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已淡漠的墨家文化

 渐华 2022-03-06
文章图片1

今日的我们有我们当初所接受的教育的一份功劳,换句话说,教育作为一种手段,按照预定的目的,把我们塑造成了所预定的模样,在表面上我们可能百花齐放,因为因材施教,但在本质上我们几乎都是如出一辙,接受的是共同的文化道统教育,我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思维方式全都受其影响,但是现在的我们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提起孔子我们可以对他的思想主张高谈阔论,但是提起墨子我们只能缄默其口,却不知墨家学说在百家争鸣时代与儒家学说同为一大显学,而且与儒家思想主张是背道而驰的,当时的儒墨之争相当激烈,由于教育的主流文化论,我们对自身的文化属性中的墨家文化却浑然不知,但是墨家文化本身却是一直在影响着我们。

墨家文化主要在于墨子提出的“十大主张”。

(一)兼爱,即天下一体,不分人与我,彼与此,人人平等。

墨子出身平民,本身是一位工匠,属于社会下层,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开始学习儒家学说,后来反对儒家的主张,创立了组织严密的具有宗教色彩和禁欲主义的墨家学派,墨子认为社会动乱,频繁的兼并战争的原因就在于“别”,即社会阶层的差别造成的,所以反对儒家的复周礼,上下尊卑有序的观念,为了改变“别”的现状,提出了“兼”,兼以利别,本质上是一种爱的关系,也称为兼爱,主张人们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要去私为公,有为天下民众献身的精神,即如墨子所说,天下莫为一,故舍身而为一也。任人志士者,为天下兴利除害也,这就是我们“天下为公”的文化传统的由来。

而同时代的儒家文化代表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孝悌之道,仁之本也,忠恕之道,仁之方也。即仁要首先从自己最亲近的人做起,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讲究宗法血缘关系,这是孝悌之道,而后“仁”要扩大化,在宗法血缘关系的基础上推广到一般人,要泛爱众而亲民,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恕”,最后在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的基础上达到理想人的状态,即“君子”,君子要有良好的生活态度,人格修养,历史使命感和献身精神,也称为“仁爱”。

总结起来就是,墨子的“兼爱”是天下之人兼相爱,建立在现实利益之上,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爱;孔子的“仁爱”是先讲血缘宗法关系,有亲疏远近之别。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故事是腹䵍的“杀子取义”,腹䵍儿子犯法,当时的秦惠王对腹䵍说,你就这一个儿子,就让他留在你身边尽孝道吧,腹䵍说,国法赦免了他,但是他不能躲过我们墨家的刑罚,遂杀之。

(二)非命

认为自己生活不好,社会治理不好,在于自己不在于命,反对孔子的人要知天命的观点,提倡“尚力”。人与兽的区别在于赖其力则生,不不赖其力则不生。强必饱,不强必饥;强必胜,不强则亡。力之强弱,于生产活动、国家状态、社会地位都有必然的联系,提倡人们要勤劳勇敢,国家要自强不息。

(三)尚贤

统治者在官吏的选拔上要任人唯贤,反对儒家的依靠宗族血缘亲疏关系的远近而任人唯亲。

(四)尚同

为了协调各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墨子认为全社会都要服从于一个最高统治者的思想和意志。近代中国一部分人一直执着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领袖,认为共产主义根本就不符合中国的文化道统,这就是墨家这种文化对人们的影响。

(五)天志

既然最高统治者的权力至高无上,但是如果出现残暴昏庸的统治者,就会对民众造成莫大的伤害,即使君主贤明,但也受自身喜好性情的影响,为了限制君主的权力,墨子提出“天志”的观点,认为天下之意上通于天,天志是人间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为民众服务,这与孔子的用天命的观点旨在加强统治者的世俗权力相背。

(六)明鬼

单单一个天志还不够,墨子又提出“明鬼”的观点来加强天的力量,警醒统治者要善用世俗权力,这就是人们一直非常重视祭祀的原因。

(七)非攻

针对当时各诸侯国之间兼并战争频繁的现象,墨子提出了自己的战争观,认为正义的战争是对有罪之国的打击,称之为“诛”,非正义的战争是对无罪之国的侵略,称之为“攻”,这就是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的维护和平,不主动发动侵略战争的文化传统。

(八)非乐

认为儒家提倡的礼乐打扰了人们的生产秩序,而且容易养成人们奢靡懒惰的现象。

(九)节用

人人都要过一种节俭的生活,去无用之费,即勤俭节约。

(十)节葬

墨子对当时的厚葬、久葬之风深恶痛绝,特别是儒家有守丧三年之说。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弥补我们当初所受教育的缺失,对墨家学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此来关照墨家文化对我们当今社会自己我们自身所留下的文化印记。我们都看到有这样一种文化现象,在一个家庭中,往往年长的父辈都非常重视文化传统,但是年轻点的孩子们却往往嗤之以鼻,名曰守旧,等到孩子们变得年长时,慢慢的就会对传统文化持维护态度,这是为什么?

用作为文化之精髓的哲学上的观点来说,哲学不管是本体论,认识论还是方法论,最根本目的就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好,而文化作为哲学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留下的经过几千年洗礼的生活智慧,故人们普遍奉行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