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普

 新用户59986244 2022-02-28

糜烂性胃炎(erosive gastritis)是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糜烂和出血,属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糜烂性胃炎的发生主要与严重创伤、应激、药物因素等相关。多见于成年人,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表现为呕血、上腹隐痛、黑便等,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溃疡、胃穿孔。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争取取得良好的预后。

临床分类

1、急性糜烂性胃炎

急性糜烂性胃炎又称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和急性胃黏膜病变,其主要特征为患者胃黏膜出现多发性糜烂,可导致患者出现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通常以呕血和黑粪最为常见。随着病情进展易出现休克、晕厥、贫血等症状。

2、慢性糜烂性胃炎

慢性胃炎可分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无论是哪一种慢性胃炎,均有可能出现胃黏膜糜烂出血的情况。慢性胃炎的患者可明显临床症状。

流行病学

传染性

Hp(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胃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

发病趋势

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好发人群

遭遇严重创伤、滥用药物、饮食习惯差、精神压力大的人群患病风险增加。

病因

总述

糜烂性胃炎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同类型的病因有所差异。其中急性糜烂性胃炎由应激、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慢性糜烂性胃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长期服用损伤黏膜药物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1、急性糜烂性胃炎

多因某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的服用,或过度饮酒引起。创伤及手术等引起的应激反应也可诱发本病,病变表现为胃黏膜急性出血合并轻度糜烂,或多发性应激性浅表溃疡形成。

2、慢性糜烂性胃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幽门螺杆菌是一微弯曲棒状革兰阴性杆菌,常见于胃黏膜表面或胃小凹内,但不侵入黏膜层固有腺体内。幽门螺杆菌可分泌尿素酶、细胞毒素相关蛋白及细胞空泡毒素等物质而致病。

(2)长期慢性刺激:如长期饮酒、吸烟、滥用水杨酸类药物、喜食热烫及刺激性食物,以及急性胃炎反复发作等。

(3)十二指肠液反流对胃黏膜屏障的破坏.

(4)自身免疫性损伤。

危险因素

1、饮食不规律、进食过快、暴饮暴食,容易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增加慢性胃炎的发病风险。

2、长期饮浓茶、烈酒、咖啡,食用过冷、过热、过于粗糙或刺激性以及高盐食物。

3、长期抽烟,由于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造成胃黏膜功能紊乱,可使慢性胃炎发病风险增加。

4、长期压力过大。

症状

总述

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患者可表现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痛等,也可呈食欲缺乏、暧气、泛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常有上腹痛、胀满、恶心、呕吐和食欲不振等,重症可有呕血、黑粪、脱水、酸中毒或休克。

典型症状

1、腹痛

急性糜烂性胃炎腹痛常表现为上腹部的隐痛或剧痛;慢性糜烂性胃炎常表现为无规律性腹痛。

2、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可有恶心、厌食、食欲不振,或饭后饱胀、泛酸、嗳气、厌食油腻等消化不良的表现。

伴随症状

1、贫血

胃黏膜糜烂的患者可出现呕血、黑便,长期少量出血可引起缺铁性贫血。

2、乏力

慢性糜烂性胃炎由于长期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出现贫血等状况进而导致患者头晕乏力。

并发症

轻症患者并发症较少,严重患者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

1、呕血

在呕血之前的常会有恶心和上腹部不适感。呕血较多,可出现头晕、心慌、烦渴、出冷汗、晕厥等症状。

2、便血

便血前有便意,便后双眼发黑、心慌,甚至晕厥。

治疗

治疗原则

糜烂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情况。首先应当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创伤,纠正其引起的病理生理紊乱。常用药物有抑酸药以及胃黏膜保护剂。若是有消化道出血、休克等情况,需要进行急症处理。

一般治疗

1、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创伤,纠正其引起的病理生理紊乱。

2、注意营养均衡,食物要选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建议少食多餐。

3、维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分的休息。

4、采取适当的运动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的排空,使胃肠的分泌功能加强,更有利于糜烂性胃炎的恢复。

药物治疗

1、胃黏膜保护剂

(1)铋剂,枸橼酸铋钾、果胶铋。可与溃烂黏膜基底面的蛋白形成蛋白-铋复合物,覆于溃烂黏膜表面,阻隔胃酸、胃蛋白酶对黏膜的侵袭损害。

(2)弱碱性抗酸剂,用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等。可中和胃酸,起效较快,短暂缓解疼痛。

2、抑酸药

(1)H2受体拮抗剂,常用药物有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可抑制胃酸分泌。

(2)质子泵抑制剂:一般而言,其抑酸作用要强于H2受体拮抗剂。西医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抑酸、保护胃黏膜、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3、胃动力促进剂

上腹饱胀者可运用动力促进剂,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4、根除Hp治疗

适用于幽门螺杆菌(Hp) 阳性的“糜烂性胃炎”患者,目前倡导4联治疗方案,即1种质子泵抑制剂(PPI) +2种抗生素+1种铋剂,疗程10~14天。根除治疗完成后应复查,复查前至少停用PPI2周,停用抗生素4周,复查首选无创性试验尿素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

相关药品

枸橼酸铋钾、果胶铋、铝碳酸镁、磷酸铝、硫糖铝、氢氧化铝凝胶、法莫替丁、尼扎替丁、雷尼替丁、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呋喃唑酮

手术治疗

一般来说无需特殊的手术治疗。出血严重经药物、胃镜止血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中医治疗

本病发生多由胃热、肝火、脾虚、瘀血引起。联合中医治疗可缓解患者症状,减小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还有可能减少复发。以下须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1、治疗原则

本病的治疗大致分为肝火犯胃、脾气虚损、热伤胃络、瘀血阻络四种,一般由于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外感寒邪,内伤生冷,中阳不振,虚寒内生而致。

2、证治分类

(1)肝火犯胃证应宜清肝泻火,和胃止血。可使用柴胡疏肝散等方剂进行治疗。

(2)脾气虚损证应宣健脾益气,摄血宁神。可用归脾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3)热伤胃络证应宜清热泻火,凉血止血。可用三黄泻心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4)瘀血阻络证应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可用金铃子散等方剂进行治疗。

3、针灸治疗

取内关、中院、足三里穴,如见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期门,脾胃虚寒加胃俞、脾俞、公孙,病久有血瘀者加肝俞、三阴交。操作可用平补平泻。而脾胃虚寒者宜补法,并可加灸。耳针法:取穴肝、胃、皮质下、下脚端。每日1次,选用2-3 穴,留针15-20分钟。

日常

总述

糜烂性胃炎患者应对日常饮食和生活方式进行调整,要保持良好心态、维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遵医嘱用药,避免不良生活习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 心理特点

部分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可能会因为病程较长、病情反复,而对治疗丧失治疗信心,出现抑郁、悲观的心理。

2、护理措施

可以通过听音乐、看剧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减轻精神压力,避免紧张、焦虑的情绪;还有部分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易出现胃部不适、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出现焦虑情绪,家属应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对患者予以更好的治疗环境。

用药护理

1、在医生的指导下,谨遵医嘱用药。

2、监测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如产生不良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就医。

生活管理

1、戒烟戒酒、停止服用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的药物。

2、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熬夜,注意休息。

3、保持精神愉快,精神抑郁或过度紧张,容易加重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因此日常应保持精神愉快。

4、可参加适量的健身运动。

饮食

饮食调理

糜烂性胃炎的发生与复发和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对症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对于急性糜烂性胃炎者,酌情禁食或吃流食。

2、如果症状严重,可吃一些软性食物,例如米汤、香蕉、马铃薯,也可以吃些蒸的蔬菜,如南瓜、胡萝卜。

3、平时选择富营养、易消化的细软食物,多吃含植物蛋白、维生素多的食物。粟子、米粥、牛奶、酸奶都是不错的选择。

4、少食多餐,6~7 次/日,减轻胃的负担。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禁食对胃有刺激的饮食或药物。不要吃过硬、过辣、过咸、过热、粗糙和刺激性的食物,比如油炸食品、腌腊食品、辣椒、大蒜等。

2、避免高脂肪食物,糖、巧克力会使括约肌松弛,造成回流,增加胃部灼热的症状。

3、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霉变的食物。

4、避免暴饮暴食。

5、对于胃酸缺乏者还应注意饭时控制饮水,忌冲淡胃液,不然会导致胃胀、不易消化等症状。

6、睡觉前忌进食,饮食不宜过饱,以免胃窦部扩张过度增加胃酸的分泌。

预防

预防措施

1、应激状态者,可预防性给予抑酸药。

2、对于必须选用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的患者,可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选用胃黏膜损伤相对较小的药物。若必须长期服用,可预防性给予抑酸药。

3、改善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