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内经临床精要 (治求其属)7.6.1.

 昵称1Z7nN02j 2022-02-26

宏五学堂 2021-11-27 04:29

图片

图片

二、治 求其 属

【原文】

《素问·至真要大论》;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 内而盛干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1】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21】,奈何治? 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31,热之而寒者取之阳【4】,所谓求其属【5】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治其王气L6】,是以反也。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7】。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8】。气增而久,夭之由也【9】。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注释】

1】 绳墨;本指木工制作木器用的墨线,此喻规则、标准。

2】 二者皆在,新病复起;经治疗后原有的热证与寒证依然存在,反又增加新的病证。复,此作"义"解。

【3】 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用寒药治热证,热势不减者,为阴虚发热,当采取滋阴法治之。

「4】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用热药治寒证,寒象不消者,为阳虚生寒,当采取补阳法治之。

5】 求其属∶探求疾病的本质属性,并按其本质属性进行论治。

6】 王气;指其亢旺之病气,如阴虚阳亢之亢阳,即为"王气"。

「7】 五味属也∶指由于药物或食物五味之属性使然。

【8】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指五味进入体内后各归相应的五脏,久服或偏嗜就会引起某一脏气的偏胜,这是事物变化的必然规律。

【9】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由于五味偏嗜或长期服用而导致五脏脏气失衡,往往是致病甚至致死的根由。天,即早死。

【语译】

有六气调和而受邪得病的,应该如何治疗?岐伯回答说∶或逆治,或从治,或先逆治而后从治,或先从治而后逆治,只要能疏通气血,使其调和,这就是最好的治法。黄帝说;讲得女好。有些疾病内外表里相互影响。又该如何治疗? 岐伯回答说.病生干内而及干外的,治其

在内的病;病生于外而及于内的,治其在外的病;病由内而及外,但病势盛干外的,先调治其在内的病,后治其在外的病;病由外而及内,但病盛于内部的,先治其在外的病,后调治其在内的病。如果内外均有病而不相互影响,则治疗其主要病证。

黄帝问道;医学论著中说,治疗寒性病证用热性药物,治疗热性病证用寒性药物。医生们墨守成规而不能灵活变通,因而出现热证用寒药治疗反而更见发热,寒证用热药治疗反而更见寒象,不仅寒证热证二者仍然存在,更添新的病候,对于这类病证应当怎样治疗呢?岐伯说∶凡是热性病证用寒性药治疗反而发热的,其本质是阴虚,应 当用养阴的方法治疗;寒性病证用热性药物治疗反而出现寒象的病证,其本质是阳虚,应当用补阳的方法治疗,这就是按照其本质属性进行治疗的方法。

黄帝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服寒药而反致热,服热药而反致寒的情况呢?岐伯说∶这是治不求其属而反治疗其偏亢的旺气所致。黄帝又问∶如果不是因为治其旺气而导致的,又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你问得真详细啊!如果不因治其旺气而得,则是由于五味偏嗜的结果。五味进入人体之后,各归其所亲和的脏器,如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长期过服某一种味道的食物和药物,就会使相应的脏气增长,这就是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脏气增长过久就会过盛偏亢,这便是引起疾病的根源。

治病必须认真细致地诊察其阴阳盛衰变化,随其所在而调治,以恢复阴阳的平衡状态为目的。

图片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