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了歌注[《红楼梦》的诗词]

 等着l70smp782j 2022-02-27
视频百科
全部
2243次播放01:22
曹雪芹《好了歌注》: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译文
逐句全文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
如今的空堂陋室,就是当年高官显贵们摆着满床笏板的华屋大宅。如今的枯树衰草,就是当年高管显贵们喝酒享乐的歌舞场地。
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
曾经豪华的房屋已是蛛丝遍布,可惜那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往日富贵无双,如今怎弄得两鬓白如霜。
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
旧人故去新人来,人生如戏逢场作戏到头一梦的荒唐无聊。
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金银满箱,转眼沦落成乞丐受人指责。
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
还在感叹他人命薄,哪知自己也落得这般下场。
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
虽然对儿子教导有方,也不能保证他将来不会做土匪强盗;为女儿攀结富贵人家,将来女婿流连于歌楼舞场又是谁能想得到的呢?
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不满足官职大小,最后只把枷锁扛。昨天还一贫如洗,只有破袄难以御寒。今天却大富大贵,紫蟒都嫌长。
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人生如戏,一场接一场上演着,你刚卸妆,又该我登场了。曲终人散后,蓦然发现,自己忙忙碌碌一生都是在给别人缝制嫁衣,白忙活一场。
注释
1
陋室:简陋的屋子。
2
笏满床:形容家里人做大官的多。笏,古时礼制君臣朝见时臣子拿的用以指画或记事的板子。
3
雕梁:雕过花的屋梁,用来指代豪华的房屋。
4
谤:指责、毁谤。
5
强梁:强横凶暴。这里是指强盗、暴徒。
6
择膏粱:选择富贵人家子弟为婚姻对象。膏粱,本指精美的食品。膏,肥肉;粱,美谷。引申为富贵之家。
7
烟花巷:妓院。烟花,旧时娼妓的代称。
8
纱帽:古时候的官吏所戴的帽子,这里是官职的代称。
9
锁枷:旧时囚系罪人的刑具。
10
紫蟒:紫色的蟒袍,古代贵官所穿的公服。
11
反认他乡是故乡:比喻把功名富贵、妻妾儿孙等等误当作人生的根本。
12
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为别人做事自己没得到好处。
摘要
《好了歌注》出现在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中。跛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申发了《好了歌》的思想。[2]
作品赏析
这首《好了歌注》是对《好了歌》所表达的思想进一步具体、生动的阐发。
这一首形象地刻画出封建统治崩溃前夕的种种衰败景象:满床的朝笏玉板不见了,只剩下空荡零落的厅堂;歌舞场长满了衰草枯杨;画栋雕梁结满了蜘蛛网;公子变成了乞丐,小姐流落为妓女;达官贵人扛上了枷锁,酸儒新贵反倒穿上了紫蟒。这个下台那个又登场,真是可笑而又荒唐。这就是所谓“了”(断绝俗缘)便是“好”(得到解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地主阶级的好景已到末日,统治者之间一切争权夺利,钩心斗角,正面临着经济上的崩溃,政治上的没落,道德上的败坏,一代不如一代,后继无人的严峻现实。作者用“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嘲讽这一阶级在垂死前权势利欲争夺的可笑。作者在歌中所揭露的封建统治阶级在政治、经济、道德等方面和种种危机,以及他对统治者内部的权力斗争所持的否定态度,都是值得肯定的。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的局限,他无法找到现实的出路,所以这里所宣扬的“好”便是“了”,“了”便是'好’”,就包含有浓厚的虚无厌世和宗教色彩,我们对它要有正确的认识。这些消极因素曾被新、旧红学家所扩大渲染,用以否定《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这也是应该避免的。[3]
这篇解注比《好了歌》说得更具体、更形象、更冷峭无情。富贵的突然贫贱了,贫贱的又突然富贵了;年轻的突然衰老了,活着的又突然死掉了人世无常,一切都是虚幻。想教训儿子光宗耀祖,可他偏偏去当强盗;想使女儿当个贵妇,可她偏偏沦为娼妓;想在官阶上越爬越高,可是偏偏成了囚徒命运难以捉摸,谁也逃脱不了它的摆布。可是世上的人们仍不醒悟,还在你争我夺,像个乱哄哄的戏台,闹个没完。这就是《好了歌》解注的基本思想。它同《好了歌》一样,同属馈世嫉俗的产物。由于它处处作鲜明、形象的对比,忽阴忽晴,骤热骤冷,时笑时骂,有歌有哭,加上通俗流畅,迭富有致,就使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它对于当时封建社会名利场中的人物,无异于一盆透顶醒心的冷水;对于今天的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腐败黑暗,也有某种认识意义。[2]
创作背景
甄士隐本看尽世态炎凉,一日散心,见到一跛足道人在唱《好了歌》,随之顿悟,既而作出了《好了歌注》,进一步引申解说了《好了歌》的思想精髓。[4]而甄士隐替《好了歌》作注解之后,便随这疯道人飘然而去,再无音讯。
人物介绍
甄士隐:甄士隐(谐“真事隐”),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姓甄,名费,字士隐。“甄士隐”取意为“真事隐”。书中有“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一句。正如贾雨村是“假语存”一样。
甄士隐是和贾雨村两相对照而写的,作者在开卷第一段里就明确表示他撰拟这两个名字的寓意。写甄士隐是为了写一个经历了骨肉分离、家遭火灾、下半世坎坷而终于醒悟出世的人物形象。他可能是作者曹雪芹自身的影子,同时也是提系着全书主题的一个线索。
跛足道人:《红楼梦》塑造了一个跛足道人,他的眼睛正是大观眼睛,所以他看到了一个欲望无穷、沽名钓誉、巧取豪夺的泥浊世界,“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说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他所唱的《好了歌》,正是荒诞歌。甄士隐为《好了歌》作了注解。他的解,是对泥浊世界和荒诞人生的“解构”。原来,这个金玉其外的人群舞台,演的不过是一幕幕荒诞戏剧:“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跛足道人别称应为渺渺真人,而空空道人则为书中另一形象。)[1]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年5月28日-约1763年2月12日),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出生于江宁(今南京),内务府正白旗旗鼓佐领下人,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有人认为他是三国时代军事家曹操的后代。清朝小说家、诗人、画家,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经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最终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除夕(2月12日),因贫病无医而逝。关于曹雪芹逝世的年份,另有乾隆二十九年除夕(1764年2月1日)、甲申(1764年)初春之说。
查看更多
参考资料
[1] 好了歌注 ·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21-12-28]
[2] 刘耕路著 . 红楼梦诗词解析 . 长春 :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5-05 . 15 .
[3] 《好了歌注》曹雪芹原文赏析、在线翻译解释 - 诗词大全 - 911查询 · 911查询[引用日期2022-02-07]
[4] 开封教育学院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开封教育学院 ,2017-11
免责声明
意见反馈
2022 baike.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