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期货那些最简单的事儿——系列1:期货的起源

 悟道谈风水 2022-03-04

图片

期货,对于许多刚接触投资的小伙伴来说是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在说什么是期货之前,小编想带您坐上时光的列车,和你讲一讲那些关于期货的故事。

Ⅰ 萌芽

让时间回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也就是在当时的欧洲,中央交易场所、大宗易货交易、以及带有期货贸易性质的交易活动就已经出现了。这,就是我们所知的期货交易的萌芽。当时的罗马议会大厦广场、雅典的大交易市场就曾是这样的中心交易场所。最初的现货交易是双方口头承诺在某一时间交收一定数量的商品,后来随着交易范围的扩大,口头承诺逐渐被买卖契约代替。这种契约行为日益复杂化,需要有中间人担保,以便监督买卖双方按期交货和付款。

到了十二世纪,这种交易方式开始在英、法等国逐步发展壮大,交易也变得逐步规范和专业。1251年,英国大宪章正式允许外国商人到英国参加季节性交易会。后来,在贸易中出现了对在途货物提前签署文件,列明商品品种、数量、价格,预交保证金购买,进而出现买卖文件合同的现象。

1571年,英国创建了世界上第一家集中的商品市场——伦敦皇家交易所,在其原址上后来成立了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其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家谷物交易所,比利时的安特卫普开设了咖啡交易所。1666年,伦敦皇家交易所毁于伦敦大火,但交易仍在当时伦敦城的几家咖啡馆中继续进行。

十七世纪前后,荷兰在期货交易的基础上发明了期权交易方式,在阿姆斯特丹交易中心形成了交易郁金香的期权市场。1726年,另一家商品交易所在法国巴黎诞生。

Ⅱ 现代期货交易和第一家期货交易所的诞生

十九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当时很多的美国的商人聚集到这里开设市场来买卖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以及其他商品。作为连接美国中西部产粮区与东部消费市场的枢纽,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芝加哥已经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为全美最大的谷物集散中心。

并不成熟的市场往往伴随着种种矛盾。由于粮食生产有季节性,每到收获的季节,各地的农场主将粮食运到芝加哥集中上市,短期内大大超过芝加哥当地市场的需求。但由于当时仓库不足和恶劣的交通运输,使得粮食不能及时运到东部,粮食商人也因为仓库不足无法大量购买再择机出售。所以这种供大于求的局面造成了粮食价格一跌再跌,使农场主饱受损失。但是,到了来年春季,粮食短缺,价格飞涨,消费者深受其害,加工企业也因缺乏原料而困难重重。于是,在供求矛盾的反复刺激下,储运经销商应运而生。他们在交通要道旁设立仓库,收获季节从农场主手中收购粮食,来年再发往外地,这样就缓解了粮食供求的季节性矛盾。但是储运经销商也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如果收购价高于出售价,就会亏本。因此他们在购入粮食后就立即与芝加哥的粮食商人签订第二年春季的供货合同,事先确定销售价格,进而确保利润。储运经销商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摸索出了一套远期交易方式。

随着这种远期交易的不断发展,1848年,82位芝加哥的粮食商人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Trade, CBOT),世界上第一家规范的期货交易所诞生了。

1851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引入了远期合同。1865年,CBOT推出了标准化合约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制度创新,促成了真正意义上期货交易的诞生。

1882年,CBOT开始允许以对冲方式免除履约责任。192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结算公司(BOTCC)成立,同时规定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所有交易都要进入结算公司结算。至此,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开始形成。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