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堵城”杭州探索取消限行

 快乐者生存 2022-03-03

图片

前几天,杭州新领导发表了任职以来第一份年度报告。报告宏观中有具体,干货满满十二大大部分。

有一些细心的杭州市民,看到了隐现其中的一句话:

探索取消限行。

和一些00后朋友聊起机动车限行,他们完全记不得是从何时开始的了。似乎从他们记事时就已如此。但对于社长这个年纪的人来讲,却并非如此。

中国最早的车辆限行是在北京奥运会。北京有关部门发现单双号限行缓解交通压力立竿见影。路上车少一半,那要是还堵车哪里说得过去啊?

奥运会后,北京在当年10月11日开始试行限行措施。半年试行期到后,北京又从2009年4月11日到次年4月10日继续按尾号限行。一“试行”,就是十三年。

堵车不仅是北京市民的苦恼,也是全国人民的苦恼。学习北京好榜样,杭州也是从2011年开始限行的。

去年,杭州限行升级,不少外地车牌车主不得不转向杭州车牌。摇不到号的他们,只能真金白银花几万去竞价买牌照。

如果限行取消,意味着这些花了几万买杭州车牌的市民,之前的花费打了水漂。

还有市民认为取消错峰限行解决不了问题。杭州拥堵的一大原因是新能源车越来越多了,他们呼吁将新能源车列入限行。

更多的市民担忧限行取消后,更加拥堵的交通。

社交媒体上,每天都有杭州人吐槽堵车。连外地人到了杭州,第一印象也是:

这也太堵了吧。

上周末,杭州久违的晴暖天气下,全杭州的人和车都涌出来踏春。一位朋友堵在高架上干脆玩起了自拍,她调侃道,堵车时间可以自拍800张照片。

将时间往前推到春节假期后。限行还未恢复,杭州城阴雨绵绵,市区交通要点都堵得一塌糊涂,高架一度封停。彼时,广大杭州市民的心声竟然是:

请赶快恢复限行。

不限行日拥堵如此,限行日则是堵车长短的问题。上个月,地铁3号线、10号线和4号线二期同时开通运营,三线开通的第二天,不少人果断改乘地铁。

早高峰时,社长看了眼高德地图,上塘高架、秋石高架上是黑红黑红的一条线。

限行可能取消的消息一出来,饱受秋石高架堵车之苦的车主就调侃说,这得问问我们秋石停车场是否同意。

其实,关于限行取消,新领导报告中的原话是:健全智慧交通体系,率先探索取消错峰限行和优化替代的政策举措。

社长点出其中的关键词:

率先探索。

也有市民看到这一点,并持有乐观态度。在他们看来,杭州作为数字之城,可能已经有更好的解决堵车方案了。

2016年,杭州在全国首创“城市大脑”,设想的开端就是为治堵。“城市大脑”运作基于道路监控、红绿灯等设施每天产生的海量数据。

每隔两分钟,“城市大脑”对全市的交通状况进行一次扫描,分析出在途交通量、拥堵指数、延误指数、安全指数、快速路车速等交通指标。

如今,“城市大脑”早已成为杭州的一张名片,是每个去云栖小镇的人必参观的一站。

官方对外透露过“城市大脑”对杭州治理交通拥堵的作用。两年后,杭州交通拥堵排名由前几位,下降到全国第35位。

2021年的春节,杭州首次在春节期间取消错峰限行,依据的是城市大脑“城市大脑”的判断,它从交通流量、延误指数、高峰时速三个维度,支撑了暂取消错峰限行的政策。

不过,也有老司机们回忆起这段不限行的探索,说:

讲真,还是堵。当然是限行日车少一点。

城市大脑、智慧交通体系作用虽然重要,杭州城交通拥堵问题可能需要更合理规划和设计。

比如有市民们吐槽,“都2022年了,杭州新开的江南大道隧道还是两车道”、“匝道又细又窄,上下匝道交叉并线”、“匝道实现实线画虚线了吗”。

这些应该是比取消错峰限行更紧急要解决的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