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理用药 作为家长,你是不是遇到过这种情况: 宝宝前几天感冒了,痊愈后在睡觉过程中总是突然醒来,哭闹不已,并用小手不停的抓耳朵。 有的宝宝甚至会出现从耳朵流出脓性液体的情况,医生面诊发现鼓膜穿孔,诊断为急性中耳炎,给宝宝开了一些抗生素。 我该给他用吗? 急性中耳炎又该如何预防呢? 今天咱们就跟大家谈谈儿童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为细菌和(或)病毒等病原体经咽鼓管直接进入鼓室引起中耳腔黏膜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急性中耳炎在儿童中的发病率为4%左右,6-18月龄为该病的发病高峰期。 ![]() 急性中耳炎为什么钟爱小宝宝?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体的耳朵结构。 我们的耳朵由外耳、中耳和内耳,三个部分组成。 中耳由鼓膜、中耳腔和听骨链组成,通常所说的中耳炎就是发生在这个部分。 在中耳鼓室前壁偏上部有一个很重要的暗通道,连接中耳与鼻咽部,我们将其称为咽鼓管。 儿童咽鼓管结构与成人相比更短、更柔软、角度更偏向水平,因此它的通气功能和保护中耳功能更弱,更易引发中耳炎。 ![]() 急性中耳炎为何常在感冒后发生? 急性中耳炎通常发生在感冒后,是因为感冒期间鼻、鼻咽部和咽鼓管的呼吸黏膜炎症性水肿,导致咽鼓管更加狭窄,引起通气不畅,中耳腔压力低于外界大气压,形成中耳负压,使中耳黏膜产生的正常分泌物无法排出,蓄积于中耳腔内,形成中耳积液; 存在于上呼吸道的病毒、细菌等微生物通过吸入、反流等方式进入中耳,在中耳分泌物中生长,形成脓液,使鼓膜膨胀凸起、充血,引发急性中耳炎。 所以,急性中耳炎一般在感冒后的48 h内发病,病程不超过12 周,据统计因感冒导致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为10%左右。 急性中耳炎都有哪些表现? 耳痛是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症状。 1/3-2/3的儿童还会出现发热的情况。 此外,有些儿童(特别是婴儿)还可能表现出一些非特异性症状,包括头痛、易激惹、情感淡漠、睡眠障碍或不安、喂养困难/厌食、呕吐和腹泻。有些儿童还会出现耳漏(即从外耳道流出一些非脓性的液体),有些儿童甚至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听力受损。 存在并发症的儿童还可出现眩晕、眼球震颤、耳鸣、耳周肿胀和面神经麻痹。 什么情况下要用抗生素? 细菌和病毒感染是急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原因,有一部分急性中耳炎还可由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导致。 对于以下情况则应及时积极采用抗生素治疗: ① 存在耳漏,或体温超过39℃高热的急性中耳炎儿童; ② 6个月-2岁,不伴耳漏的双侧耳朵发生急性中耳炎的儿童 对于以下情况,可以首选观察并对症支持,如果密切观察48~72 h症状无改善,则也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① 6个月-2岁不伴耳漏的单侧耳朵发生急性中耳炎的儿童; ② 大于2岁不伴耳漏的单侧或双侧耳朵发生急性中耳炎的儿童。 如何预防急性中耳炎复发? 急性中耳炎有一定的复发率,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减少其复发或预防急性中耳炎的发生呢? 定期复诊是减少急性中耳炎复发的重要手段之一,患急性中耳炎的儿童即使症状缓解也需要定期复诊。 小于2岁或具有语言和学习问题的2岁以上的急性中耳炎儿童在确诊后的8-12周复诊,无语言和学习问题的2岁以上急性中耳炎儿童在下次体检时复查即可。 此外,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或减少急性中耳炎的发生率:
对于采取以上治疗和预防手段干预后仍然反复发作的急性中耳炎儿童,必要时需接受鼓膜切开和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 经过以上的介绍,面对儿童急性中耳炎,你是不是不再手足无措了呢? (由“问药师”团队李陆药师供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