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阴阳不相应

 直尾昂述 2022-03-04

阴阳不相应:

此言脉象反四时

气化之理

有余为精

不足为消

谓人身

阴阳之气

合四时气化

而消长者

春夏阳长阴消

秋冬阳消阴长

脉象

随四时

而不同

如其

应当太过

而反不足

为精伤

气不生长

应当不足

而反有余

本元消败

虚阳发露

之假象也

故曰∶

阴阳不相应

病名曰关格

关格者,死不可治也

此节经文

向在前

万物之外

一节以先

余细详

上下义理

必是错简

故特移此

义理方合

阴阳互根:

“无阳则阴无以生”

所说明的阴阳关系:

解析:

互根即指

相互对立的

事物之间的

相互依存

相互依赖

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

另外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互根

是阴阳之间

的相互依存

互为根据和条件

阴阳理论钩玄

阴阳的相互关系:

从以上的

各方面看

阴阳似乎

无处不在

无所不包

但从理论上来说

阴阳是中医理论

最基本的逻辑学

阴阳逻辑与

现代逻辑

基本可相通

由于它使用了

"阴阳"这个符号

使得中医的说理

更具体清晰,更规范

逻辑关系更严密

因此,阴阳逻辑是

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

中医固有的阴阳逻辑

是关系逻辑,包括:

科学逻辑的某些内容

这种逻辑关系无论是

演绎归纳

推理联系

数理推算

等都围绕阴阳

这个符号展开

《内经》认为阴阳是

相互依存,互为一体的

物质或者,功能单位

(即所谓"双重对偶性")

阴和阳的基本关系是

互生互用,消长共存

《阴阳应象》:

阴在内,阳之守也

阳在外,阴之使也

即阴阳

是同一事物的

两个组成部分、

两个方面、

两种功能特点

或同一

领域中

研究的

两种相反、

相对、

相区别

的现象

(表示为:

a=[+,-],

{+}{-}∈a,

"+"代表阳,"-"代表阴)

由于阴阳的无限可分性

因此当阴阳语言在

研究人体、疾病时

可以跨越不同层次

包括大宏观、小宏观

甚或微观等领域

阴阳是

平衡的关系

协调的关系

《内经》认为

阴阳在人体

不仅是简单

的矛盾关系

和分类关系

而且是两种

密切联系和

相互依存的

物质、信息

因此

《内经》认为

阴阳保持平衡

人体才能健康

阴阳的

平衡、协调关系主要体现在

阴阳消长、阴阳互根、

阴阳变化、负阴抱阳

等几方面

阴阳消长是

阴阳在同一系统

或事物当中具有

此消彼长的、

此长彼消的

互生依存关系

"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

用符号表示:

a=[+,-]中

无论"+"或"-"增加或减少

{+}∧{-}=a,等式成立

因为{+}{-}∈a

但"+"或"-"的增加

必然伴随

"-"或"+"的减少

阴阳互根则从另一方面说明

依存关系

阴生于阳的温煦

阳生于阴的滋养

阴助阳生

阳助阴成

是阴阳互根

的基本关系

因此《内经》认为

元阴、元阳是阴阳

赖以生成的基础

阴阳一方的耗损

也必影响另外一方

可以导致阴阳俱虚

即=[+^,-^],

{+^}{-^}∈,

此时≠a,而a=+b,

说明原系统的

"a"方面平衡被破坏

"b"就是疾病的因素

阴阳变化

是指在阴阳量变

超出某一阈值时

阴阳平衡的趋势

就会改变

发生质变

如阴阳的平衡被破坏

阴多(即:

-`>-0,"-0"代表

阴阳平衡中阴的临界值)

则表现为寒(疾病性质);

阳多(即:+`>+0,"+0"

代表阴阳平衡中阳的临界值)

则表现为热(疾病性质);

阴虚、阳虚、

寒极、热极

等也是同样道理

即阴阳平衡

的关系改变

一方或两方的量变

超出了平衡阈值时

就会出现

阴阳失衡的

疾病性质变化

对阴阳的

相互关系

目前人们习惯

用太极图说明

从太极图看

阴阳的

依存、互根、

消长、变化关系

确实十分明了

如负阴抱阳、阴阳相生互长、

阳消阴长和阴消阳长、

阳极似阴和阴极似阳

等都可以得以表述

但阴阳相互关系

在医学领域的

应用范围更宽广

《生气通天论》: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阴阳之要,

阳密乃固,两者不和,

若春无秋,若冬无夏,

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故阳强不能密,

阴气乃绝,

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

阴阳离决,

精气乃绝

都难以用一个

太极图来说明

《内经》认为阴阳是

既相异或对立(不相容)

又联系和依存的关系

《阴阳应象大论》: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雨出地气,云出天气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

水为阴,火为阳,

阳为气,阴为味

形象地说明阴阳的

相互作用、

分工协作、

互为依存

的相互关系

从病理的

角度来看:

阴阳

的相互关系

就更为复杂

阴阳不相应之关格

阳盛阴竭之阴阳交

精孤于内

气耗于外

之水气等

都说明

在病理

状态下

阴阳是

不平衡、

不协调

的关系

导致阴阳

不平衡的、

不协调的

原因、条件

和表现形式

又各不相同

病理的阴阳关系

可以归纳为

量-质变化的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阳虚生寒,阴虚生热;

阴虚阳亢,阳虚阴盛;

阳损及阴,阴损及阳;

阳盛格阴,阴盛格阳;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等

层次结构(空间)的

阳病入阴,

阴病出阳;

阴阳相引;

阳病及阴,

阴病及阳等

先后顺序(时间)的疾病

新久、虚实,

在腑与在脏等

这些关系和方面

用一个太极图

也是很难描述

中医治疗学

基本原则是:

平衡和协调阴阳

当然包括:

协调脏腑

扶正祛邪

救偏抑亢

其中包含了许多

阴阳相关的关系

如《内经》

亢害承制的理论

补阳救阴与固阴保阳、

补气生血与养血壮气、

里病治表与表病泻里、

上病下取与下病上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