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儿推拿最早运用和总结拿法的医家

 慢一拍360 2022-03-01

手法医术以“推拿”命名之,足见“推法”和“拿法”在整体手法中的意义和重要性。可是,中国古代推拿,推法普遍,拿法少见。

拿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笔者溯源早期推拿著作。从头刷到尾,在《小儿按摩经》(公认现存中国最早的推拿专著,明代1601年)和《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明代御医龚云林著,第二本推拿专著)中不但没有拿法运用,甚至连一个“拿”字都没有(《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出现“拿定”二字,但不是手法,是拿持固定意思),而推、掐、摩、揉法却非常普遍。随意摘录一段考查其所运用手法就可见一斑。

图片

那个时候,它们真正是“按摩”经(精典)呀。

开始运用并总结拿法的是明代著名小儿推拿家周于蕃先生。他对“拿”进行了字解。他之前,没有人提到拿法。那个年代推拿称为“按摩”,好似能够治病的只是按、摩、揉、掐、推法等。所以,周于蕃虽然专列关于拿的“字解”(相当于定义),仍然不敢独树一帜。只好说“拿者,医人以两手指,或大指,或各指,于病者应拿穴处,或掐或捏或揉,皆谓之拿也。”拿法明明“捏而提起”,明明完全不同于推、摩、揉、按、掐、运等手法,却偏偏谓拿为“或掐或捏或揉”从而造成后世对于拿法定义上的混乱。

其实,仔细斟酌周于蕃留下的字解,仍然能够看出周于蕃用心良苦。“拿者,医人以两手指”。两个手指!不是要合按或相对应吗?只要合按与相对应,就是两手指从两侧向中央捏挤,就会产生“提起”动作,就是拿法。周于蕃没有明确指出哪两个手指。但今天的拿法为拇指与食、中、无名三指相对。即拇指在被拿肢体一侧,其余三指在另一侧。这时候的施力,一种是两侧拇指和另一侧的三指用同样的力向中央捏而提起。更多地却是要么拇指端用力重,另外三指作为支撑。要么另外三指端用力重。拇指端作为支撑。用力重的一侧的指头看起来就似掐(指甲)、似捏(指端)、似揉(指腹)了。这就是第二句“或大指,或各指(指另一侧的食中无名三指)”其中,各指可以三个手指并列,也可以只用食指或中指或无名指(有人据此将“各”解读为“名”字)。

图片

另外,周于蕃该书的《拿说》为一把抓住小儿五个手指,根据患儿哭声判断轻重。《拿法》则介绍“医用右手大指跪于孩童总位上而以中指于一窝风处对着大指尽力拿之”可见,拿法就是拿法,拿法是合围提起。拿法不应该同掐、捏、揉法等划等号。当然,如果一定要用推和拿两个字来分别概括所有手法,则推法包括摩、推、擦、抹、搓等具有位移的手法,而拿法确实与按、捏、掐、揉等手法更接近。或许周于蕃正是如此认识拿法的。

图片

图片

先期的小儿推拿著作虽然没有拿字和拿法,不代表没有运用过捏而提起的手法。前面两本书中有“撮”和“翻卷”字样的手法记载。可能是最早拿法雏形。

溯源拿法的术式的最早记载,恐怕为东晋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其书记载捏脊疗法。谓“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拈取,就是拿。而且捏脊法最后捏3提1的提正是标准的拿法。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