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

 专家视点 2022-03-01

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特别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其实,所谓的“天人合一”,其本质是“天地人合一”,是我国古代太极八卦智慧中的一个术语,八卦一种以阴阳符号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象征各种事物的特有图形,是一种中国古代太极思维模式符号,在太极智慧中,天、地、人三者合称为“三才”。

古代学者对天的理解有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过程,有的把天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物质的、必然性的客观事物;有的把天看成是“一种人格化的神”,认为天能决定人类的命运,能致命于人,天亦有喜怒哀乐。三才中所说的“天”兼有上述两者的涵义,但主要还是把天理解为客观事物,赋予天以“阳刚”、“健”等德性使天又兼有人格化的性质。

地一方面是指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即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它是负载万物的基础,是有生界和无生界共同的载体;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阴柔的德性,对万物兼容并蓄、宽慈仁厚,有人格化的性质。

人是天地交感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事物,一方面指的是生活在大地上的个体的人,另一方面也指“人类”、“人事”、“人性”等抽象概念。

在这种哲学观念中,天、地、人三者既有各自的独立涵义,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天道生生不息,统领万物,是阳刚的总代表;地顺承于天而动,受天的控制,是阴柔的总代表;人是天地(阴阳)交媾而产生的一种特殊事物,秉承天地的德性而生存发达。如果三者保持着一种和谐的同构关系,就能正常运转;如果关系失调,就会产生灾变。这种天人合一、顺应天时的哲学理念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