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营气”

 中医知识圈 2021-05-08

1 营气的含义

 

营气,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而行于脉中之清气,富于营养,故称为营气。所以说:“营气者,出于脾胃,以濡筋骨、肌肉、皮肤,充满推移于血脉之中而不动者也。”(《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由于营气行于脉中,而又能化生血液,故常常“营血”并称,属于阴,故又称为“营阴”。

图片 

2 营气的生成与分布

 

(1)营气的生成

 

营气是由来自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中的精粹部分和肺吸入的自然界清气相结合所化生的,宗气是营卫之所合,其中运行于脉中者,即为“营气”。所以说:“营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素问·痹论》)

 

(2)营气的分布

 

营气通过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而循行于全身,贯五脏络六腑,其分布循行有:

 

其一,十二经循行。营气出于中焦(脾胃),循行到手太阴肺经,由手太阴肺经传注到手阳明大肠经,再传至足阳明胃经,以后依次传注到足太阴牌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最后由足厥阴肝经复注入手太阴肺经,构成了营气在十二经脉中循行流注于全身的通路,此为营气的十二经循行。

 

其二,任督循行。营气在十二经循行周流时,还有另一分支,从肝别出,上至额部,循巅顶,下行项的中间,沿脊骨下入尾骶部,这是督脉循行的路径;其又络阴器,上过毛际入脐中,向上入腹里,此为任行。进人缺盆部然后下注入肺中,复出于手太阴肺经,构成了营气的任督循行路径。

 

营气的十二经脉循行和任督循行,形成了营气的十四经流注次序。如此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出阴入阳,又出阳入阴,相互逆顺运行,如环无端。

 

图片

 

关于营气的循行速度根据《灵枢·五十营》记载有两种计算方法,简介如次,仅供参考。

 

其一,“呼吸定息”计算法。人体经脉的总长度为十六丈二尺,一呼一吸(谓之一息)营气运行六寸。一昼夜呼吸次数为一万三千五百息,故以呼吸次数计,营气循行一周为二百七十息,那么一昼夜营气循行的周次为五十周。

 

其二,“漏下百刻”计算法。漏下百刻,指漏水下百刻则言的。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器,以一昼夜分为一百刻,每昼夜铜壶滴水下注一百刻。营气循行十四经一周的时间,则漏下二刻,故每昼夜营气循行于人体五十周。

 

3 营气的主要功能

 

营气的主要生理功能包括化生血液和营养全身两个方面。

 

(1)化生血液:营气经肺注入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成分之一。“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灵枢·邪客》)“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灵枢·营卫生会》)

 

(2)营养全身:营气循脉流注全身,为脏腑、经络等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营运全身上下内外,流行于中而滋养五脏六腑,布散于外而浇灌皮毛筋骨。

 

总之,营气主要由脾胃中水谷精气所化生,行于脉中,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而营运周身,发挥其营养作用。故“荣者水谷之精,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源源而来,化生于脾,总统于心,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灌溉一身。目得之而能视,耳得之而能听,手得之而能握,足得之而能步,脏得之而能液,腑得之而能气。注人于脉,少则涩,充则实,常以饮食滋养则阳生阴长,变化而为血。”(《妇人良方·调经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