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馆藏|成都金沙遗址之铜器、金器与石器

 馱夫 2022-03-06

图片商周铜立人

长 6.2,宽 5.76,高 19.2(单位:厘米)
青铜质,立人头戴有13道弧形齿饰的太阳帽,脑后垂下的为精心打理过的发辫,脸部瘦削,短颈,眉弓突起,颧骨高凸,杏眼圆睁,大鼻,方下颌,大耳朵,耳垂下有穿孔。双手作握状,置于胸前,指尖相扣,双拳中空,高高站立于插座上,极具三维空间感。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件青铜圆雕作品表现了古蜀青铜雕塑工艺技术已很成熟。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制造工艺及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商周铜人头

长2.6,宽3,高4.4(单位:厘米)
铜质,形体较小.人头圆顶,头顶中部有一长条形空洞,两侧亦各有一近圆形空洞.长眉,橄榄形眼,直鼻,阔嘴紧闭,耳垂穿孔,颈部细长,中空.其造型风格与三星堆器物坑出土的青铜人头像十分相似.

图片商周铜鸟

长6.1,宽6,厚1.5(单位:厘米)
青铜质,鸟首高昂,鸟嘴上翘,圆眼突出,双翅收束上翘,尾羽折而下垂。鸟头、颈、身上饰翅羽纹及点状鳞片纹,鸟腹上饰卷云纹。鸟下腹及前肢间形成“之”字形,推测此器应是立于大型铜器上的附件。通体打磨光滑细腻,制作较为精细。

图片商周铜牛首

长2.35,宽3.5,高4.48(单位:厘米)

青铜质,嘴巴紧闭,吻部发达,头平抬,云雷文双眼圆睁,额上饰菱纹,菱纹的下角处饰点纹。双耳外张,牛角高翘,双角内弧相对,角上饰螺旋纹。短颈,中空,颈项直立。颈部下部接青铜容器。此类牛首常出现于商代至西周之际大型青铜容器的肩部或作为提梁卣两侧的装饰,推测这件牛首也是大型青铜器上的立体装饰。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商周铜人面形器

长15.2,宽15.1,厚0.2(单位:厘米)

青铜质,整器形如呈上大下小的人脸,片状,上部中央内收呈桃形。宽额,圆脸庞,圆下巴。墨绘勾勒圆眼和阔嘴,并施以朱砂。

图片商周铜虎

长20.5,宽 8.7,厚 0.7(单位:厘米)

青铜质,器形扁平,一面凸起,纹饰下凹,另一面器身中部有俩个小环形纽。虎巨头,张口露齿,昂首怒目,双耳竖立,长尾上翘,四脚呈行进状。此器与三星堆遗址一件铜虎造型基本相同,只是体形稍小。可能器身上装饰有镶嵌的绿松石。从背面的环纽推测,此器系悬挂或固定于某器之上使用的。

图片商周铜龙首

长9.73,宽6.43,厚0.2(单位:厘米)

青铜质,该器为一龙首形饰,扁平,正面圆眼,中部镂空,边缘凸起,张口露齿,下颚平直,上颚共3齿,其中前面两齿呈弧形,粗壮。其后面一齿末端呈开花状,分别向两侧歧出上翘。鼻孔呈圆形,为双阴线造型,以显出鼻孔的肥大,未镂空。龙须从嘴上吻部向后翻卷形成羽翅。龙头后部可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顶有对称的犄角相对向下钩卷,下有一裂口。下部为双线条形成勾勒出的上下钩卷的云纹装饰。其边缘中部有一断茬,推测其后可能还有其它部分。此器原本可能为镶嵌于某种柱状器上的饰件,在一个平面上作的浅浮雕。背面平整,其造型新颖,雕刻简练,形象细腻又夸张。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商周连弧刃铜戈

长21.3,宽5.17,厚0.43(单位:厘米)

青铜质,器为三角形无胡直内戈。尖峰,援身窄长,刃部有对称的七组锯齿状齿,近连弧形的曲刃。锋至穿间有中脊,援末近方,有一圆穿。长方形内。但因刃部并未开口,也未见使用痕迹,应不具有兵器的实用功能,而是祭祀时的仪杖用品之一。这类器物只在成都平原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有出土,应是商周古蜀文化中周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商周鸟纹带柄有领铜璧

直径10.35,孔径4.05,高2.92 壁厚0.25,柄长2.3,柄宽1.95(单位:厘米)
青铜质,整体呈圆环形,形如玉璧,中有一圆孔,孔缘凸出环面成高领。外缘一端有一矩形柄部。环面近边缘处有两道同心弦纹,在弦纹和孔壁间两面均铸有3只相同的首尾相接的鸟纹图案。鸟为钩喙,圆眼,头上有长冠,身体与翅膀较短小,颈、腿和尾很长。器领部上端靠孔的一面有一疤痕,环面上残留有大量铜锈。该器环两面铸有相同的纹饰,表明此器当是竖起来插于其它器物上,短小柄部可能就是插入某个基座上的榫头。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制造工艺及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商周有领铜璧

直径11,孔径6.5,高1.8(单位:厘米)
青铜质,器呈圆环形,中间圆孔较大,孔壁凸起成高领,器壁内凹,剖面呈Y形。环面平整较窄,环缘规整。素面。这类器物不见于国内其他遗址及墓葬中,从其形制来看,不像是其他器物的附件,可能应是商周时期古蜀文化中极具特色的一种礼仪性用器。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商周铜螺形器

直径8,高1.6,厚0.3(单位:厘米)

青铜质,器体较薄,呈螺旋状,中心向上凸起,形成尖突,内壁外弧,外沿伸出一尖齿,与器边缘呈三角形。此类器物形制特殊,不见于其他地区,推测可能为大型铜器上的附件。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青铜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石器图片

图片

商周石虎

长28,宽8.88,高20.03(单位:厘米)

蛇纹岩,灰黑色,石料上有大量的灰白色条状斑纹,石料的自然斑纹近虎斑纹。虎呈卧姿,昂首,嘴巴大开,正视虎口呈方形,四角各雕一个硕大的三角形犬齿,上、下颌各雕四颗门齿。喉部保留管钻痕,侧视虎的口呈三角形,上、下颌各雕三颗门齿,虎口的后部两侧又各有一个小钻孔。虎额的两侧各阴刻五道胡须,其后阴刻两个'目'字形眼和三角形卷云耳,两耳间又阴刻四条平行线纹。直颈,虎头和颈较虎身大,略显夸张。前爪前伸,后爪向前弯曲卧于地上。臀部有一圆形小孔。腿与身之间往臀部延伸形成一条凹槽,与臀部孔下的一条凹槽将臀部分为六部分。石虎威猛而狞厉,自然而拙朴,在静态之中蕴藏着动感,生机勃勃,充满力量,确实是商周时期不可多得的石刻圆雕艺术精品。

图片

商周石鳖

长10.8,宽8.9,厚2.7(单位:厘米)

砂岩,体形肥硕,三角形头部前伸,四肢短小后缩。腹部扁平,全身打磨。造型质朴简洁。

图片

商周石钺

长7.01,宽5.50,厚1.77(单位:厘米)

砂岩,灰色,不透明,平顶,顶上无銎,有肩,器两面微凸,刃部为长舌形,圆刃较厚,正面肩上有一栏,栏内饰9个斜方格纹,在中间四格内饰圆圈纹,栏下中部饰垂叶三角纹,两边饰双重波曲纹,器两侧磨成长方形,背面无纹饰。器物造型明快简洁,花纹装饰清新朴实。此器与1980年2月四川彭县竹瓦街西周窖藏内所出的青铜钺形制如出一辙,只是装饰花纹各不相同。与这种形制相类似的器物曾经在陕西城固地区铜器群中也有出土。石质类这种形制的器物则是第一次发现。

图片

商周石璋

长53.8,宽11.06,厚1.44(单位:厘米)

蛇纹石化橄榄岩,石中含有大量细分散的粉粒状磁铁矿石及方解石,黑色。整体呈长条形,较大型,尖峰,凹弧刃,一边高,一边低,器身较长,前段宽,后段窄,中部束腰。阑部分主阑、附阑、阑间饰三部分,长方形柄部。阑部装饰分主阑、阑间饰和附阑三部分。主阑为一张口双兽首,附阑为五齿突出器外。阑间两侧各饰有二组台阶状齿饰,中间阴刻凹弦纹几道,较主、附阑窄,每组两枚齿饰。器身不做精细的加工,多保留自然断面或切割面,刃部打磨相对较精细。此类器物的制作较玉璋粗糙。

图片

商周跪坐石人像

长8.73,宽10.63,高22.7(单位:厘米)

蛇纹石化橄榄岩,石中含有大量细分散的粉粒状磁铁矿石及方解石,使石外表呈黑色条状、褐色状斑及白色划纹。人像外貌为一裸体赤足的男性,呈跪坐姿态。其头顶发式中分,四角高翘,脑后有辫发两束。两束并为一股,直垂于后背的双手之间,脸型较长,棱角分明,宽额,额头中部有脊,眉弓突起,双眼模糊,以彩绘形式描绘,圆睁,平视前方,鼻梁高且宽,阔嘴紧闭,涂鲜艳的朱砂,颧骨高起,面颊深凹,整个表情苦涩。两耳横张,耳垂有穿孔。裸身,前倾,圆肩短颈,双手被绳索反缚,手指粗壮,掌心向外,未见大拇指。双膝屈跪,双脚着地,臀部置于脚后跟上,赤足。推测可能是属于当时金沙王国的异族人物形象。人像造型成熟而稳重,丰满而传神,雕刻技艺简练而娴熟,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价值,是研究古蜀先民社会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石蛇

长42.8,宽11.33,高6.5(单位:厘米)

砂岩,灰黑色,不透明。蛇身盘绕呈'S'形,蛇首呈三角形,头微昂,口内涂朱,圆眼向上,黑色眼眶,眼珠涂朱,黑色瞳孔,眼珠与瞳孔间为白色。扁嘴大张,蛇信上卷,眼后与颈之间朱绘一道弧线,其身中部一条凸起的脊棱从头至尾,曲绕的蛇身还组成两个椭圆,使构图显得极其简练流畅。金沙石蛇出土时有的和石虎、石人、玉璧伴存,有的与玉质礼器、金器等一起埋藏,说明石蛇可能是古蜀国巫术活动中的重要道具之一,在古代宗教祭祀活动中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

金器图片

图片

商周太阳神鸟金饰

外径12.53,内径5.29,厚0.02(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为圆形,厚度均匀,极薄。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图案中心为一没有边栏的圆圈,周围等距分布有十二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芒,芒呈细长獠牙状,外端尖,图案好似空中旋转不停的太阳。外层图案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它们等距分布于内层太阳的周围,引颈伸腿,展翅飞翔,爪有三趾。首足前后相接,向着同一方向飞行。飞行的方向与内层太阳芒纹的方向相反。整器采用捶揲、剪切和打磨等多样加工手法,正面打磨光亮,背面未经打磨,较粗糙。该件藏品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古蜀先民金器制作工艺、青铜文明以及深层次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金人面像

长10.1,宽8.6,厚0.03(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呈弧边圆角三角形,片状,卷曲状眉和鼻,阔嘴,尖下巴,素面,推测整体系在模具上捶揲而成,镶贴在某种器物上。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金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小金面具

长4.89,宽0.03,高3.6(单位:厘米)

金质,面具整体呈脸谱状,形体较小,系在模具上捶揲成形。大致呈倒三角形,表现范围上方只限于额部,两侧耳廓,下方只及下颌。人面圆脸圆颐,眉毛略微凸起,中央宽而两端收束,好似新月。双眼镂空,形态如梭,上下眼帘大致对称。鼻梁高直,鼻翼与颧骨线相连。嘴巴镂空呈微张之态,略呈笑意。耳朵外展,耳垂有凹入但未贯通穿孔。整个脸部丰满,表情温和,具有一定写实风格。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青铜文明、金器加工工艺以及四川盆地与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卷云纹金喇叭形器

直径9.98,高3,厚0.08(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呈喇叭状,上小下大,器身较高,上下两面为圆形,小平顶,中空,周壁向下逐渐外侈。腹壁上等距离分布着三朵卷云纹,纹饰线条流畅,极具美感。表面抛光处理,比较光亮,内壁未经处理,较为粗糙。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金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以及四川盆地与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鱼纹金带

1号长21.5,宽2,厚0.04;2号长21.7,宽2.1,厚0.04(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呈长条状,估计可以围合呈圆形冠带。表面平整,呈下短上长的倒梯形。纹饰采用錾刻和阴刻相结合,正面由两条首向外,尾相对的鱼纹组成。鱼嘴有似鸟喙的长吻,吻前端上翘略后钩,下缘作波浪形曲线,梭形眼,尖桃形腮,背、腹部均有鳍,背鳍一长一短,腹鳍一前一后,形态前尖后圆,身与尾之间以折线纹分隔,“Y”形鱼尾向两侧展开,鱼身无鳞,刻画几道水波状短线。做工精致,是研究古蜀时期金器制作工艺和古蜀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重大的历史研究价值。

图片

商周大金面具

长20.5,宽10.4,高10.7,厚0.08(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呈立体脸谱,系在模具上捶揲成形,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则采用剪切而成。表现范围上限于额部,下方及下颌。面相近方,平额,眉毛略微凸起,中央宽而两端收束,好似新月。眼眶较大,双眼镂空约呈菱形,上眼帘呈弧形,下眼帘深凹。鼻梁高直,鼻翼与颧骨线相连。嘴巴镂空呈微张之态,略呈笑意。耳朵外展,上宽下窄,上半部分凹入,耳垂穿孔。嘴巴微张,呈狭长方形,下颌平直。整个脸部丰满,表情威严,具有一定写实风格。表面打磨光亮,里面未经打磨,较为粗糙。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文明、金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以及四川盆地与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蛙形金箔

长6.9,宽6,厚0.05(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形状呈片状,为一抽象的蛙形,造型图案化。头呈三角形尖状,尖桃形嘴,并列一对圆眼,无颈,身做亚字形,背部中间有脊线,腹部随四肢的卷曲外凸,最外侧收作大致对称的尖端。四肢修长,前肢弯曲向后,后肢弯曲向前,相对内曲如卷云。尖状短尾。脊两侧饰对称的弦纹一道,由背脊处延伸至四肢,内饰一排连珠状凸起乳丁纹。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古蜀先民金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以及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金盒

长9.56,宽3.44,高3.4,(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呈椭圆柱形,顶部微弧,直壁,内空,素面。成形是应垫有相应的模具,器表抛光处理。金器的沿口不光滑,内壁未抛光,较粗糙。从整体形状看, 敞口部分应向下或向内,所以它很可能是某种器物顶部或端部的饰件,而不是作为容器使用。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金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三角形金器

长25.8,宽14.8,高0.43,厚0.03(单位:厘米)

金质,外形大致呈一个三角形,中央三角形镂空,一端接长方形柄部,边缘内卷,素面。整体系捶揲成形,应垫有模具。目前国内尚未发现过类似的器物,其功用不详。从形制特征看,三角形金器应是包裹或镶贴在某种器物之上的。

图片

商周几字形金器

长17.67,宽16.74,厚0.05(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大致呈'几'字形,两边对称,边缘外侧不规整,有内卷的痕迹。素面。器身附有铜锈,器表作过抛光处理,较光亮,内壁未处理,较粗糙。整体捶揲成形,成形时应垫有相应的模具。从形状看,该器可能是相贴于某种近似圆柱形或椭圆柱形的器物表面的。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金器加工工艺、青铜文明以及四川盆地与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图片

商周人面鱼鸟箭纹金王冠带

外径20.4,高2.83,厚0.03(单位:厘米)

金质,整体呈窄宽圆环形,上大下小。纹饰錾刻在金带表面,由四组相同的图案组成,每组图案分别有一鱼、一箭、一鸟和一人面。鱼体宽短,大头圆眼,嘴略下钩,嘴上有胡须,身上鳞片刻划逼真,近尾处作折尺形,鱼身上有一道较长的背鳍,身下有两道较短的腹鳍,鱼尾较宽作'丫'形,两边尾尖向前卷曲。箭纹的箭杆较粗,带尾羽,箭头深插于鱼头内。鸟纹位于箭羽与鱼之间的箭杆后方,鸟头与鱼头朝箭羽方向。鸟粗颈,长尾,大头,钩喙,头上有冠,翅膀微展,腿爪前伸,三根并列的圭形尾羽组成长尾,尾部平直且与身体的方向平行。人面纹为圆形,有两道圆圈构成脸的轮廓,中间为对称的双圆眼,上面为略成方形的眉毛,下面为抽象的嘴巴。整个纹饰线条流畅,具有重大的象征意义。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研究商周时期成都地区青铜文明、金器加工工艺以及四川盆地与外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实物资料。

参考资料: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院馆官网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