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人想学,怕学歪

 昵称20499314 2022-03-06

一、新人想学,怕学歪

这句话,是曾经在我们八极拳网站上,被浏览次数较多的一个帖子。发帖人是一个想学拳的青年,但又面临选择明师的困扰。

这个叫张宁的青年,是一家IT公司的技术总监,后来在网上与我联系,到朝阳公园学拳。因为练习刻苦,功底扎实,人品好,遂拜李树栋为师,成为霍氏八极拳第四代传人,位列北京弟子中的大师兄。

北京的朝阳公园,是我们推广霍氏八极拳的发祥地。很多新人,学有所成后,从这里走出,很多武林同道们,也曾来这里,进行友好的交流。可以说,朝阳公园,见证了霍氏八极拳精湛技艺,在京的传播过程。

新人想学,说明在年轻一代人中,对传统武术还是怀揣着某种梦想。不论是国人骨子里的基因也好,还是受到武侠作品的影响也罢,或是男儿当自强的冲动。总之,传统文化的氛围,还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怕学歪,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心态,毕竟不是电影《少林寺》那个年代了,年轻人拥有更多的现代科学知识,再加上网络的普及,可以接触大量国内外竞技搏击的比赛,又有频发的所谓武术大师被曝造假的事件影响。想学的,都想得到真功夫,但很难辨别真伪,而且,就算老师有真功夫,是否愿意轻易传授呢?

新人就是带着这样的疑虑来学拳的,也有继续带着疑虑离开的。

张宁作为新人,带着疑虑来的,在经过答疑解惑之后,慢慢悟出一些没学歪的门道来。从其本人的素质来讲,其实也得益于他耐得住寂寞的优秀品性。

简单几个动作,每日反反复复一趟趟练习,枯燥的很,所谓乐在其中,没有一份热爱与坚持的信念,是很难体味到的。单式练习为主,是传统武术独有的练习方法,八极拳的怀抱婴儿,要练到两万下以上,才能找到感觉,撑锤、迎面掌要没遍数的练,没有休止的时候。

当你能找到每次练习的明显进步,当你能感受到每一个动作节奏变化的韵律,当你体会到细节变化的美妙,就会每练一次,都有一种不可言喻的愉悦感。

很普通的肢体动作,非凡的愉悦感受,是一种艺术上的陶冶,或是某种心灵上的震撼,我们开玩笑的说:“像是绿色鸦片,上瘾啊。”

二、铁臂阿童木

张宁在来学拳的时候,已经三十多岁,没有任何基础,也没有很好的柔韧性。但我们告诉他,这都没关系,八极拳可以适合任何人的练习,只要你喜欢,能坚持就行。

如果谈持之以恒,他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其做到的就是一点:拳不离手。走到哪里,练到哪里,是最大的特点。很多人都是每周六来集中学习训练,平时在家早晚找时间复习。

张宁是随时随地的练习,看电视的时候,吃饭的时候,等公交的时候,午休的时候,利用周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不停的磕着自己的胳膊。久而久之,双臂硬如铁,一般人碰一下疼痛难忍,如果发力磕一下,轻者皮肉淤青一块儿,重者一个大紫疙瘩,胳膊抬不起来。

由于在众师兄弟中,无人能抵挡住其铁臂,便给张宁起绰号为:“铁臂阿童木”。而这样的功夫,恰恰就是在看似非常不起眼的,用胳膊磕树干等练习,尤其是看到放松、慢练、不使劲的磕,你会怀疑:这能出功夫吗?

是的,当你感到出乎意料的时候,一切都是在情理之中。

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前面讲到的张宁,在霍氏八极门内还有一个称呼:小坦克。那是因为他的劲实,脚下落地有声,走起趟子来,伴随着擤气发生,附近的人能感觉到地面的震动,如同一辆小坦克,轰轰隆隆开过来。

“小坦克”开起炮来,也威力不小。一日家中睡眠,翻身时打出一拳,结果把床头的暖气片击碎。惊醒后细思而恐,这一拳要是打在人的身体上,那岂不是骨断筋折的重伤吗?从此以后,再也不轻易与人交手比划,偶尔门内交流,也是收着劲的点到为止。

张宁因此常感叹:真的没想到,出乎意料啊。其实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是严格按照师父的教学要求,长期练习的结果。

生活中,类似这样出人意料的事例很多。

九十年代的家中水龙头开关,多是螺丝扣旋拧式的,只要是我最后一个离家并拧上水龙头,其他人很难再拧开,一家人就得等我回家才能喝上水。后来改成带有小把手,向左右掰动即可,但常常把小把手掰掉哦。

最典型的是,与两个玻璃门发生的故事。

一次是在冬季的1月份,单位一楼的电动玻璃大门的电机坏了,无法自动关上,工作人员试着用力拽了拽,依然无效。北风呼啸着,大厅十分寒冷,人们无处躲藏。听到汇报后,我下楼查看,心想:用力把两扇大门关拢,再找厂家维修不就得了。于是,一手扶住左面的门,一手去拉右面的门,感觉到可以松动,心里有了底。运气一用力,两扇大门慢慢的关上了。

身边的工作人员有点目瞪口呆,因为他们四个小伙子,之前已经用了半天的劲,都没有拉动,况且,他们当中还有一个练健美的,有过卧推300斤的战绩。看来,传统武术训练的劲力,与很多现代体育运动相比,还是有差别的。

另一次是,聚餐结束后,我在前面走,到了餐厅大门口,回头招呼后面的人,由于离门太近,转身后身体右侧完全贴紧玻璃门,一瞬间,玻璃大门粉粹后成自由落体状。

由于不是冲击撞碎,没有冲击才形成的爆破巨响声,但整个玻璃门都成了碎片,散落一地,大家赶紧围过来,一看还好,人没有受伤,只是西服袖子划了一个口子而已。

这些出人意料之事,其实皆在情理之中。没有长期的功力训练,不可能有这样得事情发生,而且,一般情况下,没有可以展示效果的机会,人们所见有限,所以,才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针对传统八极拳内外兼修的辅助功法,受条件限制,我们也只是练习了一部分,主要是以站桩、打树为主,练习时间久了,就会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站桩主要是配合呼吸练内功,可以是单式,也可以蹲小架,俗称:“耗架子”,对整体劲力提升帮助很大。

打树主要是撞掌、搂桩、嗑胳膊三组招式,外加靠山背、打气口,在增强击打力度和强度的同时,进行抗击打训练。个别的也会练习吊球功、铁砂掌一类,例如打弓、打掌板、金刚指、易筋经等,受限于时间、场地、器材、功力基础等诸多因素,就很难去练习了。

任何一件事物的产生,都有其自身的因果关系。对于八极拳练习者,意料之外结果的产生,是因为长期按着正确方法,进行了大量功法练习。明白这个道理,也就不觉得意外,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四、平凡成就非凡

八极拳因简单而显得很平常,有人也因此而与之失之交臂。

八极拳平常之处,如穿衣吃饭,走路散步般,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但不试不知道,一试可能会吓一跳,那种被制服的莫名恐惧感觉,常会超出人们的想象。

曾有李姓年轻武者,黑龙江人士,身高1.8米以上,体格健壮,练过八极拳和散打,在全国各地去挑战传统武术和散打的一些名家。某日在网上看到李树栋老师的介绍,后找到胞兄李树栋,提出比武,结果,李树栋只用一招小缠,将其制服,遂跪地磕头要拜师,但因带艺拜师,又怕来路不明,不符合门规,而作罢。

当时,大家先一起吃饭喝酒,席间面露不服气的神态,提出要切磋比试一下。李树栋微微一笑,说道:“那你先给我上个小缠吧”,小缠,也叫“金丝缠腕”,是一个腕部反关节擒拿招式,很多人都会,但好使的不多。小缠的技术非常细腻,稍差一点,就没有错骨分筋的效果,即使门内的师兄弟们,能够做到手到擒来的,也寥寥无几。

来者看看面前这个瘦高戴眼镜的中年男子,暗想:“以我的力量,先给你上小缠,恐怕……”,想到这里,他毫不留情的按住李树栋的右手,一翻手腕,反关节使劲下压,结果对方纹丝未动,稍一调整,再次下缠,还是未动,不禁有些心慌。

此时,李树栋微笑着说:“你用的不对,应该这样!”话音未落,只见左手按住其手背,右手一翻一缠,李姓挑战者大叫一声:“妈呀!”,人已应声倒地,脸色苍白,手臂已经无法抬起。

过了须臾,旁边的人将其扶起,他缓缓说道:“那一眨眼功夫,整个胳膊酸麻胀痛,浑身不能动弹,脑子里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觉得我完了”,接着又说:“李老师,麻烦您帮我捋捋我的胳膊,不然要废了”。

这次比武,再次证实,一个几乎每个拳种都有的招式,军警必备的擒拿技法,在八极拳的技术体系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把缠的技术,发挥到非凡的境地。

笔者有一次,在三里屯的一家餐馆和几个好友聚餐,盛夏季节,选择了屋外的院内餐位,周围还有几十公分的小栅栏,比较惬意。当时身边坐一年轻人,二十多岁,身高1.8米,体重180多斤,而我本人身高1.74,体重150多斤,还是由些差别。

当时因饮酒偏多,我起身时稍有些不稳,年轻人好意相扶,感觉自己没事,客气的用手臂挡了一下。因为身体已经紧密接触,右手臂碰到对方胸部,感觉到有些阻力,便下意识的用了用力,结果,一招抱肘,忘了收劲,年轻人瞬间跌出栅栏,摔倒在地,众友人惊愕后大笑。

抱肘是八极拳中一个抱的招式,技术细节十分精巧,妙不可言。笔者曾多次用此招式,与人切磋,百试不爽,每次对方都惊讶不解,看似简单伸了一下胳膊,想不明白怎么就会有连摔带打、可轻可重的效果。

霍殿阁曾说:“各门各派都有好东西,只是在他们手里不好使,在我们手里好使”,这“好使与“不好使”之差,就是平凡中的非凡,成就非凡的,就是具有匠心的平凡。

越平常的东西,可能是人们越需要的东西,就像超市,生活用品永远是琳琅满目的,奢侈品永远是凤毛麟角的,因为前者

人人需要,后者只是少部分人的需求。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平凡中,去发现不平凡,去打造非凡。

八极拳的平常性思维,讲的就是朴素道理:把平凡的事,做不平凡了,你就是非凡的、优秀的、出色的。

李树栋演练“抱肘”动作图

节选自手工线装书《知行文武艺》

李树森先生,生于吉林省怀德县(今公主岭市)范家屯镇,祖籍山东即墨,现住北京市朝阳区。1987年毕业于吉林财贸学院财金系金融专业,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5年在职入读辽宁大学国际经济学院国际金融研究生,师从著名经济学家白钦先先生,获得金融硕士学位。

八十年代开始,跟随胞兄李树栋先生,系统研习霍氏八极拳,在研习过程中,渐有心得,陆续撰写有关八极拳文化方面的文章数篇。于2007年力邀胞兄李树栋来京教学,遂开辟了东北霍氏北八极拳,在北京以朝阳公园为主要训练基地的大力传播。

在传承发扬八极文化的过程中,逐步梳理出八极拳哲理体系,并撰写成书,为八极拳的体系化建设,做出显著贡献。

《知行文武艺》手工线装书


李树栋
霍氏八极拳第三代传人、中国武术八段、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吉林省八极拳研究会副会长。2009年2月参加《中国武术段位制教程》专家终审会议,负责《八极拳段位制教程》的最终审定。
所教弟子在全国八极拳比赛中有三人获得第一名,有三人获得第五名,一人获得第八名,有四人次获得一等奖,多人被沈阳体育学院特招为大学本科学员。有三人晋升为中国武术六段,有二人晋升为中国武术五段,有多人晋升中国武术三、四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