营卫二气虽然同为水谷精气所化生,同样具有营养人身正气之作用,但由于其性质不同,营养作用也有差别,故其一属阴,一属阳,二者阴阳相随,对立统一,共同作为营养人身,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

2.营卫气与痹证的病机关系

本篇所以在讨论痹证的同时,论述营卫的性质和功能,目的在于说明其与痹证的病机关系。营卫本为人身 正气,若不为风寒湿邪所遏阳,其气运行顺畅,则不发生痹证。而由经文所言,反过来则说明痹证的形成是由于风寒湿气痹阻了营卫气机,使其不能通畅运行而致,这也是痹证形成机理的一个方面。因此,对于痹证的病机,我们可以综合概括为∶痹证是在人体正气内虚,功能失调状态下,风寒湿邪乘机杂合内侵,痹阻营卫气血所致。这就提示我们在痹证的治疗中要注意调补营卫二气,畅通营卫气机。

【临床运用】

本篇关于营卫气与痹证的病机关系的论述,对痹证的辨证论治甚具启发和指导意义。后世医家论治痹证,不仅重视祛除风寒湿三邪,而且重视营卫气血的补益和调畅。如张仲景论作为痹证重证的历节病,即谓∶"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指出其病机为"风血相搏","营卫俱微",用桂枝芍药知母汤作为主治方剂。方中桂枝、芍药、甘草、白术诸药,目的在于调和营卫,扶正祛邪。朱丹溪在论治痛风时亦指出;"气行脉外,血行脉内,昼行阳二十五度,夜行阴二十五度,此平人之造化也。得寒则行迟不及,得热则行速太过。内伤干七情,外伤于六气,则血气之运或迟或速,而病作矣"。(《格致余论·痛风论》)基于这种营卫气血与痹证的密切关系,诸多医家治疗痹证时也在祛风、散寒、化湿的同时,加入补益营卫气血或者活血行瘀之品,如桂枝、北芪、党参、川芎、当归、地黄、乳香、没药、赤芍、红花、桃仁等,并且常用酒以温通血脉提高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如常用治痹名方三痹汤、独活寄生汤等,均如此。

病案举例

《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马培之医案精华》∶体质丰盈,外强中干,营卫之气交衰,夹有痰湿,逗留荣络,右肩臂麻木酸痛,巨指二节间,肌肉臃肿,筋结成瘤,延防偏枯类中之虞。宜荣卫并调,兼利节络。当归、生地、白术、山药、怀牛膝、黄芪、蚕沙、续断、橘络、丹参、甜瓜子、半夏、天麻、丝瓜络。

按语 营卫亏虚,兼痰湿滞留经络,故马氏以归、地、术、芪等补益营卫气血,以橘络、丹参、丝瓜络等调畅营卫气机,而以蚕沙、半夏、天麻等化湿通络。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