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禧话徽商 | 腊月里最爱的那口儿,你开始想念了吗?

 860277 2022-03-03

图片

全文共1152字,阅读大约需要4分钟!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腊八节的临近,农历新年也近在咫尺,现在手机上使用频率最多的APP可能就是购票软件了吧?

图片

过年返乡的车票正在紧张的预售中,那一条条帮忙抢票的信息,饱含着大家深深的思乡之情。

早在百年前的徽州,腊八节前后已经有大批经商在外的徽州人,收拾行囊走上返乡的道路,家是他们很久未企及的温暖,故乡是他们夜夜思念的土地,亲人是他们朝思暮想的血脉。

图片

当然,令他们魂牵梦萦的还有那故乡的味道......

图片

能吃的“石头”

沿徽杭古道,一路走过蜿蜒山路,远处粉墙黛瓦若隐若现在眼前,长途跋涉的辛劳已然使得腹中空空,视线所及那极具家乡特色的传统徽派建筑仿佛变成了片片渔亭糕......

图片

以芝麻和米粉为原料的渔亭糕,脱胎于精致的木雕糕模,做出来的糕点呈黑色和灰白色,与徽派传统建筑粉墙黛瓦色彩一致,是徽州人外出必备之物,被称为能吃的徽州石雕。

图片

渔亭为新安江水系最西的码头,自古为湖广江西与江浙皖的货运中转站之一,是官路和外出经商的必经之道,随着徽州通往外地往来商客的增多,渔亭糕充当了干粮的角色,远走他乡的徽州人行囊里,总会有几块渔亭糕以备充饥。

图片

每当岁末,几乎家家都会做渔亭糕,为来年外出的家人装进行囊。当木质的糕模在案板上敲敲打打,块块形状各异的渔亭糕应声脱模时,徽州人家的年味也随着四溢的糕香油然而生。

图片

此“枣”非彼“枣”

深入山区,徘徊多时,冬日暖阳晒得人热乎乎的,林子中泥土的气息混合着树木的清香,让人不禁想起儿时最爱的“甜枣”......

图片

年关将近的日子里,徽州山区的农家开始做枣子了,冬阳的温暖,生活的甜美,统统揉进了两种香甜枣中,为风尘仆仆返乡过年的商旅增添一丝甜蜜。

图片

番薯枣虽说是山区作物番薯的制成品,但却带着些清奇。有着番薯的本味,却没有原来的粉腻感,咬一口,只觉得有着牛皮糖的软韧,却又不粘牙,微甜爽口的触感吃起来有种山东大黑枣的滋味。

图片

而山区另一种常见作物——山芋,经过一道道工序做成的山芋枣,是山里娃们上学或归家路上口袋里最常见的零食,一直以来,未曾在岁月中被淡忘。

久居他乡的徽商们最难忘怀的便是这陪伴了整个孩提时期的甜蜜,如今也只有回到家乡才能拿上一些,揣进口袋。

图片

咬“文”嚼“字”

临近家乡的村庄,远远地听见郎朗读书声,在注重学识的徽州地区,贾与儒结合,文与商交融,一般的商人也都是文化人,但是在百年前就把文字融进零食的做法,恐怕舍徽州无其他。

图片

嵌字豆糖,是一种被称为“说文解字”的古徽州传统食品。每块糖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把文化吃进肚子里,每嚼一口都是馥郁的豆香、甜香和芝麻香。

图片

按照古徽州地区的习俗,嵌字豆糖“特供”春节食用。过年的时候,小孩拿一粒“寿”字豆糖给老人,老人选一粒“财”给儿女,这其中孕育着无声的祝福、家的味道,以及“字里行间”流淌出逐渐浓重的年味儿。

腊月里的古徽州,在“啪啪”的敲打声中诞生一个个色白如玉的米粿,家家户户门前或阳台上挂满了鱼干、香肠、腌板鸭和火腿,空气中弥漫着腊八粥的甜腻滋味......

腊月里的古徽商们循着故乡的味道,走上返程的乡道,捡拾起许久未开封的家的记忆,重温乡音乡容的温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