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形似与神似哪个重要,赵备绘《墨竹谱》告诉你答案

 泊木沐 2022-02-28

形似和神似是国画中经常提到的创作理念。其实对于欣赏者而言,这两者都很重要。形似是基础,神似是升华。没有基础,再怎么升华都是空中楼阁。对于画家而言,在创作中这两者孰轻孰重就要分出主次关系。绘画过程中要做到主次分明,如果总想着面面俱到,那恐怕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了。形似是神似表现出来的特征,这两者既矛盾又统一。对于一个优秀的画家来讲,唯有做到神似,才能捕捉到艺术的真谛。

赵备是明代画竹名家,这套《墨竹谱》是他的作品。从画中传递的韵味来看,他更加强调神似。雪中墨竹,多么雅致的场景。古人觉得雪景会让觉得孤独寂寞,竹子寓意傲骨不屈。将其联系起来就有了洒脱淡泊的意思。赵备笔下的雪竹和自然界真实的雪竹有所不同,赵备没有强调竹叶的阴阳向背,雪花堆积的合理性。他只是一股脑地让你感受到他要传递的情绪,情绪到位了,就忘了对细节的考量。

画完了雪中竹,赵备又画了一帧月下竹。他用淡墨扫过画纸,营造出月影婆娑的感觉,再用浓墨画出一丛旁逸斜出的竹枝。这样的美景让人分不清是真是幻。说它是真,这就是取法自然的景致;说它是幻,有谁在自然中看到过这样美的景致。这种微妙的美感,源于赵备对神似的把握。如果画家的描摹对象是人,神似很好理解。人有喜怒哀乐各种情感。把这种理解拓展到竹子上面,竹子也有生命力,它也应该有各种感情。赵备画的就是竹子的感情。

好的画家应该像赵备这样,作品中有自然妙趣,画纸上的竹子既有风骨担当又有洒脱姿态。这就是神似。要想在创作中抓出神似,就要有敢于打破法度规矩的勇气。宋元两代画竹名家辈出,宋代有文与可、苏轼等人,元代有管道升、吴镇等人。面对前人的创作高度,赵备无法在技法上取得突破,他只能把创作重点放到神似上来。退一步讲,如果赵备和前人画得相似,他的作品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宋代的画竹名家苏东坡说过,“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没错,苏东坡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还是一位大画家。这句诗说明了一个问题,光有形似,只是流于表面,缺乏艺术感染力。看着赵备画的墨竹,就能了解到感染力的重要性了。上面这帧作品稀疏的几棵新篁,展现出积极向上的顽强生命力。几枝柔韧的枝条,随风撩动你的心弦。在赵备的笔下,墨竹也会“撩人”。这就是神似的妙趣。

艺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体现了创作者的主观世界。意在笔先,才能捕捉神似。一个“意”字和一个“神”字,就是和作者跨越时空交流的密码。赵备笔下的竹子,不能单纯地等同于自然界的竹子,应该当成是他心中的竹子。神似要扎根于形似,但神似绝对不能被形似所束缚。

欣赏完赵备画的这套《墨竹谱》,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