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答题经验谈

 拼分多 2022-03-05

今年首要时政是十九届四中全会,这是基本战略层面的,要管用几十年的,必考必考必考,比如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其次才是疫情相关,经济方面注意疫情对经济的影响(时间分短期和长期、空间分国内和世界、性质分冲击和机遇)和如何有效应对(复工复产和扩大内需两条线。复工复产关注依据和措施;扩大内需除了常规激励手段如财政政策增发特别国债、发放消费券,税收政策提高出口退税率,货币政策定向下调特别存款准备金率有选择题价值外,特别注意新模式,电商扶贫和直播带货必考必考必考,如电商带货的独特优势6分及对抗疫的积极作用8分)。政治方面注意制度优势在抗疫斗争中的彰显,《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以及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文化注意中医药文化的发展、中国精神的弘扬、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哲学由于百搭的性质难以预测具体考点,不过考第十课到第十二课概率大,科技、体制、思维创新之于抗疫(创新的作用),领袖一心抗疫为人民(群众观点群众路线),逆行者做贡献(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价值的创造实现)。

另外,数字货币、共享员工、第三次分配、垃圾分类、夜经济、女排精神、枫桥经验、劳动教育、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也有关注的价值。

1.知识储备永远是基础,我不太清楚你所在省份的省标答案的拟定原则,不过一般而言,大部分省份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试题用设问和材料精心设计的答题路径限制(仅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三套全国卷和海南卷而言,其他5个自命题省份的试题我研究的很少),也就是在评价实践中走向千层饼式的知识点堆积型答案更容易得分,这种差异在第40题(文化与哲学的那道综合题)上体现的更为充分。

2.学科思维方式和学科思想在熟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必须加以重视。比如第38题80%的时候考查的是供求分析法,从需求、供求(本企业+相关产业)、经济环境三方面展开分析。比如2018年全国I卷第38题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可以运用该分析法,得出结论:需求驱动(赛事需求高涨←经济发展、收入增加、消费升级);供给驱动(赛事运营企业兴起←市场空间大、盈利前景好;配套产业链完备←安保、食宿、旅行等被带动兴起);经济环境驱动(政策←全民健身战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再比如2019年全国III第38题(2)分析特斯拉在中国投资设厂的原因,运用统一分析方法可知:需求驱动(中国市场大、需求旺、增速快);供给驱动(本企业:技术先进、质量上乘、品牌响亮、竞争力强;相关产业: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完备、配套成本低、集聚效应强);经济环境驱动(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显著扩大对外开放)。再比如2019全国I第38题扩大进口对国内经济的积极影响,运用该分析法可知——驱动需求(丰富供给、降低价格、更好满足消费升级需要);驱动供给(通过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助力 企业 创新研发;通过引进激励竞争倒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驱动经济环境(转方式、优结构、换动能,贯彻创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等)

3.熟悉特定的任务类型及对应答题逻辑。比如2018年全国I第40(2)题,其任务类型是哲学题文化题常见的归因论证或关系论证,标答使用三段论结构,考生要学会如何兼顾三段论式答题结构与千层饼式答题结构。再比如2015年全国I第38题(2)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其答题逻辑是合理性分析三步骤(必要性+重要性+可行性),必要性即依据(理论依据+事实依据),重要性即积极作用,可行性即具备的条件。再比如2016年全国I第39题(1)批驳、2019年全国I第40题(1)评析,指向的答题结构上的共性与差异。

知识点的学习要注意深入本质,掌握共性,比如“以人民为中心”是个热门标答,现在几乎逢考必写。但是全国卷一考就抓瞎,为啥?因为人家不是泛泛考,是略微深入的考内涵、考实质——某某某是如何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生活里有此要求,哲学里有此内容,政治生活里有此要求,虽然具体呈现的知识点名称不一样,但实质是相通的,具体而言就是三个方面、四句表述;再比如所有涉及到个人怎么办的问题,尤其是自由度高的问题都是意识、能力、行动三环节。还比如2014年冯洪钱、2016屠呦呦、2018袁隆平三题,为什么本质上是同一道题,因为它们都运用了科研五环节作答,只不过用不同的原理开头罢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