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文看懂自由的本质

 淘沙金 2022-03-06

文丨桡哲

[摘要]只要你是群体性的生物,你就不可能不受到群体规则的约束,因为任何个体的行为和意识必然是为了更好的满足自己或小群体,让自己更好的生存,但是在有限或封闭资源的前提下,这显然是与整体的利益相违背的。所以必然是会受到整体的约束,而只有在有利于整个群体的前提下才有所谓的“自由”。因为个体的自由倾向于自身的稳定和延续为标的,而群体的规则则更倾向于整体的稳定和延续为标的,而不是以某个具体的个体稳定和延续为标的,个体的行为和言论以维护群体的稳定存在和延续也才有所谓的“自由”。

[关键词]基本需求、意志、约束(自然、社会)、自由的表现(精神、能动性)、来源、规定性、指向。

三、纵向视角下的生物性自由(下)

(2)纵向演化下,生物个体行为复杂程度和移动范围的能动性自由(行为自由)。

生物性自由的自然约束主要指的是“资源”的限制。

因为无论是单细胞生物、多细胞动物还是高等动物乃至人类,其面对的“资源”(“物质”资源以及生殖资源)一定是有限的,活动的范围也必然是有限的。

即便是利用光合作用来实现种群稳定存在和延续的自养型单细胞生物和植物,他们所需的资源几乎无限。

但是,因为满足自身种群适宜的温度、酸碱度、氧气含量等空间也是有限的,那么对于自养型生物都是如此,更别说具有自主能动性的单细胞生物和动物了。

而纵向演化下生物所需的能动性自由(行为自由)就是去逐渐打破这种限定区域下的资源约束,能动性自由(行为自由)的自由程度扩大就是保障生物能获得足够的依存资源的基本方式。

能动性越强则能动自由度越大,即活动空间和行为空间越大,能动性越弱则能动能动自由度越小,即活动空间和行为空间越小。

而能动性产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被动的遭遇条件为主动的追寻条件,使得自身在最大活动空间和行为空间的程度上迎合对应的依存条件

能动性自由首先表达的是“生物个体的行为复杂程度”和“生物个体移动范围”下的自由,这决定这生物能通过复杂的行为和移动自身去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足以使得自身获得足够的生存资源,这是能动性生物达成自身稳定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但谈及纵向移动范畴下的个体自由,我们必然是需要从能具有原始“主观”能动性的单细胞生物开始,然后谈及动物和人类的自由。

因为,只有在这个序列下的生物才能借助“耗能”的方式来移动自身的位置,而不是被动移动或者像自养生物一般直接依靠光合作用而不会移动。

而在生物演化中,能动性首先表达的是以DNA为主导的体质性状下的能动性自由,借以不断的突破地域的限制。

其次则是以人类智质性状主导下类体质性状的意识性自由,进而实现人类更大范围的能动性自由,最终甚至可以突破地球这个地域的限制,不必完全受到地球范围的限制,而人类之前的生物显然是无法冲破这样的限制。

就好比说,早期单细胞生物最原始基础机能的基于“趋光性”的直接移动行为,单细胞生物基于这项最基本的机能让自己获得足够的能源供应,或者说使得自身始终保持在合适自身稳定存在温度的地域下。

由此才能实现自身的稳定存在和增殖,即此刻的原始单细胞生物的一切移动没有任何选择,只是具有最原始的移动,但无疑这种移动是最为简洁高效的。

因为一旦趋向于“光源”,那么就代表着有光源或热源的地方无论是同类还是适合自身的依存资源都不可能很少。

而到了不同复杂程度的多细胞动物乃至较高等后生动物的肌肉骨骼运动,他们此刻不再凭借原始的基础机能在分子受体层面的嗅觉或味觉等来完全决定自身的能动范畴,而是以视觉、听觉为主的方式来实现自身稳定存在和延续的“食物来源”来作为自身的能动范围。

所以,此刻的后衍动物个体活动范围要比单细胞生物大得多,从草原到森林、从湖泊到海洋、从地底到天上,因为动物的机能远远大于单细胞生物,自然动物的能动范围要比单细胞生物的更大了。

然后,原始阶段的人类和动物的自由性范围是差不多的,只是人类的移动范围更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动物相对来说就比较单一。

比如说人可以爬山、爬树、游泳、长途奔跑、制造各种简易工具、会制造火等等,但是动物相对来说单一得多,因为此刻的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几乎都是受制于DNA的控制的体质性状。

所以,无论是动物还是早期人类并不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逻辑变革,也绝非任意的自由,而以DNA为主导的对生物体质性状的约束到人类阶段几乎达到顶点,但是人类并不会停滞演化,于是开始借助“智质性状”来改造“体质性状”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能动性自由”

这也就表达着,人类已经弱到无以复加的依靠几近“无限”的资源来维护个体和物类整体的稳定存在和延续。

于是,最后到文明化人类的类体质机电动力运动,生物神经精神感应变数的无限拓展,由于智质性状的物化结构,也就使得人类通过类体质人造物的诸如飞机、火箭等极大的扩展了人类的体质性状,人类得以上天入地,其行为复杂程度和能动范围远远超过任何其他生物。

所以,从汽车到轮船、从火车到飞机、从潜艇到火箭、卫星,人类的能动范围突破地方,到达月球、火星,所以人类的能动范围要比单细胞生物、动物更大,自然也就比单细胞生物、动物更为自由。

文章图片1

于是,尽管单细胞生物无论是深不可测的海底,还是不见天日的地底,包括根本不适应人类生存的冰山雪海、南极北极、火山荒漠都有不同类型的细菌存在,但是这并不表示单类细菌的能动范围就超越了人类。

因为,人类的能动范围是以个体的人类能上天入海,甚至飞到地球之外,但是以整个细菌物类来与人类相比,这肯定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而这种人类能动性自由的极度扩张在很大程度上不与我们的DNA控制的体质性状相关的,是与我们的智质性状控制的类体质性状直接联系。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不断的通过理性逻辑的变革,使得人类可以进一步扩大来的生存空间,获得更大程度的自由,而这空间上的自由正是源于“意识自由”达成对“类体质性状”的变塑,从而才使得人类有如此“成就”。

简言之,晚期人类之前的生物能动性自由取决于DNA为主导的体质性状,它使得不同位相下的生物以不同的自由程度来获取自身或物类所需的生存资源。

而到了晚期人类阶段之后,所需的资源极度稀缺,最终不得不要求以更“可塑”的“意识自由”来扩大自身的生存空间,最终使得人类得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其自由的程度无以复加。

所以,随着生物的逐步演化,从单细胞生物到人类其地域扩大的多样性逐渐增加,即生物自主能动性的自由度不断增加。

不过,始终要知道,你所谓的空间范围下的自由只表达了你非得获取无尽的资源才能实现你和种群的稳定存在和存续。

倘若你不去扩大你的生存范围,也不冒险上九天揽月、下四海捉鳖,那么面对着局限的资源,你无论如何也是无法稳定存在和延续自身物类的。

所以,此番所谓的能动性的空间自由并不自由,只标志了你的残弱,你需要大量的生存资源才得以维护自身和种群的存续。

因为,如果你能像石头一样几乎不需要依存对象就能稳定存在,也无法像不动的植物一般直接利用“几乎无尽”的太阳能,请问你需要到处奔波、劳碌?需要冒生命危险去上九天揽月、去下四海捉鳖?

根本不用!

那么,这种突破地域或环境的束缚就叫自由?不再固定区域非要到处去跑就叫自由?

显然不是!

总之,从单细胞生物、动物到人类,能动范围是越来越大,那么对应的能动自由度也就更高,这也就标志着对应自由程度下的行为能极大的扩大生存空间,获取更多的生存资源,但这种自由却是一种不得不的“自由”,是因为你所需要的生存条件增多。

另外,要解决纵向演化下生物个体趋向自由化,社会结构趋向致密化的问题,就必须要求生物遵循“生物的自由度与生物的自立度成反比”这一核心法则。

也就是说,因为生物个体因为存在度的弱化而逐渐残弱化,于是就不得不依靠更大范围的自由来获取足够的生存资源,此为自由化是如何冲突这重重障碍的社会存态。

同时,也因为生物个体的逐渐残弱就不得不将自身置身于一个更为致密的社会结构中,于是社会结构就在生物自由的扩张中得到了强化。

至于人类晚级社会是高度致密的,而为什么能保留生物中自由度最大的人类自由,这是因为类体质人造物逐渐取代了人类体质性状本身所建构的人身依附社会关系。

也就是人类社会逐步通过建构人与人造物依附的社会依附关系,即对人的依附转化为对人造物或财产的依附,于是人本身就从人身依附的旧式结构制约中逐渐挣脱出来,由此也就达成了物对人的制约,而不是人对人的制约。

由此,就达成了生物的“自由化”进程与生物的“残弱化”进程同一,生物个员的“自由度”与生物社会的“结构度”呈正比直线相关,即是说,遵循此项法则就可以解决纵向演化下生物个体趋向自由化,社会结构趋向致密化的问题。

文章图片2

参考文献:

《物演通论》∙ 王东岳著

物演通论福州答疑 ∙ 王东岳(视频)

东西哲学启蒙课 ∙ 王东岳(视频)

《西方哲学史》∙ 弗兰克 ∙ 梯利著/贾晨阳 解本远译

《西方哲学史上、下》∙ 罗素著/何兆武 李约瑟译

《古希腊哲学》∙ 黄颂杰 章雪富著

《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 赵敦化著

《西方哲学史修订版》∙ 赵林 邓晓芒著

《西方哲学史第2版》∙ 张志伟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