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诡谲的一夜——力挽狂澜保住宋真宗的吕端

 新用户3536Meiv 2022-02-28

北宋出名相,南宋出名将,而北宋的名相中,姓吕的有好几个,还都算是亲戚。

第一个是宋太宗年间的吕蒙正,状元夺魁,数次拜相,宋太宗和赵普等人都对他赞叹有加。

吕蒙正之后,接任宰相的又是一个姓吕的,就是之前给赵匡胤和赵匡义的四弟赵廷美做过判官的吕端。

按照“金匮之盟”,宋太宗接了兄长宋太祖的皇位,死后要将皇位传给弟弟赵廷美。可皇位是多么吸引人的东西,宋太宗凭啥不给儿子要给弟弟?赵廷美在宋太宗年间数次被贬斥,最后以勾结朝廷重臣还不悔过的罪名,给夺取了王爵,闲居在家,没多久就郁愤而死。

很明显,站错了队伍的官员,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没有什么好果子吃,吕端在开封府判官的任上,被牵连进一桩案子里面,贬为商州的司户参军。

沉浮多年,吕端从地方到中央,从中央到地方,做了不少职务,在右谏议大夫的任上,他再一次被转调为开封府判官,这回的上司是宋太宗次子赵元僖。

宋太宗的长子赵元佐是个比较有良心的皇族,他本来是宋太宗看好的继承人,迁居东宫,担任开封府尹,这都是做太子的前奏。但赵元佐对父亲登基后对待宋太祖儿子的操作心中有愧,尤其是赵廷美获罪,赵元佐多次找父亲求情,都被驳斥。到赵廷美抑郁而终,赵元佐可能是受不了这个打击,也可能是装的,就“发疯”了,不仅拿小刀子捅人,甚至纵火焚烧皇宫。

他这一疯,继承人和开封府尹的位置就落到了宋太宗次子赵元僖的头上,而吕端跟了这个上司,看起来转运了,这未来赵元僖登基,稳稳的一个“从龙之功”到手啊。

倒霉的是,吕端没做多久,赵元僖壮年病逝,宋太宗极为伤心,吕端跟开封府的同僚一起遭到牵连,抓到皇帝面前请罪。

其他的开封府官员皆是痛哭流涕,说自己是多么忠心,多么无辜,这也是实话,老大得病死了,跟下属有个啥关系?

只有吕端说道:“我罪责太大,请求陛下将我贬斥。”宋太宗看了他许久,缓缓说道:“我认识你啊。”可不是么,跟了两个皇族的老大,都没捞着好下场……

但是,所谓“简在帝心”,坏印象也好过没印象。这一次,吕端的应对得到了宋太宗的欣赏,他真的转运了。

尽管在十几年前,宋太宗对吕端的印象并不好,说这厮不过是一个能吃能喝的胖子,现在,印象改变了,度量大,宽厚,在基层工作多年,熟悉基层的情况,这跟刚直不阿的吕蒙正相比,吕端就是宋太宗此时需要的人。

于是,吕蒙正被明升暗降,吕端在自己年届六十之际,当上了宰相。

风云诡谲的一夜——力挽狂澜保住宋真宗的吕端

当宋太宗病逝的时候,皇位短暂的虚悬,虽然赵恒是太子,但他不是皇后李氏的亲儿子,李氏想要在新皇即位后掌权,就琢磨着选择无权无势无根基的赵元佐来即位。李氏是宋朝大将李景隆的妹妹,对宫中禁军有一定的掌控,她还联系上了大宦官,也曾插手让宋太宗即位的王继恩。

以这两个人在后宫的地位,一旦联手,足以隔绝内外。更别说在这之前,王继恩就联络了一名参知政事,一名殿前指挥使和一名秘书监知制诰,在遗诏、军队和外朝上都安插好了棋子,做了“万全”的准备。

到宋太宗驾崩,真正要选择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吕端因为值夜,正在皇宫里面,而赵元佐也在,赵恒却不在。

只要能把握好时间,就能不出宫门,通过更改遗诏的方式,让赵元佐即位,一口气地解决问题,等外朝大臣反应过来,已经生米煮成熟饭了。

王继恩打探了一下,说吕端正要出宫,便忙不迭地亲自跑去大殿,要把吕端给堵住。

当王继恩气喘吁吁地跑到大殿,却没有看到那个熟悉的胖老头的身影,他赶紧向左右询问,得知吕端去了中书省。

那还好,中书省也不算太远,王继恩喘了口粗气,脚不停步,扭头就去了中书省。

果然,吕端正在中书省办公。时间紧迫,王继恩连口气都不歇,向吕端传达了皇后的懿旨,让他入宫觐见。

之前在皇宫探病,没有看到赵恒伺候在病床前面,吕端心中就有了三分疑惑,他早就听闻王继恩和李皇后有拥立赵元佐的密谋,如今这厮着急忙慌的来找自己,难保不会有什么图谋。

莫非是陛下驾崩,这两个人打算将密谋付诸实际?关系到皇位的事情,是天下最大的事情,一个行差踏错,可能就会自家全族性命。吕端看着王继恩,不慌不忙地说道:“陛下病重,难道皇后是想要陛下的遗诏么?”

嗯?王继恩登时愣住了,宋太宗还有遗诏?他跟李皇后日夜侍候在旁,咋没听说这事情?

难道是宋太宗之前交给吕端的?

王继恩一时间也考虑不了太多,来不及判断吕端话语的真假,他脑子里只有一句话——遗诏必须到手啊,有了遗诏,随便改动一下,废立太子就有了最好的正统性了。

一念及此,王继恩连忙问道:“正是来取遗诏的,在哪儿?”吕端慢腾腾地站起来,指着不远处说:“诏书么,自然是在书阁之中保存,走,一起去拿。”

谁跟你一起……夜长梦多,王继恩才没有那个耐心等吕端这个磨磨蹭蹭的老头。别看是宦官,王继恩也是带过兵打过仗的,身体倍儿棒,腿脚好得很,噌的一下子跳起来,直奔书阁,遗诏抢到手,谁还需要你吕端啊。

跑得快的王继恩抢先一步冲进了书阁,左翻右翻,遗诏,遗诏在哪儿?正在他焦躁地翻找之时,只听见身后大门轰然关闭,还有一声门锁阖上的清响。正是后来的吕端亲手关上了大门,也关上了王继恩第二次插手皇帝登基的野心。

关键时刻,仅用了区区两个字,吕端就成功的实现了“请君入瓮”,让王继恩自觉自动地跳入陷阱之中!

胖胖的吕端成功的忽悠了王继恩,扭头走向皇宫。前面说了,他是个胖老头,上了年纪,体重不轻,走起路来便免不了晃晃悠悠,步履蹒跚。

皇宫之中又不能骑马,他从中书省走到后宫,花费的时间肯定比王继恩跑一趟要多得多。

可想而知,在深宫之中等待消息的皇后,心中是何等的焦急,而当她听到求见的人是吕端,身边还没有王继恩的时候,皇后心中必然如同海浪一般翻涌不断。

为什么是吕端自己前来?王继恩失败了么?没有王继恩,她还有机会么?如果不顾一切,强行扶持赵元佐登基,胜算几何?

不管怎样,试试再说。皇后召见吕端,掩面哭着说道:“陛下已经驾崩了。”

吕端早有预料,也顾不上表达什么悲伤,立即左右看了看,回道:“太子何在?”

皇后避而不答,抬起头,盯着吕端,一词一句的说道:“陛下驾崩,接替皇位之人,自古以来,或是立嫡,或是立长,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今日将如何?”

皇后将自己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没有嫡子的情况下,她倾向于选择年纪最大的赵元佐即位!

但是,毕竟是废立皇帝,自古以来能办成此事的没有几个,李皇后心中也有些忐忑不安,说着说着,底气就没那么足了,所以最后才有了“该怎么办”这个问话。李皇后想要将吕端拉上自己的战车,只要吕端点头同意,那么皇后-宦官-宰相的同盟就算是确立,扶持赵元佐登基也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风云诡谲的一夜——力挽狂澜保住宋真宗的吕端

然而,当年宋太宗曾经给了吕端一个评价:“大事不糊涂。”

吕端心里面暗暗欢喜,皇后没打算仗着地位和禁军来硬干,那就是好消息,他立即回答道:“先帝立太子,正为了今天,怎能有其他说法?”

见吕端态度坚决,李皇后心里就虚了很多,再加上吕端提起了宋太宗,那个执掌天下二十多年,绝对说得上精明的皇帝。

难道宋太宗早就预料到了“今天”?

确实,李皇后一直在抚养赵元佐的长子,赵元佐登基对她是利益最大的选择。宋太宗又不是傻子,还能想不到皇后会倾向于让赵元佐当皇帝?

那宋太宗立储赵恒,肯定不会简简单单放手不管,一旦宋太宗的后手启动,赵元佐能不能坐稳皇位且不说,李皇后的下场恐怕不会太好吧?

一念及此,皇后不再多说什么,默然不语。

一句话诳了王继恩,一句话说服了皇后,吕端用自己的智慧和镇定,压制住了所有的反对意见后,这才让人请来了赵恒。

待赵恒赶到皇宫,在吕端的主持下,由参知政事温仲舒当着匆匆赶来的大臣们的面,宣读了皇帝的遗诏,正式继承皇位,成为宋朝的第三任皇帝,宋真宗。

第二天,按照规矩,宋真宗在皇宫大殿,接见百官,接受百官的朝拜,完成继承皇位的最后一步。大臣们也是按照老规矩,跟随吕端的脚步亦步亦趋,他们看到宋真宗安然坐下,便纷纷跪下,准备高呼万岁。忽然间,大臣们发现有一点不对,百官之首的吕端不仅没有跪下,他站在原地停了一会,竟然缓缓地一步一步走向天子宝座!

这胖老头想干啥?所有人心里面都冒出了十万个问号,估计皇帝和身边的宦官也都陷入了懵圈,一时间,朝堂上静谧的只能听到风声和吕端缓缓上前的脚步声。

众目睽睽之下,吕端亲自一手撩开皇帝前面的帘幕,直直地盯着皇帝,瞅了好半晌,直到他百分百确认坐在宝座上的是皇帝本人,才慢悠悠退回原位,照着规矩,带领群臣高呼万岁,完成了皇帝即位的最后一个步骤。

估计是猜想到了什么,满朝的大臣,也是满朝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人对吕端这种堪称大逆不道的行为提出质疑。

据记载,早在宋太宗活着的时候,就私下让吕端查看太子身上的特征。而吕端就在即位前一天晚上,就在宋太宗灵柩之前,已经仔仔细细地查看了宋真宗的身子,确认了这确实是赵恒本人。上殿之后他又确认了一次,确保不会是错误的人登上皇位。着实体现出了“吕端大事不糊涂”,这一句宋太宗陛下亲自给他的评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