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收到请回复

 风动流年暖心情 2022-03-04

(1863)

收到请回复

打开手机,看着微信群里一连串的“收到”,不用说,又是那个科室来了任务。无纸化办公节省了纸张,却也让一线的人们多了更多莫名其妙,甚至不务正业的忙碌。现如今,在微信群里发号施令已经成了各个部门司空见惯的事,“收到请回复”,也成了规定动作,逼得你手不能离机。不管你忙与不忙,也不管你有意无意,稍一迟钝,领导们就可能会生气来问责。

对于基层学校的管理者来讲,都被要求加入了一排排各种各样的工作群,基教群、职教群、特教群、电教群、教研群、课题群、资助群、安全群、防疫群、疫苗接种群、文明单位群……,那位没有加个两位数的群,那绝对不是现代人。布置任务的是领导罢了,一些处室工作人员,办公室坐久了,慢慢也养成了吆五喝六的领导范。有时候,同样的任务,不同人发,不同时段发,甚至要求不停地变化,让你左右相顾,面面相觑,不知所从。如果只是回复一个“收到”二字并不难,但“收到”之后的命令“请立即报送”“请尽快完成”却让你不知所措。很多时候,收到的任务,几乎不给你留去完成的时间。也许,在发布者看来,所有的工作就像食指按一下“收到”那么简单。

建立各种微信工作群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便于上下级及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让一些通知、文件等的上传下达能在手指一点间完成。然而,当无论大小的事件都不过滤地塞进微信群里,都格式化成“收到请回复”的模式时,我们就有必要反思一下:所有的工作都以光速来传达,一个“收到”等不等于已经完成了?

教育是门慢的艺术,性急吃不了热豆腐。校园需要安静,不停地咆哮那是菜市场。过多、过滥的“收到请回复”,看似高速运转,实则是离心空转;看似节省了纸张能源,实则是严重的电子污染;看似在为基层减负,实则是扰乱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微信群真的该有人管了。没完没了的“收到请回复”,真的让基层很乱、很累、很不务正业。只有上边发号施令的人少了,学校才真正能安静,安静地干他们该干的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