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产养殖中生物絮团好用吗?有什么利与弊?

 共享2931 2022-02-27

图片

生物絮团是由细菌群落、浮游动植物、有机碎屑和一些聚合物质相互絮凝而成的絮状物,絮团大小由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甚至数千微米,比表面积为20~100cm2/mL,絮团内的活生物体占10%~90%,具有自我繁殖能力(赵培,2011)。

生物絮团技术(BFT)的原理是借鉴了城市污水活性污泥的处理方法,通过向水环境中人为添加有机碳源以调控水中的 C/N ,而促进养殖水体中异养细菌繁殖,将水体中的氨氮等养殖代谢产物转化成细菌的自身成分,并且通过细菌絮凝成颗粒物质而被养殖动物所摄食,从而起到了调控水质、降低饵料系数、提高养殖动物成活率等作用(罗亮,2011;王志杰,2014)。

目前生物絮团技术被较多地研究或应用于盐度20以下的对虾和罗非鱼养殖中。培养生物絮团的做法是:使用低蛋白含量的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为25%~40%),除正常投饵之外,还在池塘水中添加有机碳(赤砂糖、糖蜜等)。

C/N和水中溶解氧是生物絮团在形成过程中的最重要的两个影响因素。

通常养殖水中的C/N会随着养殖时期的延长而降低,而低C/N会抑制异养细菌的生长(赵培,2011)。

碳源添加量要根据实际养殖水体氨氮含量来计算。

外来有机碳源的添加使得养殖水体中有机物含量增加,异养细菌利用有机物质大量繁殖也需要消耗大量溶解氧,因此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养虾过程中要保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量。

此外,生物絮团养殖系统必须配置水过滤消毒设施和高强度的持续充气、增氧设施,使生物絮团基本能处于完全悬浮状态。

养殖期间要定期测定养殖池水中的絮团量,做法是在养虾池四角和中央各取中层水1000mL,混匀后取1000mL用英霍夫(Imhoff)沉淀管(图3⁃15)静置15min,读取沉淀管中悬浮物的沉积量(mL/L)。一般认为对虾养殖池塘絮团量维持在10~20mL/L为宜。

图3⁃15 英霍夫沉淀管

图片

生物絮团技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生物絮团微生物组成复杂、稳定性差,养殖后期生物絮团不能被虾所食,大量絮团积累增加耗氧、影响对虾呼吸,水质不稳、CO2含量高、pH值偏低,絮团老化沉降腐败等(王志杰,2014)。

目前对虾生物絮团养殖试验以及通过定量添加益生菌以调控形成特定功能生物絮团的课题已成为研究热点。

王超等(2015)在露天沿海土池凡纳滨对虾零水交换养殖的试验表明,以C/N 为16/1添加糖蜜培养生物絮团,能有效地调控水质,并且减少25%的投饵量对凡纳滨对虾的体长、体重和养殖产量无明显影响。

该技术在对虾越冬暖棚养殖和封闭式循环水养殖中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罗亮等,2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