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辨治汇讲第十讲

 杉木轩 2016-12-21

由第59 讲中可以看出, 温热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是温热邪气袭表, 首先引起卫分证候, 继而按卫气分营分血分传变, 逐步深入发展从这四个层次的发展过程来看, 体现了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致虚由功能失常到实质损伤的传变规律若从病变部位来看, 其传变规律一是由上焦手太阴肺顺传于中焦阳明胃, 进而或传入上焦手少阴心与手厥阴心包, 或深入下焦足厥阴肝与足少阴肾;一是由上焦手太阴肺逆传于手少阴心与手厥阴心包可以说, 卫气营血辨证标明了温热邪气由浅入深的传变层次;而三焦辨证则标示出温热邪气自上而下脏腑相传的顺传与逆传途径因温热病的辨治关键在于判别温热邪气在卫血四个阶段对人体损伤的不同情况, 从而确定不同治法, 故本讲座以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热病的辨证纲领本文即以卫气营血辨证为纲, 辅以三焦所属的脏腑部位, 将温热病的传变规律简要归纳概述如下, 以使读者对温热病的发展过程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外感温热邪气由口皮毛而入, 首先侵袭上焦手太阴肺系,温病条辨中统称为太阴温病” , 初起一般先见卫分证候, 其证候类型主要有两种若邪气郁于肺系之表皮毛而导致卫外失司, 则以发热微恶风寒, 舌边尖红, 脉浮数为主症, 治用辛凉平剂银翘散, 以辛凉轻解, 疏透风热;若邪气在肺系之表手太阴肺经而导致经气不畅, 肺失宣降, 则以咳为主症,治用辛凉轻剂桑菊饮, 以辛凉轻解, 宣肺止咳

若太阴卫分证不解, 邪气由表入里, 其发展趋势有两种:一是传入太阴气分;一是逆传营分传入气分者, 因邪气盛而正气不衰, 正邪激争, 故见气分实证, 证属肺热炽盛, 里热蒸腾, 无形热盛, 以高热大汗, 口渴饮冷, 喘急鼻, 舌质红苔黄燥, 脉洪大而数为主症, 治用辛凉重剂白虎汤, 以辛寒清气, 泻热生津在温热邪气由太阴卫分传入太阴气分的过程中, 若卫分证未罢而气分证已起, 可导致卫气同病, 治用银翘白虎汤, 以透卫清气, 表里双解

手太阴肺的气分证不解, 其发展趋势有两种:一是邪气沿气分深入而顺传于中焦阳明胃,温病条辨中统称为阳明温病” ;一是邪气直犯上焦心主或心包而逆传于营分, 即叶天士所谓逆传心包” ,《温病条辨中称之为少阴()温病” 、“厥阴(心包)温病” 。

在正气不衰的情况下, 上焦太阴气分证候大多顺传于中焦足阳明胃, 而导致肺胃热炽, 里热蒸腾, 无形热盛之气分实证, 治用白虎汤以两解肺胃热邪肺胃热炽之证不解, 其发展趋势有三种:一是热邪耗气伤津, 导致津气大伤而发展为气分虚证;一是热邪耗津,导致肠燥便秘, 发展为有形热结之气分实证;一是热邪由气分而深入营分, 或径窜入血分

肺胃热炽持续不解, 耗气伤津, 导致邪热仍盛而津气两伤的实中夹虚证, 以高热大汗, 气短神疲, 甚则微喘鼻, 脉洪大而芤为主症, 治用白虎加人参汤, 以辛寒清气, 补气生津若其证仍不解, 持续高热大汗, 津气大伤, 则可导致气分虚证因其津气欲脱, 故以身热骤退, 大汗不止, 喘息气短, 倦怠神疲, 脉虚欲绝或散大无根为主症, 治用生脉散, 以补气生津, 敛阴固脱若由虚脱再发展而致亡阳, 以冷汗淋漓, 四肢厥逆为主症者, 治用参附汤以补气固脱, 回阳救逆

肺胃热炽不解, 耗伤津液, 而导致大肠津亏, 肠燥便秘, 是热邪从肺胃气分顺传于手阳明大肠, 由气分无形热盛发展为有形热结之气分实证以高热恶热, 日晡潮热, 大便秘结, 腹满痛拒按, 舌质红苔黄燥或焦燥,脉沉实有力为主症, 治用三承气汤, 以苦寒攻下, 泻热保津, 急下存阴” 。

若邪踞少阳气分, 里热郁闭, 亦属气分无形热盛之实证, 以高热口渴, 口苦胁痛, 干呕心烦,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为主症, 治用黄连黄芩汤, 以苦寒泻热, 宣郁透邪若其证不解而继续发展, 亦不外传入手阳明大肠而成有形热结与深入营分血分两种趋势

营分证的发生, 有三种途径:一是在邪气猖獗或心气心阴不足的情况下, 由太阴卫分或太阴气分逆传所致;一是由中焦气分发展而来;一是伏邪自营分而发其证候主要有热伤营阴与痰热蒙蔽心包两种类型若热邪消灼血中津液, 导致热伤营阴, 发为少阴温病者, 以身热夜甚, 口反不甚渴, 心烦躁扰, 舌质红绛, 脉细数为主症, 治用清营汤以清营透热, 养阴生津;若热邪灼液成痰或素体痰盛与热邪相合, 而导致痰热蒙蔽心包, 发为厥阴温病者, 则以身热灼手, 痰壅气粗, 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 舌蹇肢厥, 舌质红绛苔黄燥, 脉细滑数为主症, 治用清宫汤送服安宫牛黄丸, 以清营养阴, 豁痰开窍

在温热邪气由太阴卫分逆传入营的过程中, 若卫分证未罢而营分证已起, 可导致卫营同病, 以身热夜甚, 微恶风寒, 皮肤发疹, 舌质红绛, 脉细数为主症, 治用加减银翘散, 以辛凉透卫, 清营养阴在温热邪气由太阴气分逆传入营或中焦气分传入营分的过程中, 若气分证未罢而营分证已起, 可导致气营两燔, 以高热口渴, 心烦躁扰, 舌质红绛苔黄燥, 脉数为主症, 治用加减玉女煎, 以清气与凉营并施若痰热蒙蔽心包而兼肠燥便秘, 亦属气营两燔, 治用牛黄承气汤, 以清营豁痰与苦寒攻下并施

血分证候的发生, 有三种途径:一是由气分窜入血分;一是由营分传入;一是伏邪自血分而发其证候主要有血热动血与血热耗血两种类型血热动血之证,因热邪盛而动血, 故称为血分实证其病变部位在手少阴心与足厥阴肝, 是热邪深入血脉, 灼伤血络, 迫血妄行, 使血不循经, 溢出脉外, 以人体各部位出血, 舌质紫绛, 脉数为主症, 治用犀角地黄汤(清热地黄汤), 以凉血散血若血热盛而致热灼筋挛, 则发为血热动风,以高热神昏, 四肢抽搐, 颈项强直, 舌质干绛, 脉弦数为主症, 治用羚角钩藤汤, 以凉肝熄风


若暑热邪气由气分内窜血分而致气血两燔, 肺热吐衄, 以高热咳喘, 烦躁神昏, 咯吐痰血, 或骤然吐衄,舌质紫绛, 脉虚大而芤为主症, 治用犀角地黄汤(清热地黄汤)合银翘散, 以清透肺热, 凉血散血若暑燥疫热毒充斥, 而致气血两燔, 以气分高热与神昏出血,舌肿质紫绛起芒刺苔焦燥等热毒燔灼之表现为主症,治用清瘟败毒饮, 以清气凉血, 泻热解毒

血热耗血之证, 因热邪耗伤血液, 甚则耗损肝血肾精, 故称为血分虚证其病变部位在足厥阴肝足少阴肾及手少阴心若热邪仍盛, 助长手少阴心火而下劫足少阴肾水, 导致心肾不交, 以身热口干, 心烦躁扰不寐, 舌质绛苔薄黄, 脉细数为主症, 治用黄连阿胶汤, 以清热育阴, 泻南补北若热邪耗血而导致真阴耗损, 以身热夜甚, 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心悸神倦,舌质干绛, 脉虚大或迟缓结代为主症, 治用加减复脉汤, 以滋阴清热, 养血复脉若真阴耗损而发展为亡阴脱液之危重证候, 以手足蠕动, 甚或, 心中大动, 甚则心中痛, 神昏肢厥, 舌质绛无苔, 脉细促或微细欲绝为主症, 急当救阴, 斟酌选用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 以滋阴养血, 潜阳熄风

    温热病的传变规律列概览表(见表1)(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