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集 | 走进金沙遗址,探秘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诞生

 吴凡亦 2019-05-05
1/15

金沙遗址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位于成都西郊金沙村,也是四川省继广汉三星堆之后最为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金沙遗址分布约4平方公里,再现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古蜀文化的辉煌。搜狐文化带你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看看那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吧!(俎燚楠 摄)代发外链

太阳神鸟金饰:图案分为内外两层,均采用镂空的方式表现。内层为十二条顺时针旋转的齿状芒,好似空中旋转不停的太阳;外层由四只相同的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等距分布于内层太阳的周围,首足前后相接,向着与太阳芒纹相反的方向飞行。目前,太阳神鸟金饰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其价值可见一斑。

大金面具:金质,整体呈立体脸谱,系在模具上捶揲成形,五官则采用剪切而成。面相近方,平额,眉毛略微凸起,中央宽而两端收束,好似新月;眼眶较大,双眼镂空约呈菱形,上眼帘呈弧形,下眼帘深凹;鼻梁高直,鼻翼与颧骨线相连;嘴巴镂空呈微张之态,略呈笑意;耳朵外展,上宽下窄,上半部分凹入,耳垂穿孔。

卷云纹金喇叭形器:金质,整体呈喇叭状(,上小下大,器身较高,上下两面为圆形,小平顶,中空,周壁向下逐渐外侈。腹壁上等距离分布着三朵卷云纹,纹饰线条流畅,极具美感。

人面鱼鸟箭纹金王冠带:纹饰錾刻在金带表面,金带上的纹饰由四组相同的图案构成,每组图案分别有一条鱼、一支箭、一只鸟和一个圆圈。这种纹饰与三星堆遗址出土金杖上的纹饰基本相同,这两件金器都是最高权力的象征。二者纹饰内容的同一性,也说明三星堆遗址与金沙遗址在族属上可能具有同一性或连续性。

蛙形金箔(残):抽象蛙形片状金箔,头呈三角形尖状,尖桃形嘴,并列一对圆眼,无颈,身做亚字形,背部中间有脊线,腹部随四肢的卷曲外凸,最外侧收作大致对称的尖端。四肢修长,前肢弯曲向后,后肢弯曲向前,相对内曲如卷云。

铜人形器:青铜质,整体形如一个直立人。胸部一个大圆孔,双手下垂至腰间以下。瘦削的上身,双腿粗短外撇,双足外展。两侧肩部和小腿近足部各有一个小圆孔。正面凸起,具有立体感,反面内凹。其使用功能不详。

三角形金器:金质,外形大致呈一个三角形,中央三角形镂空,一端接长方形柄部,边缘内卷,素面。整体系捶揲成形,应垫有模具。目前国内尚未发现过类似的器物,其功用不详。从形制特征看,三角形金器应是包裹或镶贴在某种器物之上的。

铜人面形器:青铜质,整器形如呈上大下小的人脸,片状,上部中央内收呈桃形。宽额,圆脸庞,圆下巴。墨绘勾勒圆眼和阔嘴,并施以朱砂。

铜立人:立人头戴有13道弧形齿饰的太阳帽,脑后垂下的为精心打理过的发辫,脸部瘦削,短颈,眉弓突起,颧骨高凸,杏眼圆睁,大鼻,方下颌,大耳朵,耳垂下有穿孔。双手作握状,置于胸前,指尖相扣,双拳中空,高高站立于插座上,极具三维空间感。

玉琮:透闪石软玉,灰白色,器表色泽丰富,夹杂大量黑、褐、黄色沁斑。整体呈方柱体,器形矮小,外圆内方,中间贯穿一圆孔,孔一边大一边小,为单面钻孔而成,孔壁直立,较厚。器体制作规整,打磨精细,圆润光滑。

玉璧:透闪石软玉。紫红色,不透明,表面有黑白色沁斑,局部有风化现象,色彩斑斓艳丽。整器呈圆环形,孔径较大,环面较窄,平直,近孔缘处微凸起一周成矮领,整器制作规整,打磨精细。

卜甲:卜甲是巫师用龟壳占卜的工具,大量卜甲的发现,证明了金沙时期巫术活动的盛行。这些龟甲上布满了钻、凿和烧灼的痕迹,这是古蜀人在龟甲一面先挖或钻出不透的孔,然后用火烧灼此处,另一面就会产生裂纹(兆),再根据这些裂纹来判断要卜问事情的吉凶。

古蜀先民打猎场景还原。

金沙遗址发掘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