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天会发芽,孩子会长大。

 叁生 2022-02-28

图片


之一


这一段陪几个省外的友人喝茶,茶喝得少,闲聊的多。今天问我,说我怎么好久不写了,我说你不天天听我说,他说不一样,以前经常睡前要读一遍才好睡。这是我意想不到的,我的文字还有安眠的作用。看来烂书,烂文章,烂茶,都有这样的作用。那我还是捡起来,继续和大家吹牛吧。

这几天喝茶,都谈到一个问题,茶叶怎么认?

举个例子讲,同样的7542,根据包装印刷颜色的不同,分作了红印,黄印,绿印。又根据年份的不同,分成了73青,88青,99青一类的说法。这是市场化的分类。生产方又是另一个说法。7542是一个出口唛号,“75”是指75年的配方,“4”是指饼茶原料的级别,“2”是指勐海茶厂生产。

这是不是说明“7542”就是4级茶为主,是不是说明“7542”是一个配方,所以,才有人发明“7543、7574、7578”之类的编号,并且都上了港台的茶书。当然,很有可能这是历史的原因,信息不畅导致。

传统饼茶的生产,不是现在的统级料,一般都是有三个以上级别的茶叶拼配而成,不太可能都是4级茶做成一个饼,而且,勐海的“4”级茶,临沧的4级茶,思茅的4级茶,口感区别很大。要是套用一个所谓的配方,拿4级茶做成7542,那也一定是不同的口感。再一个,春茶的4级,秋料的4级,又是不一样的口感。

如果机械地理解“7542”的含义,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这样认茶,还是很文字,还是很机械,但是,没办法,水平有限,我是笨办法,先理论后实践。


之二


再比方讲,某茶商说一个茶,这是清末的,极品老字号茶,茶客又怎么断?

你听见了清末,听见了极品,听见了老字号,首先这些信息就管用了,至于茶叶到底100年该什么汤色,到底转化的方式怎么影响茶汤,怎么影响口感,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这等于造导弹。而且,绝大部分老茶文化是一个行业赋予的,至于文化到底有实物有没有关,这考验你的钱,考验你的智商,然而,才是考验你的嘴巴。

老茶文化的复杂,新茶的文化一样是复杂的。

喝新茶,就需要辩山头,大山头好认,细微的山头则难以辨认。去年春茶的时候,一个茶友拿了易武某个名山的茶来喝,收了好几年的同一颗茶树,按道理应该很好,我喝了实在没感觉,茶友不是,很认真,很崇拜的喝。

这种现象很难解释是所谓的面子喝茶,土豪喝茶。不是,是真心爱茶,但是,爱到迷途,不知道去年的树,今年的未必就一样。

这就有了矛盾,市场怎么去辩这种山头味?

到底哪种是好,哪种是不好呢?

辨树龄,辩叶底,辩工艺?

云南茶山众多,茶树资源丰富,即使有上到茶山,茶树了解了,未必了解工艺,了解了工艺,未必了解人性。

元宵节前,在勐海,去市场看茶,喝一个算是二线的名山古树茶,茶涩,味淡。我之前也收过一小点,放不出来,涩还是涩,淡还是淡,比较奇怪的一个茶。茶树是很大的,生态也选最好的,还是不行。

那一年,深圳的老哥也跟着猛收,山脚的文化熏染到了山头,大姑娘,小媳妇都涌上来,老哥一激动,又猛收了好多。上了茶山,又是收茶又是买树,看树干粗就收。

这几年,人人都是上山认树,看到树高,就是好茶?




之三


茶叶辨认,复杂的是形势,而绝对不是茶。

就茶论茶,无论年份,无论古树山头,都是极其简单的。

熟悉的茶客,茶叶一眼就可以辨认好坏,何须要更多的功夫?

茶市场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下沉的市场越是想捞上一层的钱。这没错,钱本来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的,错在哪里?

是把别人当傻子,喝不出茶。

要辨茶识茶,要学会看待市场的变化,原料,工艺,收购的变化,都会影响茶叶的口感。

市场从来都是变化的。
举个例子,普洱茶才开始的时候,流行的是绿茶标准,芽为上,叶为下,判断好坏的标准就是绿茶界的标准,现在的奖励评选依然如此。

这是条弯路,普洱茶走了差不多二十年才认识到,现在的白茶,势头很猛,但愿不会走这条弯路。

道理很简单,跟随别人走的市场,哪里有好果子吃?
前几年,有个大茶企在勐宋收茶,一开始的时候,也是绿茶的标准,收一芽一叶,虽然是台地,就算高档茶了。直到近几年才开始收一些的山头茶,至少说明,真正认识到普洱茶的等级到底该怎么划分了。

茶叶收购的变化,反映的是市场口味的变化,这种口味的变化尤其重要。

如果你的茶不好卖,十有八九是你没有注意到茶叶口味的变化。

前几天看一个大专家的文章,谈的是茶叶营销,茶叶专家研究的是茶,不是营销。现在的行业比较奇怪,都喜欢跨界,大谈其谈的都是非专业。营销是专业的事,茶专家十有八九是干不好的,社会在变化,口味也在变化,拿一个200年前的英国茶叶故事来套到国内的市场,十有八九走不通,是认识不到茶叶的趋势。

茶叶口味的变化,这是趋势,趋势说明了茶叶的细分会一直存在,甚至更细分。

往前走一两千年,也是如此,我们不会像唐朝人喝茶放蜂蜜,放小米,就是这道理。


(今天开个头,以后我会争取,更多的,让大家好睡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