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昵称Xx9AaBIU 2022-03-02
《道德经》第一章

我们要研究《道德经》,最好先了解一下,老子为什么要写道德经。

我们都很清楚,“道”并不是老子首先发现的,应该追溯到伏羲氏,伏羲氏他知道一切一切都有一个总根源,只是当时没有文字,他没有办法用文字来说明,所以“一画开天”。

一画开天那“一画”,现在叫做符号,当时就叫象,可是这一来,就影响到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的人,非常地执象,很迷那个象,看天,天象,看人,人象,看地,地象。

老子看到这个状况,他就感觉到,如果再这样“迷 象”下去,我们迟早会被象困住,没有办法再继续往前进,那对伏羲氏来讲,也是很不好的现象。

因此他就决定要破象立道,他这个道,是要把象破掉,然后把道立出来。但是他看到伏羲氏画象,大家就“执象”,因此老子也担心,一旦说出“道”来,大家就“执道”了。

所以一开始他就讲,“道可道非常道”,这个“非常”有警告的意思,说:各位,我是好心好意,我现在把伏羲氏当年没有办法讲出来的,我把他说出来:道。 可是你们不要执迷于道。

所以“道可道非常道”,实际上是用来破道的,这是我们心里头要很清楚的一点。

当然这个道,现在我们很清楚,他是代表宇宙万象,这个包括人生的一切造化。因此这个“常”字很重要,道加一个常字就变常道,常道就是恒常的道理,这里面有变的部分,也有不变的部分,你看这样听起来,我们就觉得和《易经》的道理很接近。

老子说“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名称,伏羲氏当年没有文字,所以没有出现“道”这个名称,老子当时文字比较成熟,所以有很多名称。

“名可名非常名”,任何名称一旦说出来,就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现在不要受他的影响,所以提出一个词“常名”,常名就是他不会有局限性的名号,那叫什么,万物的自性。不需要一个人为命名的固定名称。

老子当年讲道,好像很玄妙,实际上现在人你跟他讲,宇宙万物有一个共同的根源,差不多大家都知道,所以我们现在对道究竟存不存在,道到底是什么,应该比以前人少很多疑问。

天道是老子所说的东西,这一句话我们很清楚,同样说道,孔子多半说的是人道,而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他大概都在讲天道,天人合一从他们两人身上一定要做很合适的配合,老子是从天道出发,然后走向人道,孔子是从人道出发,然后走向天道,但是最后的目标是一样的,就是要把《易经》背后的那个道,宣扬出来。

《道德经》的源头是《易经》,所以道德经的第一章,他和易经有什么配合的地方?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易经》,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德经第一章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个无和有,代表着什么呢?

易经开了一个易门,阴阳易之门,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现在呢,道德经第一章,也开了一个道的门,有无道之门。

所以第一章有两个很重要的概念,一个有,一个无,这两个不完全等于阴阳,否则就用阴阳就好了嘛。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始和母有什么不同?

始:开端 本源,他本来是从这里出来的     

母:使万物化生的一种动力

这两个不太一样,一切一切的总根源叫做无,但是无里面会产生万物,产生万物要靠有,如果没有“有”,那就产生不了万物,所以无和有,这两个名词也是我们学道德经必要要好好去了解的。

所以他下面就劝我们,“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老子的文字是很美,一个常有,一个常无。

常无就是要常常站在“无”的立场来想事情,本于“无”的时候,不离开“无”,而你想要观宇宙天地怎么变化的这种玄妙,这是有可能的。

常常本于“有”,想要观看宇宙万物看得见的部分的变化,这也可以做得到。

两边用的方法都一样,叫做“观”,观不是用眼睛看,是透过精神来体验,才叫观。我们用眼睛看,不如叫看见,观不一定看得见,是透过精神体验。你看观世音菩萨他眼睛有没有在看你,你也不知道,可是他的观是最高明的。透过精神来观,比用肉眼观,要明白得多。

在提出了有无的概念后,老子紧接着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应该加个标点符号: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样整个意思就完全凸显出来了。

此两者同:他告诉你有和无是相同的,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他俩本来在道里面,出来以后给他两个不同的名字,有和无不是对立的。

我们现在很喜欢用对立,其实世界上没有对立的东西,只有相对待,相对待就是彼此会互动,彼此会迁就,彼此会变化。对立就糟糕了,对立就僵在那。

所以我们为人处世,尽量不要让任何事对立走极端,要让他对待,彼此尊重彼此包含,做良性的互动。

老子为什么在“名”之后,马上讲出无和有,他就告诉我们,无是一个名称,有也只是个名称,你不要太执着,千万不要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两个是不通的,这两个是对立的,不要有这种观念比较好。

下面呢,“同谓之玄”,就是因为他同,所以才叫玄妙,我想整个道德经的观念,这两个字也是很重要的。

“玄”“同”,玄同就是一般人看不懂,认为就是不同,但是你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得更深入,看得更广,你会觉得那本来是一样的,有什么不同?

天地万物,名称各异,但其实来源都是相同,都是从“无为天地只是”中的那个“无”化生出来的,“无”包含着“有”,物物同根,很是玄妙。

“玄之又玄”,为什么用两个玄,就是前面那个“玄”,又要把他破掉了,否则你就是很玄很玄。现在很多人一听老子说:玄啊,道德经,玄啊,他就是没有读通道德经。

玄之又玄,后面这个玄就是拿来否定前面那个玄。说,好,你认为这样是玄,现在我告诉你这样是不玄的,为什么,因为他是众妙之门。

众妙之门是什么意思?世界上他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个“象”,是从众妙之门出来的,那大家一定会想到那这个众妙之门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天门吧,他本来就是天门。

天门是似有似无,又有又无,那个就是道,所以这样大家就可以看出来,你向内观可以观到“道体之妙”,向外观可以观到“道用之妙”,这样呢,我们就把第一章看得很清楚,

有几个要点:

第一个: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第二个:常,是恒常的,不能常常变动的,

第三个:名,只是名号而已,很不可靠,不要太相信,太执着

第四个:无,有,同,

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进入说,为什么有和无是相同的,所以老子第二章,他就开始要把有破掉,为什么先破掉有?

因为一般人痛苦的根源就是“有”,怎么你比我多呢?怎么你用的东西比我贵呢?怎么你升迁比我快呢?,所有痛苦都是从“有”来的,所以人如果不把“有”破掉,那你永远痛苦不堪

所以接下来,我们要看第二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