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儿童十大病机之二--营养过剩

 慢一拍360 2022-03-01

中医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文化和医学。传统中医诞生与发展的年代,相对封建和封闭,整体生产力水平低下,物质匮乏。顿顿吃饱饭,年终有猪杀,餐餐有油水,竟然是人们一种奢求。在中医著作和老百姓理念中,虚证最多。凡能饱腹或具备一定营养价值,如狗肉、羊肉、乌鸡、乌龟、团鱼、蛇、麻雀、老鹰等动物与飞禽,以及莲米、扁豆、绿豆、大枣、山药、茯苓等食材都成为中药中珍品。“能吃”成为健康标准。《寿世保元》认为“(养生)养外者咨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穷饮食之乐”能使“肌体充腴,容色悦泽”《本草纲目》谓猪油既可“补虚、润燥”还能“解毒”多多亦善。“饮美酒,美炙肉”是《内经》倡导的强身和祛邪方法。那个年代,佝偻多,虚痨多,瘦弱多。不病,也被称为“病夫”。营养不良状态广泛存在,并贯穿于很多病症之中。

今天,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之后,中国基本消灭贫困,万众一心奔小康。营养不良已经不再是国人的基本状态。相反,营养过剩成为今天中国儿童的主流,成为我们认识疾病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和病机。

世界卫生组织哈佛大学等联合完成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10》显示:1990年前影响人类健康风险因素中,儿童营养不良(室内空气污染吸烟及被动吸烟紧随其后)排在首位,而十年后的2010年,营养不良的首席位置被富贵病高血压取代。

于是,世卫组织以及中国卫健委均呼吁,新形势下,应该重视国民营养状态由不良到过剩的转变,并采取相应措施。

遗憾地是中医至今没有营养过剩病机。将营养过剩的主要现象--肥胖归于痰湿。其实,肥胖的脂肪堆积与类水的痰湿相去甚远。

营养过剩应该是很多疾病的基本病机。

1.营养过剩的定义:生命具备摄入,代谢和排泄的动态过程。当机体摄入的质和量远远超过机体生长发育、支撑生命等消耗和排泄时,必然有一些营养素、能量、气血,或气血原料在体内多余。这种多余就是营养过剩。营养过剩主要形式为体内大量脂肪储备。脂肪广泛存在于皮下组织、内脏器官、血脉、网膜,尤其是腹部和胸腔。

2.脂肪的基本特征

(1)油腻:一般而言,清稀液态者为油,浓稠固态者为脂。来自植物者为油,来自动物者为脂。在人体,统称油脂。无论油和脂,密度均比水高,重量均比水重,流动性均比水差,而且不容于水。从而决定了其“油腻”性质。

(2)粘滞:因为油腻,所以粘滞。附着于脏腑、筋膜、血管等固定结构之上,则增厚、增大其结构,增加其负担。存在于管道之中,则缩小管腔,阻滞气血与津液运行。

(3)重浊:因为油腻,所以重,因为与无色透明之水不相容,相对就“浊”。

(4)壅堵:粘滞与重浊的最终结果为壅而不行和堵塞不通。

值得特别提及地是脂肪的这些特征,在《中医基本理论》中归于“湿”。其实,水湿本身不是油脂,脂肪实实在在是油。在传统中医奠基著作《内经》中是出现过“脂”“膏”论述的。可惜后人忽略了。

当然,生理上,脂肪是生命的要素,是人体构架和供能与产热的必需物质。

3.营养过剩的基本病机

(1)阻滞气机:营养过剩,脂肪太多,能量堆积,气机运行受到阻滞。其运行、分布均受到影响,气机运行速度减慢或停止。

(2)浊化血液:脂肪不容于水,脂肪停久,生浊化腐,最终引起血液质变。特别是存在于血管中的油脂对血液影响最为严重。这一病机,被仝小林总结为“脂浊”。

(3)抑遏阳气:脂肪壅塞,体重增长,惰性增加,运动能力减弱,患者喜静恶动。大量脂肪充填于关节,影响关节运动,清阳不能发四肢,阳气难以升发而抑遏。

(4)蒙蔽清窍:脂肪随气机升降,蒙蔽脑为痴呆,抽搐,甚则中风。蒙蔽胸阳为喘为悸,甚则猝死。

4.营养过剩主要表现

肥胖为基础。并随其脂肪堆积部位不同而有种种表现。成人,多为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眩晕、中风、高尿酸、关节肿胀等。儿童,多与便秘、腹胀、腹痛、心累、心悸、睡眠障碍、腺样体肥大、哮喘、反复感冒、性早熟等病症有关。

4.营养过剩的治疗

(1)治病求本:营养过剩直接与吃得好,吃得多,吸收快而全相关。在中医,责之于脾胃运化过于旺盛。理论上可通过抑制胃的受纳和脾的运化进行调治。常用处方为:清胃经、清脾经、退六腑、摩腹、捏脊、分阴阳等。

(2)对症与减肥

头项部操作:揉按太阳,拿风池,拿肩井,各1-2分钟。

脘腹部操作:①摩腹:顺逆时针各3-4分钟。②揉腹:掌揉全腹2-3分钟。③振按腹:双掌重叠,从上至下振按腹部3-5遍。④点穴:分别点按中脘、关元、天枢和滑肉门,每穴点约10次;一手点关元,另一手点足三里,两手一起一落1-3分钟。⑤拨宗筋:双拇指重叠置于耻骨联合及其附近,3揉1拨,反复操作1分钟。⑥束带脉:取坐位,术者从两侧环抱患儿,两中指扣住肚脐,通过腕关节屈伸,使掌根从腹之两侧推向肚脐,去重回轻,1-2分钟;取仰卧位,一手拇指在腹一侧,一手食、中、无名指在另一侧,两手同时向中央推进,带起皮下组织;至腹中央时,双手拿起皮下组织,反复操作20遍;以小鱼际横擦带脉透热。⑦放气冲:两拇指指腹,或掌根于两侧腹股沟之气街(气冲)处轻揉1分钟,后横行置于动脉搏动处下压至动脉搏动消失,持续1-2分钟,突然放开,当有热感或放电感向下传导,操作1-3次。

腰背部操作:①疏理膀胱经:点、揉、推、叩脊柱两侧膀胱经,从上至下为1遍,操作3-5遍。②通督法:推捋、按揉、击打正中督脉,从上至下1-3遍。③点穴:点肾俞、腰眼、肾俞配承山。每穴点揉1分钟。④拨环跳,前臂置于环跳缓缓揉动,每揉3-5次,以肘尖点拨1次,1分钟。⑤擦法:纵擦脊柱及其两侧,横擦腰骶,透热为度。

上、下肢放松与运动:分别沿上、下肢长轴,依次揉、拿、按、搓、抖,每侧约2-3分钟;再分别屈伸、旋转、拔伸和摇上、下肢各关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