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物絮团零换水养虾模式

 昵称36191052 2016-09-01
今天小鱼为大家介绍一种超牛的养虾模式——每立方水体能产出13~15斤对虾,养殖过程中采用生物絮团技术调控水质,全程零换水,每斤虾三养殖成本为12元左右,且能达到稳定、持续的高产出。


南海水产研究所徐武杰博士是此种模式的发明人之一,它采用的跑道池养殖模式的原型来源于美国。在美国德州留学时,徐武杰接触到了这种养殖模式,在此基础上他和团队做了调整和改进,希望能研制发展出一套适用于国内的对虾高效健康养殖模式。


养殖池水原位处理 

普通养殖池要实现零换水,大多需要另外配备一套水处理系统,养殖池水经过水处理系统后再回到养殖池才能进行循环利用。而跑道池养殖模式能实现养殖系统与水处理系统合二为一,养殖池水在原位处理。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害物质和排泄物在养殖池中及时得到分解转化,无需再经沉淀、过滤、细菌分解等一系列处理环节。

要让如此高密度的养殖水体维持稳定和高产,并达到整个养殖过程零换水,水体有害物质分解、水体净化是关键技术。跑道池养殖模式的核心技术就是利用生物絮团来调控和净化水质,实现水体原位处理。那么,什么是生物絮团呢?“简单地说就是附着了很多活性微生物的有机颗粒物。”徐武杰一语中的地说。生物絮团是由细菌群落、有机碎屑等经生物絮凝形成的团聚物。它既能作为生态系统最终的分解者存在,也能作为其他动物的食物存在。但在此种养殖模式中,生物絮团主要扮演的还是生态系统中分解者这个角色,它能将水体中的有机氮和无机氮转化利用,起到对水质的调节作用。



基于生物絮团的对虾高密度零换水养殖模式


近年来,生物絮团技术在水产养殖上也炒得很热,但是真正应用的好的却很少。徐武杰告诉记者,首先生物絮团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水体中的碳氮营养比例及溶解氧浓度、温度和pH值等都会影响它的形成。再者,生物絮团形成后,在水体中如果不能处于一种悬浮状态也不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相反如果生物絮团过多沉降在池底,只会导致水质恶化,增大水处理的难度。
让每个絮团都悬浮起来
一听到“跑道池模式”这个新名词,让人想到的是圆形或圆环状的池塘,其实不然,它是一个长条形的水泥池,沿着长边用隔板把水泥池分成了更细长的两半水面,隔板两端留有空间,不将水泥池彻底隔开,这样就形成了两条狭长的头尾端联通的水道,就像把一个圆圈形状绳索拉长成长条形状绳索。再利用水泵等动力让水体在闭合的水道中不停的循环流动,这样水体就在跑道中欢腾地“奔跑”起来了。

养殖水经过水泵抽水再通过射流器曝气后喷回水池,这样养殖水体不但能曝气增氧还能得到动力在跑道中循环反复地“奔跑”起来。快速流动的水体能带动其中的颗粒物运动,让颗粒物在水体中处于悬浮状态而不沉降到池底。这样养殖水体中形成的生物絮团也就能均匀地悬浮在水体中,如一个个小的清洁球,发挥净化周围水质的作用。



长方形水泥池改造为跑道池


养殖系统要如何定向培育生物絮团呢?徐武杰告诉记者,要形成生物絮团,第一个重要条件是水体要有充足的溶解氧,这个系统是通过射流曝气驱动系统解决的,曝气能增加水体中氧含量,保证养殖水体中有充足的溶解氧;第二个重要的条件是水体中的碳、氮比例要合适。一般的养殖池中氮含量是过高的,而碳的含量却不够,所以为了增加水体中碳的含量达到合适的碳、氮比例,养殖前期需要向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有机碳源(糖蜜、蔗糖等),并利用对虾排泄物和多余营养物质,培养异养细菌生长,以利于生物絮团的形成。

养殖中后期要培育硝化细菌并关注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的变化。由于硝化细菌生长较为缓慢,一般在养殖第3~4周,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浓度会相继出现波峰值,在此之后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又相继快速下降,这时说明水体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活性硝化细菌,足够分解转化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含量,这时系统进入一个稳定可自净的状态。
生物絮团并非越多越好
均匀悬浮在水体中的生物絮团能原位进行水体自净处理,又能作为有机颗粒饵料被对虾摄食,但在养殖系统中却不是越多越好。徐武杰告诉记者:“我们实验证明,生物絮团能提供对虾5%~15%的营养来源,生物絮团并不能代替饲料来满足对虾生长需要,只能作为对虾的补充营养。虽然对虾对水体中生物絮团的耐受力很高,也不会引起对虾不适,但是生物絮团的主要成份为有机质颗粒和微生物,含量过多是非常耗氧的。在微生物量足够控制水质的情况下,生物絮团含量越少越好。”

所以,越到养殖后期随着养殖池营养物质的积累,水体中生物絮团含量越大。为了减少耗氧,保证系统的稳定,就需要通过简单的沉降装置或泡沫分离器,把一部分生物絮团移出养殖池。
养一斤对虾成本约12元
2015年4月开始至11月中下旬,徐武杰和合作伙伴在阳江海陵岛对虾养殖基地,采用跑道池养殖模式共养殖凡纳滨对虾3批。第一批的产量为每立方水体9~10斤,第二批的产量为每立方水体11~13斤,第三批的产量达每立方水体13~15斤,试验效果一次比一次好。徐武杰告诉记者,此模式下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养殖80天,对虾可达35~40尾/斤的规格。算上养殖系统折旧、饲料、人工、电耗、苗种等,目前试验的对虾养殖成本约为12元/斤。

据悉,美国跑道池养殖模式最高产量可达到每立方水体产出18~19斤对虾。可能受种苗、饲料、水质等因素影响,目前试验模式最高产出还没能达到美国最高产量。但徐武杰认为,此种模式还有很大的提升和进步空间,而且相比投入较高的工厂化养殖模式,它的建设成本较低,可控和稳定性不比工厂化养殖模式低,因此可推广性更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