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聊一聊《白鹿原》

 昵称45109175 2022-02-27

很多年前看了陈忠实的《白鹿原》这部小说,具体内容不太清晰了,脑子里只有这么几个词蹦出来,叙事宏大,史诗性的描述,政治大震荡里哪怕是一个偏远自然村族的飘摇,传统乡俗族规与人性爱欲的对峙,泥石流般轰轰烈烈地涌来,卷着麦地里飞扬的泥土,都是勃勃的生机,又是脆弱的生命。每一个人物都可爱,可怜也有可恶的一面,包括田小娥,当时,我费了几包纸巾。

今夜,看了王全安的《白鹿原》电影。电影选取一个比较能迎合观众的角度——田小娥和她的男人们,企图通过一个女人的悲剧来讲述这一段历史。当代电影毕竟要考虑市场经济,从票房号召需要来说,这样也无可厚非。不过,看完,我笑了。首先是男人的视角来讲述女人,真的有些“想当然”,田小娥的悲剧,在电影里,似乎和“欲”息息相关,她的第一个男人,是富贵的武举人,给了她绫罗绸缎锦衣玉食,但是“成不了事”,于是她偷情麦客黑娃,黑娃革命去了,她又经历了鹿伯,白嘉轩…哦,还有个插科打诨的狗蛋。抽去了田小娥对情的刻画——田小娥其实是个心怀爱情,但被命运一步一步推着走的女人——故事就失去了最柔软动人的那根弦。男性化视角和叙事,往往对女性心理的捕捉缺乏敏感和细腻。如果说,男人是色字头上一把刀;那么女人最难过的应该是情关。其次,叙事执着于欲的表达,但又不敢刻画,所以画面的原始的力量与美的本能传达也大大削弱,很难走进角色去理解田小娥,黑娃,白嘉轩…这一个个西北的旷野生机和浓墨重彩。最后,这个角度叙事,不得不放弃很多白家和鹿家民间家族之间微妙的权力较量,放弃了极富民间色彩的传说……当然,如果让我来编剧,两个多小时我也很难给观众们传达这么多深刻和微妙的东西。

不管怎么样,感谢能把好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的导演们,比肥皂剧有意思多了。

容易被批评的电影,一是文学作品改编的,一是翻拍,往往因为预期过高,先入为主,原版对比等原因被质疑。

撇开原作,电影还是很好看的。

故事结构上,明线是田小娥和她的男人们,暗线是革命和乡族的政治权力的交替,人物命运与白鹿原的历史交织,细腻真实又大气浑厚,充满了离奇色彩。节奏张弛有度。

经典的台词很好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寥寥几句又颇有意味,让人忍俊不禁。比如,读了书的鹿子霖对长工的儿子黑娃宣传“共产主义”,理论的东西不好解释,他就说:“就是让穷人都变富了!”黑娃马上说:“那富人不就变穷了?不还是有穷人?”……

人物的细节做得很好,在一大片的黑灰粗布的农民里,镇上来的田小娥是唯一一个穿着花袄,始终带着小手帕擦脸的女人。

画面很美,很多画面让我忍不住按下暂停,气魄雄伟而美丽,就是一幅油画。开篇送粮失败回来,在大台子前面的队列,我想起了拿破仑征战那幅油画;麦克割麦的场景,也似曾看到了《拾穗者》的影子;秦腔演奏的群像,田小娥的特写,白鹿原麦地里的光影…

浓郁的地方风俗色彩,秦腔的粗犷与野性充满野趣,隐晦地传达不能描述的“此处省略一万字”,推动了故事情节,也暗示了人物的命运,让人印象深刻。

 旅游文学的小作坊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腾讯内容开放平台【企鹅号】、【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