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尽而逝”与曹雪芹的死无关,红学百年首次破译

 思明居士 2022-03-06

先来看“泪尽而逝”的出处。

第1回,【甲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

传统红学依据脂批“芹为泪尽而逝”,而把“壬午除夕”看作是曹雪芹“死去”的时间,真的是这样吗?

如果书中人物林黛玉的“泪尽而逝”算作文学浪漫主义,我们尚可接受,而此批语所言已是现实世界,泪尽岂能致死?古往今来,哪有人是因为眼泪流干而死的呢!所以,黛玉可以如此死掉,但是“芹”绝对不可能!传统红学坐实理解“泪尽而逝”大约是错了!

该如何理解“泪尽而逝”?

既然要解释“泪尽而逝”,首先就要领会这里的“泪”是指什么。好在,作者早已暗渡金针,劈头把这个答案写在了这一首耳熟能详的诗里: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仅仅是作者在发知音难觅的感慨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翻译过来便是:这书中满纸的荒唐言便是我的一把辛酸泪!

原来“荒唐言”便是“辛酸泪”!

果然就有脂批【一字化一泪】,看来,泪就应是指《红楼梦》中的言——也就是字了!

看官,继续泪是字的思路,则流泪便是指作书了!

那么,“芹为泪尽而逝”就是在说“芹”已把能说的“话”都说完后就“逝”了。

这里的“逝”又是指什么呢?是死吗?

如果流泪是指作书,而作书当然不必然要搭上性命,看来,“逝”不可能是死。

而逝的本义是走得太快,很快就消失了,去世、死亡只是其义项之一,所以“逝”不是死,而是其本义,是离开了!

不好!若逝不是死,传统红学的理论基础就要灰飞烟灭了,比如,说关于曹雪芹去世的时间,什么,壬午说,癸未说这种争论就显得可笑至极了!因为无论他们谁赢了,都是错!

不过我们已不必浪费经历批判它了。我们前文说过,一僧一道就是一芹一脂是两个作书人,僧就是芹溪,道就是脂砚。那么,书中有没有对“芹为泪尽而逝”的透露呢?来看这一句:

只听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

于道而言,僧的离去(注意,不是死)便寓意“芹为泪尽而逝”了!他的中途离开显然有不可抗因素,对此,我们先按下不表。总之,对于这件事,脂砚不能明说!“芹为泪尽而逝”只是一句由“避难”而来的隐语!坐实理解何其迂腐!

那么,芹溪是写到了哪一回离开的呢?答案是第22回!因为这一回有批语:

【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叹叹!丁亥夏。笏叟】

对应得如此清晰!具体就是这一回还没写完,芹溪就“泪尽而逝”了!

显然,芹溪这个僧的离去会对书能否完成产生影响,如此书是不是就写不成了?别急,虽然【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但还有脂砚这个道在呢!要知道《风月宝鉴》可是他褡裢里的宝贝,要走到哪里带到哪里,他不会坐视不管!所以第22回还有批语:

【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廖廖】!

他完成的不仅仅是第22回,因为有【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这其中的“能解者”必然也是批书人脂砚,话说得已十分明白,他在壬午除夕还哭成了全部!而且脂砚作书也用“哭”字,可见我们对流泪是作书、泪是字的理解正确不谬!

所以,脂砚就是那个在悼红轩中批语十载增删五次的曹!雪!芹!

而“泪尽而逝”的那个芹其实是芹溪!是之前的那个曹!雪!芹!

这样,作书就是:一芹即芹溪只开了个头儿便中途退场,没开好头,他是癞“头”和尚!一脂即脂砚写完百回书又删改成80回,呈断尾状,没结好尾,所以他是跛足道人!他们便是《红楼梦》的一前一后两个作者。

他们的真身到底是谁?想必一路追剧的粉丝朋友们都知道答案了!本期只讨论“泪尽而逝”,别不旁及。

文章图片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