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徒步百年滇越铁路之三:大营村站到可保村站,看阳宗海边的风景

 lugong0066 2022-02-28
来自话题
#户外旅行记录
3.2万篇

经过了20220222特殊日里难得一见的大雪天气之后,昆明的气温逐渐上升,又是蓝天白云的好天气,适合徒步走山的日子,恰逢周末,我们继续徒步滇越铁路第三站的行程,从大营村站走到可保村站。

这是滇越铁路绕行阳宗海的一段,我们从其西北岸的大营村出发,沿米轨铁路行走,走过阳宗海北岸,到达东北岸的可保村站结束活动。



80余位伙伴参加活动,我们乘坐早上7点43分从昆明火车站发车的7452次列车前往施家嘴车站,今天车子晚点了半个多小时,9点20分左右才到达施家嘴。

下车后我们爬升、行走10多分钟后就到达了米轨线上的大营村站,这是今天的徒步起点。清点人数、交代行程、强调徒步纪律......有条不紊地完成之后,9点40分我们出发前行。

沿米轨铁路西行,我们走过阳宗海站、凤鸣村站、可保村站,起点处大营村站的中心里程是K36+680,终点处可保村站的中心里程是K50+780,行走距离为14公里左右。




本次行程强度不大、风景很好,在晴朗的日子里,有温暖的春风相伴,我们走得畅快,下午14点30分左右,大家就走完了全部行程。

我们在离可保村站不远的永丰营车站乘坐16点13分经过这里的7451次列车,18点左右回到昆明火车站,结束活动。另有一队小伙伴在汤池住宿、泡温泉一晚,第二天再乘车返回昆明,大家各得其所。


从大营村站出发,米轨铁路在阳宗海边的山腰上蜿蜒前行。

本次行程的起点与上一站相同,都是位于阳宗海西北岸的大营村站,它与南昆铁路上的施家嘴车站高低相对。因为上一周刚刚走过,大家对这里熟门熟路,下了火车,我们很快就走到了施家嘴车站。

我们在大营村车站前集合后出发,上一周是向昆明方向行走、里程碑上的数字越来越小,本次行程则是远离昆明方向行走、里程碑上的数字越来越大。



除了标示里程,白色石碑上还标明前方铁路的坡度情况,比如下图表示“线路前方为上坡、坡度为25.5‰(表示每千米上升25.5米),长度为240米”......标注清晰、明确,提醒火车司机提前做好相关准备。

对于我们来说,它是了解铁路状况的一种好参照。本次行程我们走过的路段全部为下坡,米轨铁路在山间穿行、沿着山形左突右转。

除了直线段之外,两条铁轨的高度是不同的,或左高右低、或左低右高,长长的两条铁轨在山间蛇形延伸、划出一道道优美的曲线,与初春山野里黄色点点的小花、山野里嶙峋怪异的山石融为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



没走多久,山下的阳宗海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岸边有房子密集的村庄、有红瓦黄墙的别墅群、还有颇具规模的度假村,连同标志性的阳宗海电厂、白光粼粼的湖面一起,水天一色、尽收眼底。

从米轨线上看到熟悉的画面,自有一种特别的感受。



站在米轨铁路上看下方的南昆铁路七孔坡隧道,这是它的西侧洞口,等我们走了很长一段,过了阳宗海站时,又遇见了七孔坡隧道的东侧洞口,一列长长的货车正通过隧道、穿行在繁忙的南昆铁路上。

米轨铁路与南昆铁路有很长一段是并行的,但在阳宗海一段却分道扬镳了很长一段,因为要克服高程,滇越铁路在这一段已采用了据说是铁路建设中最大的坡度25.5,但还是需要绕行很长的曲线才能克服海拔高程,只好在阳宗海西北岸、北岸绕行一圈。

而南昆铁路则通过开凿隧道、架桥等技术方式实现了这个目标,两条铁路的建设时间相距80多年,代表着不同的技术水平、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我们在本次行程中多次与南昆铁路分离、又多次与它相遇,或平行、或相交,很是有趣。



行走到K38+558处,我们就到达了滇越铁路第1个隧道(从昆明开始编号为S-01),这是1910年建成通车时就有的隧道,长度仅为100米,在全靠手工开凿的年代,这是一件艰难的工程,让人敬佩。

隧道的长度不长、全靠自然光照明,洞口石壁、洞内墙壁平滑,砌缝整齐,看得出工程做得很精细。因为长期受机车燃气侵蚀,洞内的一切都是油黑发亮的模样,铁轨、道床、砟石,还有洞壁,都是黑乎乎的,让人有几分压抑。洞内有一个避险的猫耳洞。



滇越铁路算得上是命运多舛,历经多次战争风雨,几经摧毁、重建、停运,很多路段的铁轨早已是锈迹斑斑,令人唏嘘。

1号隧洞里的路段保存了百年前滇越铁路建成时的铁轨、钢轨枕,完整铮亮、完好保留,是难得一见的铁路原始风貌。

这样的完整记录在本次行程中凤鸣段还有一次,K45+844处的第9号桥是百年前修筑的一座双拱石桥,35.8米长的桥面段上保留了铁轨、钢枕的原样。



阳宗海站,藏在山间的开阔车站。

阳宗海站位于K39+813处,这是一个相对开阔的区域,铁路两旁分布着一串房子,目测是好几个年代的作品,有红砖平房、有外墙贴此状的两层小楼、有灰色结实的楼房小院,还有灰色古老的“阳宗海”站房,滇越铁路上标志性的法国黄色站房却没有了踪影。

车站早已废弃、无人值守,有观察仔细的友友发现站房里还保存着车站控制用机器柜一类的家什,记录着这里曾经的历史。车站附近、铁路两侧是盘得仔细、修得规整的田地,种满了蚕豆、豌豆一类的时鲜蔬菜,见到有人正在田间劳作。



我们在阳宗海站稍作休息、拍集体照,很是欢乐。右前方是南昆铁路线的一座大桥,正好有一列数十节车厢相连的货运列车驶过,如长龙一般蜿蜒在山间,很是壮观。

过了阳宗海站不远的地方,有一段长度不小的铁轨线与之并行,之后向山间延伸......如果不是有先前走过这段路的友友提醒,我们是不会关注到这个细节的。

大家都不知道它的用途,开玩笑说这是不是火车的避险车道,如高速公路上专门为大车准备的避险车道一样......细细一想,似乎不太可能。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谜题。



凤鸣村、可保村,米轨铁路边的村庄。

我们在前所村附近休息午餐,这一带与村庄接近,铁路两旁已种上了各种时令农作物,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黄色的油菜花、白色的豌豆花、蚕豆花,还有红色的碧桃花交织进入视野,鲜艳、缤纷的画面令人心旷神怡。

前所村、凤鸣村、可保村,分布在米轨铁路沿线的村庄一个连着一个,田园、铁路相随,相依相伴。有好长一段,铁路边有水泥小路或是土质小道,我们走在那里,既能放松一下疲惫的双脚,又能与米轨铁路如影随形。


凤鸣村站的站牌已经被刷白,没有了站名,密集的民房距离铁路已是很短的距离,几乎连成一体了。百年前建设的水塔还在,已是锈迹斑斑、破败不堪了。

一座青砖红门的老站房上还张贴着车站曾经的工作牌,铁路道床上已长满了青绿的小草,有一段甚至变成绿色铁路了。

走出凤鸣村站不远,我们就走到了9号桥,这里的中心里程是K45+844,桥长35.8米,为一座百年前通车时所建的双拱石桥,桥面上的铁路路段仍保留着钢轨枕,在铁路上方,有一条高速公路与之相交。




走过一个叫作“上皂角村”的地方,让人眼前一亮,漂亮的小洋房一栋连着一栋,鲜艳的花儿开得正艳,农家小院门前的假山堆得很有情调,让我们对这个米轨铁路边的村庄顿生好感。

色彩缤纷、花团锦簇的假牡丹,树枝上长满刺、这个季节没有一片叶子的皂角树,是上皂角村留给我们印象深刻的两个亮点,据说这里还建有“米轨历史展示点”。




可保村一带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可保煤矿为阳宗海电厂提供原料,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我们从可保煤矿巨大的露天采区边走过,一种工业生产的力量美感扑面而来。

同行的友友先前走过这段铁路,对这里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他的指点下,我们看到了古老的煤炭装卸站台遗迹。

从河口开往昆明的小火车,要在这里添加燃料,以备上坡动力充足;同时,要将这里出产的煤炭运送到它的需求市场......如今,繁忙的南昆铁路取代了米轨铁路,成为沿线城市的物流大通道。



最有趣的是寻找一只百年前镇路之用的石狮子,我们差点错过。

在呼K51道口,一个奇异的砖堆吸引了我们的眼光:两道砖墙包裹支撑着一个似动物模样的石像,从正面看不出它是什么动物,走近观察发现它的头部是狮子的造型。

石狮子坐落在铁路边,朝向昆明的方向......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百年前当地人用于镇压火车邪气的狮子了,据说民间曾有“狗咬火车”的说法。


本次行程终点站是可保村站,这里保留了一段钢制轨枕,道轨数量较多,黄色的老式站房、现代的灰色站房同在,水塔是现代建筑,周边已被村庄包围......

因为徒步活动,我们来过可保村很多次,却很少关注它的模样。徒步滇越铁路系列活动走到这里,才发现可保村站是米轨线上一个重要的站点。

如今,这里仅保留了一间面积不大的法国站房,站牌上的字样已没有了踪影。离它不远的南昆线上的永丰营车站,我们更熟悉一些。



徒步滇越铁路第三站,我们从大营村站走到了可保村站,在阳宗海西北岸、北岸、东北岸间绕行,用双脚丈量百年米轨铁路、看阳宗海边的风景万千,是一种别样的体验。

(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
更新于 35分钟前
来自作品集2022徒步札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