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跑步久了,才能明白的那些事儿……

 办公小猪手 2022-03-01

最近几年,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但100个跑步的人中,能真正坚持下来的人不到20%。刚开始跑步的时候,有很多“重要”的事儿,萌新不一定能弄明白,只有跑过几年后的“老司机”才能慢慢地悟出一些跑步的道理。

今天咚妞为大家梳理了一些只有跑步很久的人,才懂的“黄金”道理,快来看看你懂吗。

01 跑步只是一个爱好而已

并不高人一等

有很多营销号,喜欢赋予了跑步爱好者太多的光环,比如超级自律、强大的内心、热爱生活、遇见最好的自己……其实跑步仅仅是一个运动爱好,如同爱好游泳、骑行、乒乓球、羽毛球……一样的,跑步并不比其他运动高大上。

并不是说跑步不好,只是大家万万不要被这些虚假的光环冲昏了头脑,我们还是普通的我们。不应该随意的因为自己是一个跑者而自满骄傲,要知道,越是成熟的稻穗,越懂得弯腰。

02 伤病不可避免

但能会从中学到很多

61岁的Garcia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威斯特福德,他在2009年长时间被足底筋膜炎困扰,2016年被跟腱伤病困扰,但他从来没有灰心过,认为自己一定可以重新跑起来。通过积极的恢复,他学到了很多伤病知识,也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鞋子来避免伤病。

在训练的时候,他一般会听从自己身体的感受,一旦感觉不好就停下来,非常谨慎。“当我受伤了,我就会停止跑步,直到伤病恢复后再去训练。重新跑步也从轻松跑开始,不会冒进。”

03 每年全身心备战一场比赛

要想跑得又快又长久,便不能经常参加比赛。这也是很多马拉松冠军能够连续5个年代都跑进3小时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们每年最多参加2场全马比赛,一场在春季,一场在秋季。其他期间就专注参加一些短距离的比赛,从5公里到半马不等。

04 慢跑才是健康的真谛

跑得久了你才知道,慢跑才是最健康的跑步方式。很多跑友开始跑步是为了健康,但随着对跑圈的知识认识越来越多,会被跑圈很多声音所迷惑,慢慢地失去了方向……等某一天,突然明白过来后,重新回归健康后,才真正明白慢跑才是跑步的真谛。

05 不跑太长的距离

随着年龄的增长,想要一直保持大跑量是不现实的。所以聪明的跑者会逐渐减少跑量,但会重视质量。

很多跑步高手尽管每周的跑量不一样,但大部分都在40-70英里(64-112公里)之间,而且很少跑20英里(32公里)以上的长距离。

周末的长距离在2个小时左右,不要跑更长的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身体不至于消耗太大。很多跑者受伤,就是因为身体消耗过大,而且没有及时恢复过来。最好的训练不是每次都全力以赴,而是留有余地。

06 跑步的人很多

坚持下来的真的很少

每年的春天,或许你会认识很多新跑友,但跑着跑着,你会发现很多跑友慢慢地不见了,最后留下来的还是我们这些坚持跑步的极少数。很多人信誓旦旦地要开始跑步,而这一腔热血或许只能坚持三天,大家别太当回事,真正能够跑过春夏秋冬的跑友,确实占不了2成。

07 跑步天赋真的很重要

跑步的努力很重要,但天赋更重要,咚妞曾看到许多例子,跑步五年,却跑不过一个从来不跑步的瘦子。跑步这项运动的天赋非常重要,半路出家的爱好者,别太执迷于冠军的梦想。即使我们再努力,可能也跑不过天赋极佳的少年,想想自己为什么开始跑步,不忘初心即可。

08 正确呼吸是一切的基础

呼吸在跑步中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平时可以尝试应用韵律呼吸法——三步一吸,两步一呼。

应用这种方法你会发现呼气起始阶段对应的落地脚是交替的,同时对身体的冲击力也就分担到身体两侧了。当跑步速度加快时也可以改成两步一吸,一步一呼,学会腹式呼吸也会很大程度地减轻跑步的疲劳感。

09 身体放松下来,跑步才不累

学会把肩膀放松,这样跑步会节省很大一部分体力——深呼吸,将气息全部吐完时,就是真正放松的感觉,跑步时抖一抖双手,也可以立刻缓解肩膀的紧张感。

减小手臂的摆动幅度,摆臂时小臂与腹部平齐,只做前后摆动,让它能够维持身体平衡就好。做好这些身体的小细节,都能让你跑出更长的距离。

10 跑步万万不能影响家庭和工作

坚持跑步一定要做处理好工作和家庭的关系,当跑步于二者相冲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避让。如果因为跑步,弄得家里鸡飞蛋打,工作处处被动,不如不跑。真正能让跑步促进工作的进步,家庭的和谐,这才是真正牛逼的跑者。

跑步难吗?其实真的不难,只要迈开腿出去跑就是了。可是,跑步又非常难,难的是一直坚持跑下去,跑一辈子。

当你跑步时间足够久,你就会对跑步这项运动越来越理解,也更加关注细节方面的东西。永远不要放弃,作为跑者,你应该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将跑步融入到生活,它将像吃饭睡觉一样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