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急症下法用承气

 博采杏方 2022-03-05

诊疗心悟 张德超临证经验19
急症下法用承气

□张德超 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

  对于诸多危急重症,辨证审机须细,用方投药要准,救危起效求速。在辨证的同时结合辨病,尽快明确诊断,针对病因治疗。承气汤方在治疗急症如肺炎高热、中风神昏、乙型脑炎抽搐、急性菌痢厥逆、尿毒症、重症肝炎、高血压危象等有阳明腑证者,径投承气汤方通腑泄热,得便通则热降神清;因血热妄行,致不同部位出血者,大黄配伍应用,泻火凉血散瘀,使火平血止。

临证经验

  笔者在临床上,对于大叶性肺炎等肺系感染性疾病在高热、咳喘同时伴有便秘者,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及《温病条辨》“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用宣白承气汤宣肺通腑,脏腑合治,常因腑气得通而痰热得泻,则高热、咳喘诸症自能缓解,此方变通活用于内伤杂病属于肺壅肠实者亦可获效。

  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论述“中风大率主血虚有痰,治痰为先……”,从而提出了“痰热生风”的理论。华佗《中藏经》中载有“人病中风偏枯,其脉数,而面干黑黧,手足不遂,语言謇涩,治之奈何?在上则吐之,在中则泻之……泻谓通其塞也,补谓益其不足也”,明确指出了中风病可用通泻的方法救治。刘河间在《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风论》中也提出“中脏者,唇吻不收,舌不转而失音,鼻不闻香臭,耳聋而眼瞀,大小便秘结……若忽中脏者,则大便多秘涩,宜以三化汤通其滞”。对于中风神志昏迷,见里实证,且血压高者,用菖蒌承气汤(大承气汤去厚朴,加菖蒲、远志、全瓜蒌、橘红、郁金、生石蟹、川牛膝)有通腑宣窍、清化热痰的功效。

  温热病若由于阳明腑实热结,引动肝风者,以承气汤攻逐实热,常可获邪热得泄而痉止之效。余治“乙脑”抽搐,见里实热证,尝以承气汤加祛热息风之品,每多应手。

  “下利谵语,脉沉有力,为有燥屎,急当下之,大承气汤。”(《伤寒六书》),大承气汤峻下热结,荡涤肠胃,用治中毒性菌痢见热结旁流、热厥者,分别取“通因通用”“寒因寒用”之义,属反治法。

  根据《灵枢·本输》篇中“三焦者……实则闭癃……闭癃则泻之”和《景岳全书》中所阐述的“大小便俱不通者,必先通其大便,则小便自通矣”,尿毒症癃闭,属脾肾阳虚、湿浊中阻、阳明腑实者,寒邪非温不去,积滞非下不除,故用附子汤合小承气汤,以温阳泄浊,降逆和中,大便得下,尿闭亦通。

  对于邪陷心包兼有腑实之急黄昏闭,仿《温病条辨·中焦篇》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邪闭心包,神昏舌短,内窍不通,饮不解渴者”用牛黄承气汤法,清心开窍,泻火通便。

  高血压患者,血气上壅清窍,常可出现剧烈头痛、眩晕、呕吐、脉实血实的危象。用一般平肝潜阳的药物,常无济于事。用桃核承气汤去桂枝,参以潜降之品如石蟹、牛膝等,导血压下降,则可缓解上述诸症。

  《血证论》认为:“心为君火,化生血液……火升故血升,火降即血降也。知血生于火,火主于心,则知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治疗以吐血、衄血、咯血等上部出血为特征的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出血、肺结核空洞咯血、颅内出血、鼻出血等,单味大黄或配黄芩、黄连,方如泻心汤,是止血有效配方,如《金匮要略》所云:“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备急千金要方》记载用生地黄汁与大黄粉同用治疗吐血。

  许多内科急症,尤其是感染性疾患,在邪正交争阶段,辨证为里实热证者,使用承气汤方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其转危为安。但须指出,承气汤方非可轻尝之品,必须审证明确,使用时方不致贻误病情。

典型医案

  案一:肺炎高热

  曾治孙姓患者,男,24岁。数日前因咳嗽,身热,胸痛气急,西医诊断为“大叶性肺炎”。用抗生素等治疗,病情未得控制,遂求诊于中医。患者咳嗽胸痛,呼吸气粗,咳痰黏滞,量多,色棕黄,坐卧不安,身热午后更甚,口渴喜冷饮,腹胀,大便秘结五日未解,间有矢气颇臭,舌苔黄厚,脉滑数有力。证由感受风温,热郁于肺,炼液为痰,痰热壅阻,肺气失降,则大肠传导失职。治以宣上通下,用宣白承气汤加减:生石膏30g(杵),瓜蒌皮、象贝母各15g,大黄、枳实、杏仁各9g,鲜芦根3尺(去节)。服2剂,大便得通,下胶黏之物甚多,腹胀顿减,身热渐退,胸痛、咳嗽等症亦明显减轻。后以《千金》苇茎汤加减,肃清余邪。

  按 本案属温病高热,见里实热证,且证实脉亦实,使用承气汤方,釜底抽薪,挫其邪气,平其炎炎之势,收效甚捷。

  案二:中风神昏

  热病神昏,由阳明腑热炽盛,上干神明者,往往得下而神清。又有卒中神昏,证见里实,往往有得下而神清者。如赵某,男,年50岁。素嗜烟酒,恣食肥甘,患眩晕肢麻、大便干结年余。时将晚年,事务烦劳,风阳升动,猝然昏倒无知,目瞪不语,口眼歪斜,呼吸气粗。曾在某院治疗,未见好转,乃邀余往诊。见其神昏不语,面色潮红,胸高气粗,身热口臭,躁动不安,腹部胀硬,已五日未更衣。脉象弦而滑数,舌苔黄燥,质红。血压222/120mmHg。辨证为中腑实证。其闭证虽见,幸脱证未露。证实脉实。拟通腑宣窍佐以潜降法为治。方用菖蒌承气汤(自拟方):九节菖蒲、远志各6g,瓜蒌皮、子各15g(杵),大黄、枳实、玄明粉(冲)、薄橘红、黄郁金各9g,生石蟹(杵、先煎)、川牛膝各30g。另用安宫牛黄丸2粒(2次化服)。日进2剂,连服2日,便通神清,口眼歪斜亦有好转。血压降至160/90mmHg。继以镇肝熄风汤加减,调治月余康复。

  按 本案中风窍闭神昏,治虽从三化汤化出,但用药力避辛温升散,而以小承气汤参以清化热痰、潜降下行之品,俾里通而神清。

  案三:乙型脑炎抽搐

  尝治一李姓患儿,男,8岁。患暑温延经一候,身热入暮尤重,腹热肢凉,口渴引饮,神昏谵语,时作抽搐,腹胀满,便秘6日未解,脉滑数,舌苔中心黄,质绛。住某医院诊断为乙型脑炎。用板蓝根注射液及输液治疗,且用白虎汤、清瘟败毒饮方,未见明显好转。辨证为邪入心包,兼阳明腑实。亟按牛黄承气汤法,药用生大黄、玄明粉(冲)、枳实各9g,菖根5g,药汁送服安宫牛黄丸2粒(分2次服)。连进2剂,大便得通,身热渐退,而神志转清。后以竹叶石膏汤加减善后。

  按 乙型脑炎属中医“暑温”范畴。暑热毒邪最易干犯心营、引动肝风,出现高热、神昏、抽搐等症。如能在气分阶段,以大黄为主(10~20g),配合石膏、知母、甘草、金银花、连翘、生地、钩藤等清热解毒、养阴息风之品,常可截断病势向营分发展。若高热、神昏、抽搐者,则需大黄与“三宝”并用。经验上,用大黄10~15g,配川牛膝30g、泽泻15g,煎服。有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脑水肿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